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论策】同力克坚:重点整治顽症痼疾

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把风腐同查同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地在思想认识、运行机制、工作方法上探索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继续推动这项工作落实落细,尤其需要聚焦重点,集中整治易发频发、潜藏隐匿、反复多发以及深层复杂问题,以顽症痼疾的攻坚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提质增效。
盯住易发频发问题,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在风腐同查同治工作中,要紧盯那些廉洁风险集中的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对象,抓住易发频发问题,在深化由风及腐规律性认识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由风看腐、由风查腐,集中优势力量打好歼灭战。
紧盯带有腐化蜕变特征的享乐奢靡等重点问题,斩断风腐链条。在风腐一体案件中,涉案人一般先通过违规吃喝拉扯关系,再以收送礼品礼金、提供和接受娱乐活动等享乐奢靡方式“加深感情”,最后发展到权钱交易、大搞腐败,在作风问题上也肆无忌惮,甚至带坏一方风气。注意甄别这些带有腐化蜕变特征的享乐奢靡问题,各地总结出一些具体经验。比如,日常监督中发现有的干部热衷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反映出其脱离群众的特权思想、贪占便宜的自私观念,有可能踏出以权谋私的第一步;审查调查中,发现有的干部生活奢靡,家庭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则提示有可能存在大额违纪违法所得。
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领域,压低增量幅度。有油水的地方,干部最容易滑倒。相较于其他领域,重点领域廉洁风险大,风腐问题更趋集中。有的传统领域存量问题多,比如金融、国企和医疗等领域案件存量多,“查处一个、带出一串”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新兴领域增量风险大,新兴业态快速发展,而配套的监管机制没有跟上,潜藏滋生风腐问题风险。这些重点领域出问题,往往产生“催化效应”,比如一些大型国企大搞享乐奢靡等不正之风,容易影响所在地方社会风气,催生新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也有“涟漪效应”,比如在金融领域,数十万、百万的利益输送可能造成更大的国有资产损失,诱发并加剧金融风险。由此可见,紧盯重点领域风腐问题,坚决消除存量,压低增量幅度,就显得十分紧迫。
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以及年轻干部等重点对象,遏制“破窗效应”。这些重点对象在由风及腐上有着各自的突出特点。比如,“一把手”权力大,出问题后容易由点及面,从个人问题发展到集体性、领域性问题,成为祸害一方的污染源。关键岗位“卡点多”,有的干部被“拿下”后,转身成为帮助商人老板打通上下关节的“掮客”、继续腐蚀其他干部的“中间人”,致使关键岗位全链条失守。年轻干部“易围猎”,由于缺乏党性锻炼、政治历练,更易受不良风气熏染,在诱惑和考验面前败下阵来。调研中,多位纪检监察干部建议对年轻干部作风问题抓早抓小,坚决切断风腐问题“交叉感染”“代际相传”链条。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风腐一体问题易发频发、量大面广,而纪检监察机关力量、资源有限,应对之策就是抓重点,以重点难点问题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提升。实践中,对于涉及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对象风腐一体问题线索,一方面要坚持抓早抓小、关口前移,善于从一瓶酒、一条烟、一餐饭、一场牌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另一方面,坚持由风查腐,防止以风盖腐,查清不正之风的事情缘由、关联人员、问题性质,深挖细查背后的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关系网”和“利益链”。
盯住潜藏隐匿问题,纵深突破打“攻坚战”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持续发力、纵深推进,腐败的手段越发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给查处和认定带来困难。针对风腐一体,坚持风腐同查,需要探索通过作风发现、揭示腐败的路径方法,找准查办案件的“突破口”,优化查办案件效果,纵深突破打好攻坚战。
