曲靖市文物志(三十五)

图片
曲靖市文物志
(三十五)
开栏的话
有人说时间稍纵即逝,看不见摸不着,可我们能看到时间留下的形状,我们能触摸时间留下的痕迹。乌蒙磅礴、群山叠翠、山雄水秀、宝藏丰富、文化璀璨,在曲靖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这片充满传奇而又充满希冀的热土上,千百年来,前人走过的路我们这样看见。曲靖发布推出的《曲靖市文物志》专栏,带你穿越时空,看看什么样的物件和故事都留存在了时间里。
小布今天带你走进
曲靖的石器
旧石器时代牛街采集点打制石器
图片
旧石器时代。石器以河卵石为主。打制石器制作粗陋,多不规整,形状大小不一,以椭圆和半椭圆形居多,少数呈不规则形。此套石器共6件,最大件长13厘米、最宽处4厘米,表面附泥土。有部分石器已残。
1973年6月云南省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及其专家到罗平进行古生物考察,在罗平县九龙街道牛街村委会东南方向的羊洞内发现。经鉴定,石器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新人)遗物,年代距今约10万年左右。
石器保存基本完好,现藏于罗平县博物馆。
旧石器时代大河遗址打制石器
图片
旧石器时代。2001年、2002年和2006年文物部门3次在大河遗址正式发掘所得,遗址上、下两个文化层共出土各类石制品2000多件,石器为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碎屑和砾石6大类。工具类包括刮削器、端刃器、半月形器、锯齿刃器、凹缺器、尖状器、钻器、砍砸器和石球9个类别。石器的打制技术主要以锤击法和砸击法为主,偶有预制剥片中的似勒瓦娄哇、似石叶和似细石叶技术。石核剥片技术方法较为多样,同时可见简单剥片技术和预制剥片技术,但锤击法仍是遗址出土石器最主要的石核剥片技术。工具的毛坯以锤击石片为主,多采用锤击进行正向加工,刃缘一侧多见连续分布的单层鱼鳞状修疤。另外,部分半月形器和凹缺器还采用了“奎纳修整法”进行修理,刃缘一侧留有多层的台阶状修疤。大河遗址以石片工具为主的工业类型具有强烈的本土特色,与我国北方地区的小石器工业传统基本一致。遗址中石器出现的一些西方元素,如剥片技术中的似勒瓦娄哇技术、似石叶和似细石叶技术,半月形器、锯齿刃器、凹缺器等工具组合以及“奎纳修整法”在工具修理中的运用等等,丰富了遗址的文化面貌,为研究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现代人的迁徙路线提供了重要线索。
经专家鉴定,石器年代约为距今3万至5万年。石器大多现保存在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富源县文物陈列室现保存着的209件石制品。
新石器时代尖角洞石箭镞
图片
新石器时代。凝灰岩质地。长4厘米、宽2.6厘米、厚0.47厘米,质量7.6克。箭镞前端呈三角形,后端平。无铤,无翼,双刃,两面均磨制光滑,棱角清楚。
2002年宣威市尖角洞遗址试掘时出土。2014年9月云南省文物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三级文物。保存基本完好。现藏于宣威市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尖角洞石锛
图片
新石器时代。玄武岩质。长7.4厘米、刃宽5.4厘米、厚2厘米。梯形,上窄下宽,平头、斜直刃,刃部一角稍残,器身磨制粗糙,背面有琢打痕迹。
2002年采集于宣威市尖角洞遗址。2014年9月云南省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鉴定为三级文物。保存基本完好。现藏于宣威市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鲁昌石锛
图片
新石器时代。青石质地。长17.6厘米、段长5.4厘米、刃宽5.7厘米、厚4.2厘米,质量992克。磨制石器,整体略弯曲,条形状,体长而厚,有段,单面刃。表面磨制光滑。石锛为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
1977年底陆良开挖南盘江支流阎芳河时,在鲁昌村与王老村之间的河道上,距地表2米深的土层中出土。2014年11月云南省文物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三级文物。保存基本完好。现藏于陆良县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乐利草山洞石锛
图片
新石器时代。玄武岩质地。长7.5厘米、刃宽5.1厘米、高3.2厘米,肩部宽3厘米,刃部宽4.5厘米。石锛呈梯形,刃部宽,柄部窄,中部两侧有肩,单面刃,表面呈黑色,磨制光滑。主要为日常生产工具。
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沾益县播乐乡乐利草山洞采集。2014年9月云南省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鉴定为一般文物。保存完好。现藏于曲靖市沾益区文物管理所。
新石器时代雨碌石锛
图片
新石器时代。玄武岩质地。长6.8厘米、刃宽6.2厘米、刃厚0.5厘米,质量59克。形状呈梯形,上窄下宽,上方中间有1穿孔,刃平直,通体磨光。石锛为生产工具。
1963年7月会泽县雨碌乡菜园二村村民苏友贤祖父在距家500米处的沙沟中捡到。1993年12月云南省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鉴定为一般文物。保存完好。现藏于会泽县文物管理所。
战国八塔台石坠
图片
战国。灰色砾石。长17厘米、直径2.2厘米,质量107克。长条圆柱状形,两端稍窄,顶端有穿,为两面对钻孔,通体无纹。灰褐色,属磨砺工具。
曲靖市麒麟区珠街八塔台墓群二号堆128号墓出土。2014年9月云南省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鉴定为三级文物。原收藏于曲靖市文物管理所,2016年10月调拨至曲靖市博物馆。保存基本完好。现藏于曲靖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