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一家:在汹涌的浪潮中,看见每一个被淹没的普通人

全文3777字,阅读约需11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抖音账号“小英一家”吸引了374.1万粉丝,获赞5586.4万,记录了一家人在大山中的生活。

02小英一家的视频展示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如喂不完的牛、做不完的饭、打扫不干净的家里等。

03然而,这些看似重复无聊的视频却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原因在于它们打破了传统农村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

04通过短视频平台,农村女性获得了展示自我的宝贵契机,但同时也面临着流量与关注度的追求。

05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关注这些隐藏在背后的真实故事,给予她们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她们走不出命运这座山,也想努力涉过偏见的海。从痛苦中舒展,从蒙昧里挣脱。」

最近,在短视频评论区流行一种很歹毒的祝福:祝你早日投胎成为小英家的牛。
这是一只每天只能睡在自己的牛粪上、一辈子没吃过新鲜青草、每天干活干到昏天黑地、活也活不好、死也死不了、被折磨出直角肩的一头可怜老牛。
图片
(小英家的直角肩牛)
而这头牛,就是小英家的牛。
迄今为止,“小英一家”抖音账号已经累积了374.1万粉丝,获赞5586.4万。小英今年28岁,16岁的时候因为打工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上拉如”,17岁未婚先孕,现在是大宝和小宝两个孩子的妈妈,一家人在大山里生活。
图片
“小英一家”账号只是简单地记录农村生活,视频由生硬的转场、简单的片段、魔性的口音衔接而成,记录的故事是重复的日常:永远喂不完的牛、做不完的饭、打扫不干净的家里、照顾不完的孩子,以及时常不在场、出现也从来不干活的老公。
图片
(小英的大学生粉丝)
就是这些常规的元素,构建了一个看似杂乱无章却又充满生命力的农村生活图景。正如网友所言,这些特点组合起来,的确能够“随机吓死一个大学生”。那么,“小英一家”看似记录的是一些重复无聊的庸常,为什么能够受到这么多年轻人的追捧呢?

1



玩梗之后,

“苦难”何以被奇观化?



进入“小英一家”的账号界面,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这个账号的定位:真实生活、云南大山、96年两个孩子、没有公婆、没有文化、在家种地养牛。
做饭、洗衣、带娃、喂牛、背玉米、挖土豆......她的视频也的确如此,每天迎接小英的只有干不完的家务和农活。
图片
(小英一家抖音账号的视频)
这些视频一方面呈现辛勤劳作的身体,彰显出一种勤劳、朴实、善良与实干的特质,符合社会大众对于农村女性形象的期待;另一方面又展现了自我贬抑的身体,主要通过自嘲、自黑、搞怪等反向作用引发观众的猎奇心理。
从内容上看,她的视频充满了戏剧性和反差感。视频中的小英总是一个人承担所有的家务和农活,而丈夫上拉如却常常缺席或无所作为,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让观众心酸的同时,不免生出不满和愤怒。
同时,小英时常表现出的笨拙和无厘头,作为一个勤劳努力、却非常不会干活的农村女性,反差的同时充满了喜剧效果,迎合着荒诞的梗文化。
图片
(小英做饭,没腌好的火腿、耗子咬过的猪肝、致死量的盐和没刮鳞片就下锅的鱼)
赋权是为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而提出的概念,旨在努力降低、改变并最终消除社会主流对“弱势群体”的负面看法和歧视态度。作为赋权工具的自媒体极大地凸显了农村女性的社会可见性,这些平台以其全民可及性和共享性,为社会边缘群体,尤其是以往难以被公众关注的农村女性,搭建了一座通往网络舞台的桥梁。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凭借其便捷的操作界面及深入乡村市场的策略,构筑了一个活跃的在线社群,从而为在家庭生活中较为边缘化的农村女性,创造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宝贵契机。
正如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其代表作《金色笔记》中指出,“只要女性在社会中敢于表现自我,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就是对自我解放做出的最重要的一步”。
图片
(东北雨姐、郭家憨憨、农村妮不同风格的视频及语录)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女性开用智能手机作为记录生活的工具,她们的声音和故事得以跨越地域限制,传播至更广阔的天地。有如东北雨姐般豪放强大、生命力旺盛的,有似郭家憨憨那样肆意松弛、精神超越的,还有像农村妮一样,以真挚的情感流露触动人心的。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也为这种奇观化提供了土壤。小英一家的苦难和不幸,在网络上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成为了一种可以被围观、被评论、被玩梗、被消费的对象。

