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主动向昂贵谢师宴说“不”

据央视网报道,有高校学生近日向记者反映,毕业前请导师和同学吃饭,饭菜、酒水和礼物人均花费几百上千元。据称,毕业谢师宴在一些院校是“师门传统”“每年都有”,给学生们造成了经济压力。昂贵的谢师宴容易将原本简单的感恩活动演变成一种奢侈的攀比行为。这不仅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和经济压力,也可能会扭曲了师生之间纯粹的情感关系。
师恩重如山,师爱深似海。谢师宴的初衷是学生为了表达对教师的感激之情,这本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表达。然而,当这种表达形式被过度物质化,甚至演变成为一种昂贵的“传统”时,就背离了感恩的初衷。
谢师宴的价格成为衡量师生情感的标尺,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形象,也误导了学生的价值观。学生可能会误以为,只有通过昂贵的宴席才能表达对教师的感激,而忽视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就来回报教师。
为何会出现昂贵的谢师宴?这背后既有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有部分教师和学生价值观走偏的原因。
一方面,一些学生为了不落后于他人,不惜花费巨资举办宴席。这种攀比不仅加重了学生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更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另一方面,谢师宴的盛行也与商家的炒作有关。一些商家为了牟取利益,推出了各种高价的谢师宴套餐,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象的物质化和商业化。当然,个别教师碍于面子,对昂贵的谢师宴半推半就,也侧面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
尊师重道是一种美德。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循循善诱和支持帮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铭记师恩、回报师恩,但感恩之情的表达不应局限于物质层面,更不应被寄托于觥筹交错的吃吃喝喝、满桌狼藉的铺张浪费。真诚地回报师恩,可以通过写信、制作手工礼物、进行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来表达,不见得非要有昂贵的谢师宴。
谢师宴的变味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纠编。学校要立好“风向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校园风气。加强对谢师宴现象的管理,倡导学生选择更为健康和理性的感恩方式,帮助学生减轻人情压力和经济负担。教师要当好“指明灯”。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主动拒绝昂贵的谢师宴,提倡更为朴素和真诚的感恩方式。媒体要安好“探照灯”。积极宣传健康、理性的感恩观念,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风气。学生自身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用合适的方式真诚感恩。
教师应该主动向昂贵谢师宴说“不”。这不仅是对教育初衷的坚守,也是对学生的体谅和关怀。同时,全社会也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让师生情谊更加纯粹和深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回归感恩的本质,用真诚和尊重来表达对教师的感激之情,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学校党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4年07月02日第2版 
作者:金维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