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述评|答好高温“烤”卷

解敏/文
上海连续六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网络社交平台上,“上海热到全国第一”登上热搜。尚未入伏,高温却在申城盘桓不去,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高温已经成为城市治理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如何及时看到热浪之下的新生需求,高温酷暑给城市出了份“烤”卷,每一道都是民生必答题。
高温不仅仅是一种天气现象,更是一种潜在灾害,必须认识到其危害性和防范应对的重要性。连日来,有市民陆续收到信息提示:“高温橙色预警,合理安排户外出行,及时做好防暑降温措施……”提醒市民及时主动采取防范高温措施,不断普及相关科学常识,这背后,正是未雨绸缪的快速反应和现代化应急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的体现。
面对酷暑,协同是核心。高温导致上海高架路面起拱,高架养护单位洒水作业为路面降温,应急队伍连夜抢修。无论是宅在家中享受空调的清凉,还是畅游嬉戏在碧波荡漾的泳池,抑或是前往绿地林荫寻觅一份宁静与凉爽,这些消暑体验的背后,都离不开电力与水务等公共服务在高峰时段的稳定供应与迅速响应。
高温天气不只是对人的“烤”验,更是对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考验。将问题预判在先、精准应对,把“凉”策融入城市运行的细节,才能有时时在线的全面保障,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温天气对基础民生造成的影响,让广大居民能够安全、舒心地度过炎炎夏日。
图片
图说:广大户外工作者为了城市的正常运转值守自己的岗位 杨建正/摄
防暑需要降“温”,对重点人群的关爱则需升“温”。这些天,户外工作者仍坚守在城市街头,战高温、斗酷暑。穿行于街巷的外卖、快递小哥;挥汗如雨,脚踩灼热脚手架的建筑工人;时时刻刻保持城市整洁的环卫工人;烈日之下依然挺立在繁忙路口指挥交通的民警……有了他们的默默付出,城市运行才得以确保正常。
对劳动者权益的尊重与关注不容忽视。在上海各个角落,“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开启夏季服务模式,为所有户外工作者提供饮用水、休息桌椅、微波炉、药箱和充电等便利服务。当气温达到35℃时,环卫工人将通过调整上岗、下班时间,确保避开一天中最炎热的时段。而我们每个人,也需要多些换位思考,多些理解包容。比如尽量避开高温时段点外卖,自觉节约用电用水,绿色低碳出行等。
人与自然同体共生、相互依存。这个夏天,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呈现多发强发态势。上海除了高温,还将面临严峻的防汛形势,近期多区已陆续开展防汛防台专项应急演练,加强应急响应。极端天气下的社会运转犹如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通过综合施策,提高整个城市的适应能力和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