“四风”与新型腐败交织,抓住本质由风看腐。风腐交织一体化,是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突出特点。相较于传统权钱交易,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见不得光、“似是而非”的交易勾连更要靠“吃吃喝喝”“礼尚往来”来维系圈子、培养“信任”、形成“默契”。对此,需要把握变与不变,无论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手段如何隐蔽,权钱交易的本质特征不会变,由风及腐的规律条件仍存在。实践中,“四风”问题成为纪检监察机关透视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一个突破口。比如针对受贿人不直接出面、调查银行账户很难挖到有用线索的情况,从其“吃喝圈”“关系网”“亲友团”中深挖彻查,往往能找到蛛丝马迹。
风腐问题更加隐蔽复杂,从里看表刺破伪装。近年来,风腐问题伪装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其中,有市场化伪装,将腐败行为披上市场交易“外衣”、隐藏于正常业务之中。有专业化伪装,利用专业知识、通过业务程序获取非法利益。还有技术化伪装,在网络交易等新兴领域中人为制造信息壁垒和识别障碍,“外行人”很难发现其中“猫腻”。对此,需要提高监督执纪执法的穿透性,揭开躲藏在精巧伪装下的贪腐本质。从实践来看,发挥办案“开道”作用,剖析风腐互为表里的路径和规律,由内而外刺破伪装,已成为破解隐蔽复杂风腐问题的有效方法。
违法所得披上“合法”外衣,层层剥笋核查。实践中,打着“借贷”“委托理财”等幌子敛财等看似合法、实则违法的形式愈来愈多。揭开遮盖在腐败行为上的各种“合法”外衣,需要加强类案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打法和招数。破解“障眼法”,比如对于以“放贷收息”方式收受贿赂行为,综合考虑借贷双方地位、借贷关系产生基础等方面,准确区分违规借贷和正常民间借贷。识别“白手套”,比如对于腐败主体“隐身”的受贿行为,从重要事项决策、利益实际归属两个方面进行穿透,找出“幕后老板”。穿透“防火墙”,比如对于“影子股东”“影子公司”,重点核查是否存在干部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力,以他人名义代持股份并获得非法收益等行为。
犯罪问题贴上“违纪”画皮,厘清纪法罪界限。在风腐一体案件中,相较于违纪问题,腐败分子更担心违法犯罪行为暴露。有的自认为“收点烟酒顶多是违纪”,敞开收受高档烟酒这类变现“硬通货”,折算金额远超受贿罪起算数额。有的熟知法律法规,“比照着犯罪构成要件规避查处”。有的在接受审查调查后,将作风问题当“挡箭牌”,宣称自己“没大事”,意图将腐败问题“大事化小”。揭开腐败问题身上的“违纪”画皮,需要把握立法本意,抓住问题实质,及时破解纪法罪适用新题难题。前不久,江西省纪委监委、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就联合印发关于收受高档酒构成受贿犯罪的指导性案例,对实践中存在的“收受高档酒只是违纪不是受贿”等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进一步释纪明法,规范定性量纪。
盯住反复多发问题,一抓到底打“持久战”
“四风”问题是腐败滋生的温床,若是“四风”问题刹不住,任由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就难以完全铲除。实践当中,尤其需要盯住容易复发的“四风”问题,推动以风腐同查双向突破,实现对风腐问题一体治理。
违规吃喝要抓住“饭”背后的“局”。从本质上讲,违规吃喝更多是交往问题,吃的不是“饭”而是“局”。其中,有请托办事的局,借着吃吃喝喝把“生人”变成“熟人”,再借着酒劲说出请托事项。有利益输送的局,以吃喝为媒介为商人老板“站台背书”,之后大搞权钱交易。有团团伙伙的局,“以酒为媒”联络感情、套近关系,进而拉帮结派。频繁地参加各种“局”,往往是党员干部由风及腐的起点。抓住“饭”背后的“局”,才能克制住违规吃喝的内在冲动,真正保护干部。实践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有的在办案中深挖涉及其他公职人员的“四风”问题线索,也给其他干部提了醒,说不定哪天同桌人出问题就会牵出自己。有的细查落马官员经常参加的“小圈子”式饭局,对圈里的其他党员干部及时提醒教育。
收送礼品要抓住“礼”交换的“利”。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不少党员干部的“陷落轨迹”,是从收受“小礼物”开始,继而落入他人用“小礼”换“大利”的陷阱中不能自拔。在反腐高压态势下,为把礼送出去,送礼人可谓费尽心机。有的送礼“隔空化”,电子红包、快递物流成为送礼渠道;有的送礼“错峰化”,故意避开节假日送礼高峰期;有的送礼“合理化”,用上“推广土特产”的借口、“劳动报酬”的名义;等等。针对新型送礼形态,浙江省杭州市纪委监委将通过快递物流收送礼品礼金列为节前“四风”监督检查重点,重点筛查寄往党政机关、国企单位的可疑物流快递信息,取得了较好效果。
形官问题要抓住“官”心中的“私”。“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热衷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党员干部,用的是公权,存的却是私念,从思想上打开了由风及腐的开关。有的权力观异化,把保官、升官作为第一追求;有的政绩观扭曲,热衷于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甚至借此中饱私囊;有的事业观偏差,在推动事业发展和工作落实上搞选择、打折扣。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尤其需要抓住党员干部“私”的表征,深入甄别脱离实际定政策、违反程序作决策等问题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权钱交易行为,严肃查处披着作风外衣的腐败问题;同时,找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症痼疾的突出表现,坚决查处空喊口号假执行、弄虚作假求政绩等问题。
