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香港红磡一个小区中大排长龙——遇见小面开出香港首店,走出了其国际化的第一步。
7月3日,遇见小面十周年品牌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广州举行。记者在活动上了解到,截至6月底,其门店总数已超300家,并预计在12月将门店数量进一步扩张至400家。此外,遇见小面在香港的第二家交通枢纽店已经落址西九龙,预计在今年年底开业,其目标是要在5年内在香港开出100家门店。
公开资料显示,遇见小面是以重庆小面为主打的川渝风味连锁面馆品牌。2014年由宋奇、苏旭翔、罗燕灵三人在广州创立。宋奇曾有麦当劳与百胜餐饮的工作履历,在遇见小面首家店开业之初,其就将标准化管理运用至门店,尤其注重数字化。
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52890亿元,这也是中国餐饮市场第一次突破五万亿元。2023年之前,中式餐饮备受资本青睐,粉面馆赛道更是有由高瓴创投、腾讯投资、金沙江创投、红杉基金等组成的明星阵型加码输血。在2021年粉面赛道火热时,遇见小面再获碧桂园创投、水饺连锁品牌喜家德、百福控股等的两轮融资,至此,遇见小面完成第五轮融资,并在短短3个月内估值翻了3倍。
资本助推之下,新品牌快速上位,发起市场抢夺进攻;老品牌完成新一轮融资,加速江山扩张。面对品牌一片红利信号时,遇见小面没有选择“大步快跑”的资本扩张战略,而是屏蔽市场喧嚣急躁的声音,用“小步慢走”走自己的道: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遇见小面新开门店分别为55家、43家、91家。
对比此前路径,遇见小面现在提出的“年底扩张至400家”的目标,相较此前有提速迹象。对此,遇见小面方面向记者表示,“船大难掉头”,门店拓展虽能集中爆发品牌势能,让企业市场估值更高,但也意味着企业要有更强的抗风险承压能力,才能拖动扩张形成的“庞然大物”,去应对市场的不断变化、资本抽身以及黑天鹅等。
“通过聚焦品牌护城河构建,坚持以创新和技术维持品牌生命力,才能在行业里尽早取得较大的先发优势。”遇见小面创始人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资本输血只是一个阶段,只有将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合力,才能避免成为“裸泳”的一员。
如今,中国餐饮市场进入了5万亿元市场,蓬勃发展的表象下是竞争加剧。想要开始聚焦规模效应的遇见小面,战略方向在哪里?极海品牌监测数据显示,目前遇见小面绝大多数门店都开在广东省,共有203家;此外,门店数量排行前5的省市分别为北京47家、福建省17家、湖北省14家、上海市13家。也就是说,在广东以外的地方,遇见小面其实很少踏足。从城市等级分布来看,遇见小面在一线城市门店占比高达73.27%,新一线、二线城市分别占比7.59%、16.50%。
根据3月遇见小面披露的已开放加盟的城市列表,华东是遇见小面目前布局的重点市场,共开放了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山东5个地区的17座城市。在华东、华南以外,遇见小面仅在部分省市各开放了几个城市。
对话创始人
羊城晚报:遇见小面提出了“中国小面,全球遇见”的愿景。请问,品牌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中,将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和市场适应性等挑战?同时,遇见小面对于中式餐饮市场的增长规模与趋势有何预测,品牌将如何把握这些趋势以实现长远发展?
遇见小面创始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会先将文化问题放在首位。重视文化差异,分析文化差异,在全球本土化和本土全球化中找到平衡点,根据当地市场、业务制定文化融合策略。其次,逐步寻找并搭建海外供应链体系以及布局当地人才政策。
同时,遇见小面会根据本地餐饮习惯进行适度调整,不仅是产品扩宽,更是一种营销方式,以“超级明星单品+本地化周边小品”的模式打开市场。保持人气招牌产品作为主打,在周边产品上进行拓展。
例如在香港门店加入了粤式口味的早餐套餐,涵盖豆浆、油条、糯米鸡、皮蛋瘦肉粥等;饮品上可加钱换购冻柠檬茶、丝滑冻奶茶等港人熟悉的饮食和饮食习惯模式。
中式餐饮市场整体进入一个巩固期,在经历“黑天鹅”事件的冲击后正在逐步恢复反弹,各品类都有所增长和发展,显示出市场韧性与潜力。行业向上增长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遇见小面会更加重视向“质”发展,品牌综合能力拔高以及护城河巩固,依托国内大本营向海外挖掘发展机遇。
羊城晚报:在创新方面有哪些新的尝试或计划?特别是在科技与智能化的运用上,你们如何结合现代技术提升顾客体验?
遇见小面创始人:传统餐饮行业相较电商等互联网行业,对数字化的应用大都较为表层。遇见小面则是一个数据化驱动的餐饮企业,创业之初就引进数字化点单系统,经过服务商、半定制等前期探索,遇见小面于2021年成立自研团队,投入大量成本用于前、中、后一体化数字体系自主研发。更在2024年初宣布今年将投入2000万元预算用于IT研发。
我们希望让数据进入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包括营业情况分析、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安排、员工培训与考核等,直观高效的信息获知以及数据自动生成策略引导,让数据资产不再局限于高层分析与策略制定,而是落地服务于每一个运营环节,甚至每一位员工。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同时,围绕用户体验设计数字化手段,从点单、社群运营、产品营销都以顾客使用体验、需求趋势作为第一导向,大大增强了顾客体验感,让遇见小面与消费者黏度更强,链接更紧。
文|记者 孙绮曼
图|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