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放松港澳台、外籍人士买房,有望引导“租转购”松绑商服类物业

全文1592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广州限购政策进一步放松,对外籍人士、港澳台人士购买120平方米以上面积的住宅不限购。

02业内人士表示,限购放松有利于市场带来新增需求,带动外籍人士、港澳台人士的置业消费。

03由于此次放宽外籍人士购房,受惠人群较窄,对楼市的刺激力度有限。

04同时,广州放宽外籍人士购买商服物业,便利度大幅提高,有利于商服类物业的松绑。

05专家认为,限购放松将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广州工作、投资、生活和学习,加速粤港澳大湾区内部深度融合。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广州限购政策进一步放松。对外籍人士、港澳台人士,120平方米以上面积的住宅,个人购买非居住用房不限购的政策已于上周更新执行。
业内人士表示,限购的放松贯彻了存量去化和盘活的政策导向。虽然目前外籍人士购房占比较低,但放松仍然会为市场带来新增需求,也有利于带动外籍人士、港澳台人士的置业消费。
图片
中介:已收到口头通知可以办理相关业务
“我们是7月8日得到口头通知,可以办理外籍人士、港澳台人士购买120平方米以上住宅的相关业务的。” 广州保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经理梁文耀对记者表示,他主要负责为二手交易客户进行产权确认等工作。“不过相关业务量较少,估算占比可能1%都不到。我们已安排工作人员为客户讲解政策变化,但政策显效还需时日。”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放宽外籍人士购房,受惠人群较窄,对楼市的刺激力度有限。中指研究院华南分院研究总监杨永俊表示,广州“5·28”新政落地后,市场改善明显。6月单月广州新房成交面积创年内新高。此次港澳台居民及境外人士购房限制放松,有利于激发潜在购房者需求入市。从区域来看,靠近港澳的南沙区、广州南站等交通枢纽周边板块以及中心城区核心地段的新房项目的港澳台及境外人士成交占比或将有一定提高。但由于整体体量不大,对市场成交产生的效果相对有限。
不过,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相关负责人认为, 由于7、8月开发商、买家进入暂时的“调整期”,在此时推出新政策引发关注,有利于市场保持“温度”。
根据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统计,目前广州的常住外籍人士,多集中在淘金、珠江新城、天河路商务区、科学城等区域,收入较高,但大多都是租房居住。新政会刺激部分长期在广州生活、工作的外国人购房。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对港澳台和境外人士购房,一直坚持自住自用,可以购买一套自住房。此次新政,一方面是为贯彻大湾区居民同等待遇,另一方面也为鼓励港人北上消费,创业置业。同时,也可以贯彻存量去化和盘活的政策导向。
中银香港去年2月发布的一项针对超过2700人的调查显示,46%受访者表示会考虑在大湾区置业,作为度假及退休养老的安乐窝,热门地点包括深圳、广州、中山等。另外,55岁或以上的受访者有三分之二有意北上置业退休。
新世界耀胜尊府相关负责人说,由于新世界香港的开发商背景以及产品打造风格,港澳客户一直是项目的重要构成,目前有近两成为外籍、港澳来源的客户。不少香港客户觉得以500多万元总价入手“千呎豪宅”,很有性价比。以往,香港客户只能以个人名义购置一套住宅,想再多买,一般只能通过企业性质或让企业员工帮忙代持;现在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入手时机。
外籍人士个人购入商服物业便利度大幅提高
第一太平戴维斯广州董事总经理暨华南区副董事长刘蔚海表示,作为港澳台人士,对限购放松政策非常欢迎,因为这意味着置业选择更多,市场可吸纳的新增需求增加。尤其是对个人购买非住宅物业,比如写字楼、公寓、商铺等放松限制,对于商服类物业的松绑力度和影响可能也是“空前”的。
据悉,新政之前,外籍人士基本无法通过个人名义购入商服物业。即使有需求要购买,只能通过成立公司的方式购买,流程比较复杂。新政后,不仅可以通过个人名义购入商服物业,且无繁复的申请、证明流程,购买便利度大幅提高。
从广州市场上的商服物业来看,放宽外籍人士购买公寓等商服类物业,一方面利好低总价公寓,吸引商务人士“租转购”,同时市场供应持续增加的大平层、高端公寓也可以拓宽客户基础和成交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省此前发布的“惠港16条”就已明确放宽港人大湾区置业限制,规定港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与当地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今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发布《港澳居民购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房产结算支付便利化业务指引》,适用于港澳居民购买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8市的新建及二手商品房。明确了港澳居民从境外汇入人民币或外币购房款办理结算支付的流程。
随着近日深中通道开通,广肇、广惠城际铁路贯通运营,港澳居民往来珠三角地区的便捷程度明显提升,港澳居民在内地置业需求有望持续提高。此次限购放松,将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广州工作、投资、生活和学习,加速粤港澳大湾区内部深度融合。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丽琴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