图片

(网友提出质疑,小英是否有表演的成分)
很多网友也指出,小英在注意到网友对她口音的调侃之后,刻意在接下来的视频中重复了“1.4g豆”等描述,犯过的干活错误也不断重演,“小英家的牛”依旧瘦成直角肩。
图片
(小英视频里反复出现的梗)
而她的行为似乎是在暴殄天物,能上网、会识字,甚至剪得一手好视频,可是连一头牛都养不好,每次认真收拾完家里依旧是一篇乱七八糟。

2



透过外壳,

发掘喜剧背后的悲剧困境?



互联网上爆火的视频分两类,有趣奇怪引人发笑,贫困受苦引人怜悯。这些很火的“苦瓜大队”类的视频和之前网络平台单纯卖惨的视频也有很大的不同,“小英一家”这个账号就兼具着“爆火”的两种特质,用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示惨痛的经历,同时蕴含着“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式的“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的寓意在其中。
图片
(小英喝完米酒去干活,一头栽倒田地里)
“小英一家”视频的展示,对传统印象中的农村女性形象而言,既有强化的一面,又有颠覆的一面,前者通过贫困的环境,形塑了勤劳的身体和坚韧的特质,后者则沿着夸张的形象来勾勒自身。 
她们试图通过短视频这一媒介,打破原有性别的社会界限,从而制造出一种反常的图景,不热衷建构常规的“美”,反而追求传统的“丑”,抑或是展现传统的真实,从而营造出滑稽可笑的观赏价值。
图片
(网友评价小英努力干活但毫无成效的原因)
表面上看,这种自主的行为体现出她们对传统的一种挑战,正如皮埃尔·布尔迪厄所说,从赋予身体受控制展示的地位中,可以看到一种“解放”的迹象。
可事实上,具体到农村女性在短视频上的展演逻辑,暗含着农村女性对流量与关注度的深切追求。换言之,她们为了获得流量,主动迎合大众的猎奇与“审丑”的文化心理,将身体作为吸引眼球的工具,甚至不惜自我贬损以换取关注。
正因如此,她们才做到即便是面对满屏讥讽与恶评也表现得毫不在乎——只要遵循纯粹的流量为王,就能微笑面对一切。
图片
(小英边辛苦干活,边录视频)
农村女性是一个社会关注度相对较低的群体,她们表现出相对较强的内敛性与缄默性,其生命历程中的角色实践大致可分为女儿、妻子、母亲、婆婆。这是一种以家庭为轴心、以照顾为特质的生存样态,在男性秩序中具有一定的弱社会可见性,即所谓“看不见的女性”。
而小英她们作为社会沉默的大多数,更多地被一种“缄默文化”塑造,游离于大众视野之外,甚至缺少凝视的目光,亦缺少社会展示的舞台,自我效能感相对较低。短视频平台使她们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中心感”,她们称呼粉丝为“家人”,获得被关注的感觉,从他人注视的目光中找到存在的价值。
图片
(小英曾经发布的出逃视频)
但这种价值感和金钱的获得,却是通过展示自己的悲惨和伤疤。从小英那些滑稽的视频之中,我们也能看见,生活中细细密密的苦难,是如何像一道道道伤口那样,在这间不透光的小屋里一点点撕裂,绵长的疼痛随着伤口的加深侵入骨髓,直到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作为观看者的我们,在享受短视频带来的娱乐与放松的同时,也应关注那些隐藏在背后的真实故事。
图片
(农村女性短视频最苦的标准)
或许社会对贫穷和苦难的消费与娱乐化已经成为常态,但在“流量为王”和消费主义至上的时代,我们仍需保持内心理性和良知。
毕竟,唯有当被看者不必通过“阉割”主体来获得观众认同时,可见的赋权效应才开始具有意义。

3



窗口打开之后,

她们的困局又该如何破解?



