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今天100岁了

全文2149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2024年7月6日,享誉海内外的诗词教育大家叶嘉莹迎来百岁生日,当晚7:00将举行名为“诗话人生”的线上直播活动。

02叶嘉莹先生在多所大学任教,曾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密西根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03由于对诗词的热爱,叶嘉莹先生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的教育、研究和现代传承,已捐赠3568万元设立迦陵基金。

04叶嘉莹与四川成都有着深厚的诗缘,曾在杜甫草堂参加学术会议,并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常设展“情系草堂”中展出。

05诗词成为叶嘉莹先生人生孤独和痛苦时刻的疗愈和力量,她希望将古人诗词里面美好的力量传给下一代年轻人。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孙沁怡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2024年7月6日,甲辰小暑,时值农历六月初一,享誉海内外的诗词教育大家叶嘉莹先生迎来百岁生日。
当晚7:00,一场名为“诗话人生”的线上直播活动将在网上开启。叶嘉莹从教多年的亲授弟子,文化界、教育界多位知名人士,将在线上分享诗词中的生活智慧与时代感悟,并表达对叶嘉莹百岁寿辰的美好祝福。古诗词吟诵、戏曲表演、个人演讲等多种形式的节目将在本次直播活动中呈现。叶嘉莹本人也将出现在镜头前跟大家分享她的百岁心愿。这是一次对古典文化的深情回望,也是一场跨越年龄、地域与时代的对话。本次活动由南开大学文学院联合抖音、央视频举办,封面新闻的抖音账号也受邀共创,参与此次直播活动。
图片
叶嘉莹(叶嘉莹助手、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提供图片)
01
平生志业:传承诗词给下一代
叶嘉莹,1924年生于北京,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自20世纪50年代起在中国台湾多所大学任教。20世纪60年代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密西根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1969年移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1979年,在海外已拿到终身教职,生活安稳的叶嘉莹,主动申请回国义务讲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讲古典诗词。当时的她写下“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表达心志,身体力行,将自己的身心投注到中国古典诗词的教育、研究和现代传承、传播。先后著有《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唐宋词名家论稿》等数十部作品。1996年,她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1999年以其退休金及恩师顾随名号设立“驼庵奖学金”。自2016年开始,叶嘉莹已累计捐赠3568万元,在南开大学设立迦陵基金,推动诗词教育,助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2021年,获“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称号。
如此执着、热情,将自己平生才学、身家都留给诗词的事业,这跟叶嘉莹内心有一个核心的强烈愿望分不开,跟一种“自幼养成的对于诗词中之感发生命的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的共鸣”分不开,“我只是一个诗词爱好者,终身沉迷在诗词之中。诗词里面有那么美好的东西,我愿意尽我的力量,把我所体会到美好的东西传给大家。把我们中国诗词里面所蕴含的那些古代的伟大的诗人、词人的感情、意志、修养、品格传留下来。我平生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诗词传给下一代人。”
02
四川诗缘:从杜甫草堂到迦陵学舍
由于受到自己在辅仁大学恩师顾随的好友盛情邀请,叶嘉莹在多所大学之中,最终选择长期留在南开讲学,至今已经40多年。2015年10月17日,迦陵学舍落成典礼在南开大学正式举行,叶嘉莹也由此正式定居南开园。这也是继陈省身先生后,南开大学第二次为学术大家修建“学舍”, 学舍以叶嘉莹先生的号定名为“迦陵学舍”。
图片
1982年叶嘉莹在成都杜甫草堂参加学术会议(翻拍自成都杜甫草堂)
而提到迦陵学舍,就不能不想起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在草堂留存的珍贵老照片里,叶嘉莹亭亭身影被定格了下来。如今,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常设展“情系草堂”中,关于1982年杜甫学会的活动照片中,一位穿蓝色人民装的女士,面容清秀,气质出众,那就是叶嘉莹。
叶先生与四川成都有着一段深深的诗缘,这份诗缘是40多年前在杜甫草堂结下的。1981年4月,在海外执教中国传统诗词多年的叶嘉莹,接到杜甫学会首届年会的邀请函时欣然应允。她回忆“那时正值温哥华繁花似锦的春天,而我却一心向往草堂的春天”。当时叶嘉莹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由于不是假期,很钦仰杜甫的她匆匆请假飞到成都。当时她在飞机上还口占一首绝句,其中两句是“作别天涯花万树,归来为看草堂春”。
叶嘉莹钟爱杜诗,在杜甫草堂和锦江畔,她还写下“一生最耽工部句,今朝真到锦江滨”,表达第一次来到成都的感受。上世纪60年代,在大学教书的叶嘉莹遍访宝岛多家图书馆,辑录得自宋迄清的35家杜诗注本,49种不同版本,以时代为序整理了关于杜甫《秋兴八首》七律组诗的点评考释解说,并融入了自己的体悟,以按语形式附后,形成一部研究杜甫《秋兴八首》律诗的专著。这部专著至今在学术界深有影响。
图片
封面新闻“大道”栏目采访小组在南开大学“迦陵学舍”采访
2023年12月23日,封面新闻“大道”人文大家融媒报道小组从成都专程前往天津,来到南开大学迦陵学舍实地探访。在医院病床上的叶先生,透过她的助手、弟子张静教授在深夜发来一段语音回复,真诚感谢来自成都的媒体对她的惦念,声音清澈,语气真诚,令人动容。
2024年1月24日,成都迎来了一场罕见的漫天飞雪,这是蓉城这个冬天的初雪。在雪中观景,别有一番风味。封面新闻记者将在成都杜甫草堂录制的一段带有草堂飞雪和怒放红梅画面的短视频,通过张静教授向叶先生展示。在住院的叶先生看到“草堂飞雪”视频,当日深夜发来微信语音:“我真是没见过草堂下雪。我去草堂开会的时候都是春夏之交,所以我还没有看过(草堂)的雪,谢谢,多谢。”从中能感受到此时的叶先生,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开心快乐。
03
诗词的力量:疗愈忧患的生命
中国是诗的国度,蕴美育德,培文铸魂,莫过于诗。古典诗词数千年来深刻参与了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生成与民族品格的塑造,通过古典诗词,可以积累、传导、开启人们的生存智慧。
叶嘉莹一生饱经忧患。生逢乱世,年少丧母,她写下八首哭母诗;青年流离,独力承担全家生计,怀抱幼子寄人篱下;中年丧女,心肝悲催,又写下多首哭女诗。诗改变不了客观遭遇,但却缓解了她的创痛。诗,成了她人生孤独和痛苦时刻的疗愈和力量。
“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诗词,是叶嘉莹坚守一生的事业,是疗愈她生命的重要力量,也是她心心念念的愿望:把古人诗词里面美好的力量,传给下一代年轻人。
封面新闻“大道”栏目专访叶嘉莹稿件海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