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故土 作家高洪波与故乡科尔沁草原的文学情缘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深深烙印着故乡的痕迹,那是一份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割舍的情感纽带。日前,《中国儿童文学大奖·大师经典文集》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以两册图书《故乡里的童年》《童年里的故乡》为桥梁,引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进30位当代中国老中青三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内心世界,共同探寻那些被细腻笔触精心雕琢的故乡记忆与纯真童年。
图片
  为深入了解这一系列图书背后的故事,以及故乡对作家创作生涯的深远影响,光明网记者专访了该书主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散文家高洪波。让我们在他的娓娓道来中,一起踏上一场心灵的归乡之旅。
  故乡让文字散发着生命的蓬勃活力
  “故乡是存在于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母题’,许多作家一生都在书写故乡,在纸上烙下特殊的地域印记。对于儿童文学作家来说,故乡蕴藏着他们的童年记忆、成长轨迹,既是他们从事创作的起点,也是他们的精神原点。”高洪波说。
  高洪波介绍,在主编本书过程中,他曾与多位作家有过交流,他们有的是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有的是和他年纪相仿的“50后”,还有的是“80后”青年作家。尽管大家出生于不同时期,来自天南海北,无一例外的是,一提起故乡,他们都有很多的故事想要分享。
  “从他们的叙述中,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故乡在人身上留下的深刻影响,也能够体会到对于故乡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我想,应该就是‘乡愁’吧。”在高洪波看来,这种感情正如他在本书的序言中所写,乡愁是对故乡思恋到极致的一种特殊情感,是对童年岁月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
  同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人的乡愁往往与乡村有关。“它在绿水青山之间,与童年田野上的风筝一起高飞,也跟随美食落在味蕾之上,还流淌在温暖的人情之间。这种乡愁,我认为,或许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高洪波说。
  云南作家吴然在《乌蒙记忆》中用三篇文章展现了他的故乡乌蒙山区的淳朴天然之美。在高洪波看来,一弯清冽的泉水、一棵与哥哥合种的核桃树、一间古老的打铁铺,共同构成了吴然记忆中的故乡模样,既有自然的纯美风情,也有温暖细腻的人情。“正是这样的故乡,让吴然的文字如山间清泉般透彻干净,散发着生命的蓬勃活力。”
  故乡科尔沁草原萌发了我最初的创作之心
  高洪波的童年时光,是在广阔辽远的科尔沁草原上度过的。在那里,他可以驰骋草原、仰望蓝天。童年时期的成长环境,深深影响着高洪波的创作,赋予作品更多诗情画意。
图片
在草原马背上的高洪波
  “故乡科尔沁草原于我来说,是情之所钟、心之所系,可以说,正是宽广辽阔的故乡,萌发了我最初的创作之心。”关于故乡的意象,让高洪波印象最深刻的是田野,与表弟们一起捉蝈蝈,快乐嬉闹;在驮干草的马车上舒适地躺着仰望蓝天,故乡的马车一般都是胶皮轱辘,跑起来轻快利索。
  高洪波说,他的故乡有沙沼地带,这些地带上生长着马莲花,马莲的叶子非常结实,几乎可以当作绳子使用,马莲的花开得漂亮,蓝幽幽的,如蓝天上坠落的碎片。
  除此之外,高洪波的故乡还有巨大的向日葵方阵,它们擎着骄傲的葵花盘,用带刺的叶子阻扰着人的进入。在童年时的高洪波看来,梵高笔下的向日葵都不足以表现家乡向日葵方阵的灿烂繁盛之美。
  “有关于故乡的一切美好事物,塑造着我的审美取向,持续地影响着我的创作生涯。”高洪波介绍,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着故乡的影子。比如,他在《故乡里的童年》中写故乡的食物,其实就是乡愁的具象化。
  每个人都有舌头,味蕾依附于舌头,有自己的记忆,小时候吃过的东西,会化作味蕾记忆,长久相随相伴。高洪波在文章中摘写了几种家乡特色食物,如碧绿清香的韭菜花、滋味鲜美的酸菜芯、夏日凉爽的菜包饭,等等。
  他说,这些食物共同构成了他童年的味道,遥远而又亲切。“当我用文字去描述这些食物的味道时,就仿佛又重新回到了故乡,体味到了作为孩子最单纯的快乐。”(光明网记者邱晓琴)
图片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