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母亲:组织乡亲同抗日

早上海志愿者
87年前的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中国军民奋起反抗,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昨天下午,我打开了自己珍藏近九年的2015年8月30日的《上海邮政报》,因为这上面刊登着本报记者耿忠平先生在我母亲住院期间采写的一篇文章《组织乡亲同抗日》。看着看着,那天采访的场景再次浮现在我眼前。记得那是2015年8月上旬,我的87岁老母亲王桂珍在病房里接受了采访。
**采访手记**
对于87岁的上海邮政离休干部王桂珍老人来说,她童年到青年时光的记忆,一定是与抗日相关联的。
1929年1月,王桂珍出生在山东省蓬莱县巨山区下炉村。全国人民奋起抗战,怒打日本鬼子的那年,她不满9岁。她清楚地记得,下炉村共有几十户人家,大大小小几百号人。大伙都是在地里刨食,靠天吃饭。风调雨顺时还能填饱肚子,倘若地里欠收,只能挖野菜充饥度日。日本鬼子来了以后,在村庄的三面几里地远的地方,都有鬼子的据点,而南面几十里路的地方则是八路军的根据地。
抗战爆发后,地处敌占区的各乡各村都建立了儿童团。天性活泼的王桂珍,人小志向大,不仅参加了儿童团,还当上了几十人的儿童团的团长。小伙伴们在她的组织安排下,白天除了在本村小学读书外,就到村口路边站岗放哨,盘查来往的陌生人。有时为了能及时发现鬼子来袭,就爬到大树上,这样既保护了自己,也能观察得更远。一旦发现情况,立即报告大人们,并迅速派人通知临近的村民做好撤离和防范准备。下课后,小伙伴们就主动到村里的抗日军属家中帮助打井水、扫院子;有时也问问家里的情况,如有生活困难,则马上报告村长,及时送粮补助;过年了,小伙伴们就帮助军属家挂红灯笼。
稍长后,王桂珍又担任村青年妇女队队长、妇救会长,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村里时常有区干部来召开抗日宣传动员大会,王桂珍每次都是认真听讲,在自由发言时,就主动上台,大胆地谈心的体会,表示坚决支持政府抗日,不怕鬼子,坚决把鬼子赶出中国的决心。她还动员母亲(我的外祖母)送自己的儿子(母亲的亲弟弟)当兵上前线杀鬼子,给村里人树立了好榜样。平时,王桂珍积极组织村里的大娘大婶和姐姐们,为抗日部队纳鞋、做棉衣,以实际行动支持前线将士打鬼子。在抗战期间,整个环境也是十分险恶的。王桂珍的亲舅舅是一位区中队队员(即地方秘密抗日群众组织),由于汉奸出卖而不幸被捕,鬼子将他绑在村头的大树上,严刑拷打,让他交代同志,但他宁死不屈,最后被鬼子放出的狼狗活生生地连吃带咬而死。有一次,区长召集各村的村干部会议,由于汉奸告密,鬼子突然来袭,包围了会场。本村农救会会长在突围时,小腿中弹倒地不起,鬼子赶来不由分说,用刺刀挑出他的肠子,致其死亡。还有一次,鬼子突袭村庄,一小孩逃跑不及,就被大人藏在草堆里,不慎被鬼子发现,也被鬼子用刺刀挑腹,肠子流一地而死……我清晰记得那天接受采访的母亲说到这儿,两眼泪光闪烁,愤恨不已。她说,如今日本政府仍然回避这个残暴的侵略历史,不愿向曾经被迫害的中国人民道歉,做出深刻反省,天地难容呀!
1945年初,我母亲经抗日区政府推荐,来到临县的燕地村小学当教师。当时农村教师每月报酬是几十斤苞米,教学使用的是抗日政府编写的教材。母亲除了正常上课外,还积极向学生和农户宣传抗日,鼓舞抗日斗志,争取早日胜利。当年8月份,鬼子投降的消息传来,整个村庄立刻沸腾了,鞭炮声、锣鼓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民众们有序组织了一整天的庆祝游行。8年抗战终于胜利的喜悦深深镌刻在人们的心中,这时母亲王桂珍未满十七周岁。经过抗战时期的考验,1947年1月,刚满18周岁的她在本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恰逢县政府招工,母亲顺利应聘进入县邮政局担任发行员,并有机会进入华东邮电学校学习,之后又由学校推荐进入华东邮电管理局机关担任人事统计员。至此,母亲的命运与邮政休戚与共。1949年2月22日,华东邮电管理局机关整体制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南下,参与接管上海邮政并定居在上海。
解放后,母亲在邮政大楼工作三十余年,退休后热心公益事业。2015年8月28日上午,母亲在病房里噙着泪花,接受了上海邮政公司领导专程送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那个时刻,我与母亲共享了这份无上的荣耀。母亲告诉我:同胞逝去之伤,山河破碎之痛,永远不能忘!我紧握母亲的手告诉她:记住了。
我敬爱的母亲于2016年11月4日在上海岳阳医院病逝。多年来母亲的教诲一直回响在我耳旁。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缅怀先烈,勇毅前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是母亲75年前拍摄的老照片。1949年上海解放时,作为随军南下干部参加接管上海邮政工作。这是她当时站在邮政大楼顶,以新亚酒店为背景拍摄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