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绿鼻子,恶人麻胡子(大运河上的故事)

  隋炀帝开大运河的故事,除了史书及诗文记录,古人还写过一本小说叫《炀帝开河记》,作者或为唐人,或为宋人,其中不少细节如开河时间、役工人数、殿脚女的描写等都与史书记载不符,但关于麻叔谋的内容值得一读。大运河流淌千余年,麻叔谋的各种别名依然在运河沿岸流传,麻胡子、毛猴子、马虎子、猫猴子……他为啥这么出名?
抢风头,意外成主角
  故事是这样的。
  因思广陵(即扬州)旧游之处,隋炀帝欲从东都洛阳出发,泛舟自洛水入黄河,自黄河达海入淮,前往广陵。
  群臣一致反对:此行路途遥远,孟津水流湍急,泛舟过于危险,恐有不测风云……不管说啥,隋炀帝都不为所动,直到谏议大夫萧怀静提议开河,他便一句话封死了群臣之口:“朝堂如有谏朕不开河者,斩之。”
  接着,男二号就登场啦。“诏以征北大总管麻叔谋为开河都护”,征集民夫,开挖河道,为皇帝下扬州开一条好走的水路。
  小说名字与其叫《炀帝开河记》,倒不如叫《麻叔谋开河记》,其创作主旨无疑是宣扬隋炀帝骄奢淫逸,但男二号自出场就抢尽风头,意外地成了传奇的主角。
  麻叔谋是个啥样的人?唐人颜师古在《大业拾遗记》(亦名《隋遗录》)中介绍,此人甚酷——极其残暴,所开河道能否承载龙舟,麻叔谋设计出一款铁脚木鹅用来试水,要是鹅走不了,就说明水太浅,工程质量欠佳,因此便说是“浚河之夫不忠”,让“队伍死水下”!
  不过,这人再残暴,他自己也是肉长的,监督开河到了宁陵(今属商丘),麻叔谋生病了,“患风逆,起坐不得”。隋炀帝担心影响工程进度,特派太医令巢元方前去为其诊治。
患风逆,竟然吃小孩
  史书没有为麻叔谋立传,也没有为巢元方立传,但巢元方的作品流传下来了。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巢元方主持编辑《诸病源候论》50卷,这是我国第一部论述各种疾病病因、证候、病机的专著,对后世医学影响颇大。派这么一位医学专家给麻叔谋看病,可见隋炀帝多重视他。
  巢元方从洛阳赶到宁陵,经诊断认为麻叔谋是“风入腠理,病在胸臆”,只要将肥嫩的羊肉蒸熟,掺药吃下,就能痊愈。吃啥药没说,吃啥羊倒是讲得清楚,麻叔谋专挑半岁大的小肥羊,杀后留腔,和药服用,药没吃完,病就好了。
  为使疾病不再复发,麻叔谋每天都要杀几只羊羔,将杏酪等放在羊羔腔内蒸熟,用手撕着吃,称为“含酥脔(音同栾)”。消息一经传出,人们纷纷向麻叔谋献羔羊,竟有数千人之多。悲剧由此拉开序幕。
  宁陵下马村陶榔儿,“家中巨富,兄弟皆凶悖”,他祖父的坟茔距离河道仅有二丈多远。因担心祖坟被挖,陶榔儿偷了别人家三四岁的孩子,“杀之,去头足,蒸熟,献叔谋”。
  麻叔谋吃起来只觉味道香美,全然不同于羊羔,喜欢得不得了,就把陶榔儿叫来问话。陶榔儿酒后吐真言。待他醒来,麻叔谋不仅赏了他十两金子,还命役夫将河道转了一个弯,以保护陶家的墓地。
  从此,陶榔儿一发不可收,经常偷小孩儿献给麻叔谋,因此得到丰厚报酬。一些贫民竟由此发现“生财之道”,都争着偷小孩儿献给麻叔谋。宁陵、睢阳(今属商丘)等地丢失的孩子有几百个,悲愤哀恸之声,朝夕不绝于耳。
被腰斩,恶名传千载
  如此丧尽天良,皇帝能不管吗?麻叔谋早有准备。
  虎贲郎将段达掌管各地呈送的表书奏章,麻叔谋派人给他送了好多金子,段达拿钱办事:凡有上表诉讼食子之事的,问都不问就“笞背四十,押出洛阳”,而这些人十有七八都死在了路上。
  食人者逍遥法外,老百姓人心惶惶。但凡家里有小孩儿的,都做了木柜,连接缝也用铁包裹起来。每到夜晚,就把孩子放在柜中锁好,全家人秉烛围守,待天亮开柜,孩子还在,一家老小都为此庆贺。
  终于有一天东窗事发,麻叔谋被抓来问罪。有心人曾暗中收集了一车小孩儿的遗骨,此时成了铁证。隋炀帝以大罪四条“食人之子,受人之金,遣贼盗宝,擅易河道”,将麻叔谋腰斩于河畔。此外,榔儿兄弟五人“鞭死”,段达免死,“降官为洛阳监门令”。
  无论这个故事是真是假,麻叔谋的恶名都传下来了,麻叔谋即麻祜(音同户),在隋唐大运河沿线,唐代就已有麻祜性情残暴的传说。鲁迅先生看过晚唐考据辨证类笔记《资暇集》卷下“非麻胡”一条,认为“隋将军麻祜,性酷虐”“稚童望风而畏”应来自于口耳之传,不全是臆造的。
  麻叔谋的别名可不少,麻胡子、毛猴子、马虎子、猫猴子、老猫猴、野山猫等,民间专门用来吓唬小孩,如商丘一带有童谣:“红眼绿鼻子,四个毛蹄子,走路啪啪响,专吃毛孩子。”麻叔谋吃人的恶名,恐怕会继续流传下去。(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杨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