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未来”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举办

6月29日,“AI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未来”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广州大学主办,广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广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广州大学国际传播安全治理研究中心、广州大学中国文艺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承办。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广州大学各学院师生代表300余人参会。
图片
共话人工智能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
广州大学副校长孙延明表示,接下来,期待清华大学、广州大学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互惠共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希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师生们抓住人文社会科学新的增长点。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二级巡视员何方俊表示,人工智能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携手和互联,具有时代紧迫性。在此背景下,广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等16家实验室的成立,既切合国家的战略需求,又突出了广东的优势和特色。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沈阳教授表示,人工智能作为当前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技术变量,正在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面对这样的态势,人文社会科学需要深入介入,从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引领和价值支撑。
积极探索AI技术在人文社科领域的运用
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杨东指出,在数据已经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的背景下,数据的聚集效应使得人工智能大模型飞速发展,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与未来方向。以中国原创的“共票”理论作为理论起点,构建数据利用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数据潜在价值,是一种新的探索方向。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分享了人工智能对哲学、美学、文学、传播学的多维度影响。在AI应用方面,他展示了如何在内容创作、服装设计、工业设计、教育教学、医疗等领域利用AI提高工作效率和优化决策过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余传明分析了知识增强模型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诸如文本匹配、虚假新闻检测以及视觉问答等。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张伊娜认为,新形势下,政府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消费趋势的准确预判,理解消费者行为,进而提升消费市场的活力和韧性。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蔡恒进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类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它不仅在改变我们的物质生活,也在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人文科学要探索的是在改变了物理规则设定的数字世界中,如何保持人类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广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杨春生表示,加强AI技术在人文社科领域的赋能服务,克服AI带来的各种挑战,需要结合地缘文化、地缘政治、价值体系等因素的制约,构筑地缘人文AI体系,研究战胜AI技术本身之外的各种人文挑战的技术,以确保AI造福人文和服务社会。
图片
在分论坛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就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政府决策、人工智能与交叉学科、人工智能与人文艺术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会专家认为发挥数据的活力、保证市场的活跃度是第一位的,建议政府重视数据的有序管理,研究人员要充分挖掘数据真正应有的价值,重视数据的时间性、地域性和空间性,尤其在数据要素、数据资产等方面开展深度研究和实践。
广州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科技处处长李进教授总结会议时指出, AI是推动跨学科文理交叉融合的一个很好的支点,希望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团队大力推进文理科齐头并进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广州大学在跨学科文理交叉方面的特色,更好地赋能人才培养。
文丨记者 陈亮 通讯员 广大宣
图丨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