不良嗜好要抓住“好”留下的“缺”。不良嗜好,古人称之为“祸媒”。现实中,不良嗜好常是腐败的“导火索”,超出自身收入水平的过度开支,诱使干部谋取不法收入,一步步陷入由风及腐的旋涡。有的为“玩”诱惑,用受贿的钱给游戏充值、打赏主播;有的为“奢”裹挟,热衷“精致生活”导致入不敷出,于是将手伸向财政资金;有的为“赌”所困,为还赌资挪用甚至贪污公款。一旦任由不良嗜好裂变为“鸡蛋上的缝”,很可能蜕变为砸脚的“石头”。抓住不良嗜好这类苗头性问题,四川省成都市纪委监委结合日常监督执纪执法、调研摸底等情况,详细梳理“经常参加与个人收入水平明显不符的高消费活动”等具体表现,形成问题清单,明确方向开展集中整治。
围猎腐蚀要抓住“猎”算计的“账”。有些不法商人认为,围猎干部一本万利,无论是行贿的经济成本,还是被查实后所付出的违法成本,都远低于通过行贿得到的收益。把准问题根源的“脉”,才能开准解决问题的“方”。斩断“围猎”之手,就要切实提高行贿违法成本。让行贿人在收益上得不偿失,有的纪委监委联合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加大对行贿所获不正当利益的追缴和纠正力度。在名誉上得到警示,有的加大通报典型案例力度,对受贿人连同行贿人一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在业务上受到损失,有的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通过信用惩戒、资格限制、行业禁入等方式,让围猎者自身业务开展受到限制。
盯住深层复杂问题,整合资源打“总体战”
风腐同查同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实践情况来看,围绕办案这个中心点,通过由腐看风、以案带案,一些行业性、系统性、领域性深层复杂问题暴露了出来。解决这些问题不是纪委监委一家的事,但纪委监委要发挥好协调推动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推动形成由风查腐、由腐纠风进而以案促改促治的完整闭环。
一些深层复杂问题带有全面性,需要查改并进、综合施治。从办案情况来看,一个地方单位风腐问题多发,往往是某些深层复杂问题的表征,预示着政治生态的恶化。比如,有的“一把手”逢年过节公然接受下属“朝拜”式送礼,致使单位内干部上行下效,送礼跑官、相互宴请坐大成势,以权谋私、贪赃纳贿愈演愈烈。相较于处理该“一把手”的问题,后期治理修复该单位政治生态要花费更大力气。实际上,无论是纠歪风还是查腐败,都需要着眼案发地方单位政治生态,破除见子打子、就事论事的片面思想,把自己摆进当时的社会背景,还原当时的违纪违法情形,找准风腐问题的污染源,进而深挖细查、有针对性地清除,才能让政治生态重新回到风清气正的轨道。
一些深层复杂问题往往涉及其他部门,不能只靠纪委监委单打独斗。比如,在干部选拔使用上,一些干部因为会跑会送,带病得到提拔,这些干部行了贿后再受贿,用受贿来的钱去行贿,使腐败的范围层层传导和扩散。针对这类行业性系统性领域性深层复杂问题,纪检监察机关一方面要加强“内部协同”,强化对监督成果的共享共用,放大各监督部门“交叉火力”的叠加效应,同时在监督、办案部门之间建立案情通报机制,发挥各部门优势深入推进类案剖析;另一方面要搞好“对外协同”,既与其他党组织建立完善重要情况通报、线索联合排查等机制,也加强与公安、审计、税务等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畅通的日常沟通、监督提醒、发挥合力的渠道和平台。
一些风腐问题之所以深层复杂,往往还与其所在行业领域专业性强、行业壁垒高有关系,采用一般“打法”、通常“治法”难以保证治理效果。比如,招投标专业化要求高、程序链条长,幕后操控、围标串标、工程“掮客”等问题防不胜防,发现和查处难度较大。对于这些行业领域,尤其需要强化风腐同查同治,让行内人来讲述“行规矩”“潜规则”,推动个案查处向系统整治转变。调研中,记者从天津市河西区纪委监委了解到,通过查处市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原副主任王某案,剖析其在不动产系统深耕20多年、深谙“靠房吃房”潜规则的违纪违法事实,针对内外勾结、偷逃税费、违规购房等问题推动案发单位深入查找廉政风险点,有力消除了权力监督真空。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面对量大面广、形形色色的风腐一体问题,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必须抓住关键、重点突破,以此立标打样,为其他问题解决创造条件,带动整体工作提升。回顾近年实践,纪检监察机关对风腐互为表里、同根同源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入,探索出了基调在“严”、基础在“查”、方法在“同”、目标在“治”的实践路径,同查同治的能力得到提升、打法得以丰富、视野随之开阔,有力纠治了风腐一体问题。一贯到底、持续发力,相信经过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共同努力,风腐同查同治的实践效果会进一步显现,助力来之不易的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全面巩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行稳致远提供坚强保障。