有很多网友对此提出质疑,很多相似账号都是由专业团队打造的“苦瓜人设”,骗取网友的同情心;也有很多网友认为,她们的境遇完全是“恋爱脑”所致,如果不是早早结婚,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下场。
不过,一个简单的“恋爱脑”标签,实际是完全不足以概括农村女性们的。她们从小所生活的环境决定了她们的局限性,但这并不是她们的错误。文化、眼界、知识、思想,让她们根本无从得知人生还有第二条路可以走;而即便背后有团队,我们依然选择珍惜农村女性难得的自我表达,因为在这个时代,对于真正想改变命运的农村女性来说,这或许是唯一的机会。
图片
(因爆火而被拯救的“农村妮)
20年前,一位农村女性刘小样给央视《半边天》栏目写信,震撼了节目组的每个人。她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人人都认为农民,特别是女人不需要有思想,她就做饭,她就洗衣服,她就看孩子,她就做家务,她就干地里活。”但是,她不接受,她就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
15岁的她被迫辍学在家照料果园,23岁就经隔壁介绍嫁给了一位农村小伙,生养了两个孩子,日常是做家务、干地里活、照顾老人小孩,原本过着大多数普通农村女性的寻常人生,但她从心底里不喜欢这样的生活。身体被囿于一方土地,精神却插上挣脱的翅膀,想要跨越阻隔命运的高山和大海。
图片
(节目《半边天》对刘小样的采访)
在主持人面前,她说出那段话语: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我不要我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我就很满足......我不要我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我就很满足。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我不满足这些的,我想要充实的生活,我想要知识,我想看书,我想看电视,从电视上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因为我不能出去。”
她曾经像娜拉一样“出走”,但因为婆婆生病需要人照顾,最终还是回归普通的农村生活。
但,她之前那不为人理解的痛苦、挣扎与不甘,已经借助节目的窗口传达出去,敲打着人们麻木的心脏。
图片
(电影《立春》的台词)
电影《立春》里的王春玲,讲出了农村女性这种十分形象的探求欲望:“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就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如果疲惫而重复的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也会不自觉地望向窗外,感到内心的“蠢蠢欲动”,或许这说明,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刘小样。
小英在某天直播时提到了自己的梦,她说:“很荣幸有很多大学生关注我,你们大学生看我是什么感觉啊,会不会觉得很庆幸坚持把书读下去了?其实我心里有很多還憾的,夜里总是会做梦。”
小英做的梦会是怎样的呢?或许我们无从知晓,亦或许现在的她无从实现,但她的日子的确在视频中肉眼可见地一天天变好。
图片
(小英给女儿添置家具和零食)
家中的家具、厨具不断翻新,而她的心境也在缓缓改变着,逐渐有了底气和话语权。小英从之前逃走被老公上拉如拳脚相加,再到现在在直播中能跟老公说出一句“滚一边去”,懂得用赚来的钱改善女儿的吃穿用度,努力做一个宠爱女儿的母亲,也听进去了评论区的网友一直说的,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不要被上拉如吃喝挥霍,找准机会带两个孩子走出大山。
图片
(小英的粉丝给她提供的建议)
如果生命注定是一场遵从本心的流浪奇遇,那么就采撷千万朵花,直至痛苦都被消磨成琐屑。
正如柴静在《看见》一书中写的:“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图片
(小英抱着女儿拍照)
她们走不出命运这座山,也想努力涉过偏见的海。从痛苦中舒展,从蒙昧里挣脱。
而我们最起码要做到的,就是看见她们的存在。这样的痛苦中,有女性正在时代中前进的脚步。
“你能听得见这个脚步声吗?”

(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