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农药用化肥,我们吃的只是蔬菜的模样?

经历了吃饱吃好这两次跃迁后,人们健康饮食的意识开始觉醒。意识觉醒的其中一个标志,就是认识到了蔬菜在身体代谢中的重要作用。于是,不少人在饮食结构上做了调整,不再把大鱼大肉作为饮食的高配,让蔬菜从配角变成了主角,有人甚至言,可以一日无肉,不可一餐无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也建议,为了保持健康的饮食,建议每天摄入多种多样的蔬菜,总量在400克到500克之间,并且尽量包括5种以上的不同蔬菜。
我们吃的蔬菜来自哪里?估计你会哂笑,这还用问吗?当然是买呗。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出现在生鲜超市、菜场、路边摊的蔬菜,源头在哪?你可知道一棵菜苗的长成都经历过什么?它们长成后保全了营养成分还是徒具蔬菜的形态抑或残留了较多的有害物质?
这些问题如果放在过去,我可能答不上来,我只知道大部分的蔬菜来自农场,少部分的来自菜农的种植。如果我去菜场买菜,根本不会去理会挂在门口的蔬菜抽检结果,看着谁新鲜就买谁。这些蔬菜是否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基本忽略。三年前我租了两块地,最近又读了几本相关的书,自觉对蔬菜了解一二,可以有一点点发言权。
不管是农场还是菜农,都希望蔬菜能长得好,希望能丰收。蔬菜要长得好,首先必须要在虫子的合围中成功突围,但蔬菜自己又没有战斗力,有效快捷的方法就是施农药;要想蔬菜长得壮,收成好,那就必须要施肥。有机肥见效慢,而且贵,化肥价格低廉,见效快,种植户舍有机选化肥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
比如我自己,种了地才知道,一棵菜的长成并不是容易的事。首先要对付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虫子。吃蔬菜的虫子实在太多了,像菜青虫、蚜虫、介壳虫、跳甲等等,它们一伺蔬菜长出来,就如饿虎扑食。去年秋天,我满怀期待撒下了一波青菜种子,青菜冒出头没几天,就被啃食精光。再撒,还是全菜覆没。
但一看隔壁地里,一片葱绿,长势非常良好,觉得有些奇怪,一问才知,她施了农药。我有点惊讶,种了自己吃的,为什么要施农药,她说,你不施农药,虫子就围攻你的蔬菜,蔬菜要么活不了,要么都是虫眼,纤维化了,不好吃。
施了农药,蔬菜活下来了,但是长得瘦不拉几的。我就有点急,请教了菜农,他们说,要施肥啊。施什么?氮磷钾复合肥啊,施下去菜就噌噌噌地往上长。一试,果然如此。
这样施农药用化肥种出来的蔬菜怎样?有研究称,如果安全用药合理用肥,那么,风险较低。但是,如果超量施肥和不安全用药,那么,蔬菜只是长成了蔬菜的模样,里面的营养成分所剩无几,而且,会残留较多的有害成分。
我们只能吃这些蔬菜吗?也不是,还有有机蔬菜。像我们小区,有一个规模很大的有机农场,种植颇为讲究,用高温蒸汽给土地消毒,用发酵的黄豆和红糖做肥料,用收集的雨水灌溉……这样种出来的蔬菜大可放心食用,但是,价格偏贵,大部分人还不能把其作为首选。
无机蔬菜价格便宜可能存在潜在风险,有机蔬菜价格高又不能普及消费,这个矛盾怎么解决?我觉得需要加强监管。例如,浙江的“浙食链”系统就汇集了食物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数据,进行追溯管理,以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不过,“浙食链”存在一个覆盖面的问题,比如,农户种的菜还不能纳入其中。
吃菜问题不容小觑,毕竟这是吃进嘴里的东西,关乎我们的健康,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嘛。但愿不久的将来,我们吃的蔬菜不管是来自种植场还是菜农,都能够吃得放心。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有机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我们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有机蔬菜成为我们餐桌上的常客。
(作者为浙江嘉兴退休教师)
萝卜
责编 温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