【实践有方】“以案看风”推动一体纠治
“在过去,查办党员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往往是审查调查一个部门的事。在办案期限内,主要精力集中在深挖腐败问题上,‘由腐纠风’用力不足,助长了围猎者的侥幸心理,高压震慑作用也打了折扣。”天津市纪委监委印发关于强化“以案看风”纠治风腐一体问题的工作意见后,宁河区纪委监委结合本区特点,找准“风腐”一体纠治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制定《宁河区纪委监委“以案看风”工作十七项措施》,抓好案前提醒、案中研判、案后衔接“三段论”。
每次办理留置案件,该区纪委监委会在第一时间提醒专案组成员将“以案看风”作为必谈必问内容,从被审查调查对象的经历履历、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情况,所在领域的行业特点和政治生态现状等方面入手,深挖“四风”问题线索。将熟悉情况的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骨干充实到专案组,有效解决了谈话“问”不到要害、“卡”不到关键、“挖”不到源头等问题。
开展案中研判是复杂留置案件能否查深查透的关键。该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根据审查调查部门初步查实、案件监督管理部门整理形成的线索及证据资料,建立“以案看风”台账,经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及时交由相关监督室、派驻组、镇(街)纪(工)委具体承办,激活“室组地”联动办案优势。研究制定《关于精准认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若干解释汇总》,对办案人员开展集中培训、释疑解惑,确保“四风”问题能够精准定性、高效处置。
“‘由腐纠风’应如何履行程序,案件通报到多大范围,撰写纪检监察建议书有哪些要求”“涉案人曾在多个领域任职,哪些单位需要召开民主生活会”,为做好案后衔接“文章”,区纪委监委以相关制度为蓝本,将不同文件中的规定“化零为整”,研究编制办案工作指引,作为风腐同查同治的“工具书”“路线图”。同时,建立“四新两类”教育惩戒体系,将风腐一体典型案例作为新入职人员岗前培训、新提职干部任前教育、新上马项目事前提醒和新风气培育节前宣教的必修课,做到查处一案、震慑一片、规范一域;聚焦违规吃喝等“四风”顽疾深入开展“清风”行动,对屡教不改者从重处理,同时通过“搭梯子、卸包袱、给政策”,督促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限期配合调查。(薛阳 马旺)
【实践有方】探索风腐情景比对预警机制
“吃吃喝喝、拉拉扯扯,交朋友、结兄弟背后,有利益算盘。”日前,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纪委监委对办结的风腐案进行深入研判,探索情景比对预警触发和处置机制,务实推动施策治理。
前段时间,前锋区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了机关某公职人员违规接受服务对象宴请和某村干部涉嫌贪污受贿犯罪等案件,发现“风腐互为表里、同根同源,‘蛛丝马迹’现象与违纪违法行为有着隐含对应关系”。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办腐案,需看“伴生的风”“腐前的风”“滋生的风”;而办风案,则应推延看“谋划的腐”“转化的腐”“潜藏的腐”。
基于对风腐关联逻辑的研判,区纪委监委梳理出“刚滋生风”“风欲转腐”“风已转腐”“风腐交织”等四大类发展阶段、相对应的“一包香烟”“一瓶小酒”“一个饭局”等36种主要情形表现以及对策措施,建立风腐情景比对预警触发与处置机制,督促发案单位通过警示教育会复盘案件细节,查找制度漏洞、责任缺位,组织相关领导说德、说纪、说法、说责,并从面上引导各地各部门围绕“组织监管是否乏力”“机制是否缺失”“自律教育是否唤起自觉”等问题,从政治站位、责任感和方法论的角度深刻反思,看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是否到位,有哪些差距和不足,该出什么实招。
针对存在对合关系的风腐“潜群体”,以比对情景为导引加强廉洁风险防控。区纪委监委督促各镇街、区级部门党组织结合党的纪律教育,对应情景表现,开设“小切口、摆故事、善代入、有互动”的廉政党课;紧盯党员干部入职、入党、提拔等节点,及时开展“小集合”“小分队”等针对性廉洁教育;严格监管长期处于关键岗位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纵深推进“清锋相伴”思想赋能行动。在日常管理和监督中,一旦发现存在对应触发情形,立即启动预案,及时运用提醒谈话、批评教育等第一种形态处置。
在此基础上,将“比对情景”具体到党风政风、巡察、审计、统计等监督工作中,形成务实、有效、多维的监管防控阵列,不断提高标本兼治的效能。(杨洁)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4年第13期,作者:宋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