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坐标丨尼山传承“千年文脉”

图片
尼山,坐落在山东曲阜。虽奇不过三山,险不过五岳,却因孔子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山。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因此孔子名丘,字仲尼。尼山上的观川亭,相传孔子曾在此眺望,感叹时光变迁,故有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名句。因此,尼山也成为中国文化源头的重要标志之一,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朝拜之圣地。位于尼山脚下的孔子像高达72米,为世界之最。“72”寓意源于孔子的弟子中有72位贤人。让我们走近尼山,感受尼山山水自带的文化基因,领略“千年文脉”中国风度。
图片
尼山是中国先哲孔子的诞生地,更是历代儒客朝拜之圣地。图为曲阜市尼山圣境。图/CNSphoto 张珺楠 摄
图片
孔庙坐落于曲阜市中心,走进千年历史的孔庙,一股古朴清幽的意境扑面而来,阳光穿过密林星星点点的光斑落在古老的城墙上,光影在老建筑上流动,满是岁月的痕迹,传承着千年的文化。图/ICphoto
图片
山东曲阜尼山孔庙是为纪念孔子诞生于尼山而建的祭祀庙宇。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元至元四年(1338年)大修,建大成门、大成殿、毓圣侯祠、学宫、观川亭,并塑孔子像,绘圣贤初。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孔子五十九代孙孔彦缙发起重修,建正殿3间,修毓圣侯殿、启圣王殿及寝殿,立启圣门3间、斋厅5间,并建神庖、神厨及庙垣等。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大规模重修竣工,形成现存规模。1925年,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再度重修,除修尼山孔庙外,又修颜母祠、尼山书院,共耗银“四万元有奇”。1977年公布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图/CNSphoto 陆欣 摄
图片
山东曲阜,尼山夫子洞。图/视觉中国
图片
山东曲阜尼山大型礼乐节目《金声玉振》。《金声玉振》以“世界的孔子”和“孔子的世界”作为立意方向,整场演出纵贯人的一生,演绎出“由凡入圣”的过程,引导观众走进“风雅颂”的礼乐画卷,感受明礼生活方式。图/CNSphoto 张珺楠 摄
图片
甲辰(2024)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山东曲阜举行,各界参祭人员在司礼官的引领下,缓步行至孔庙大成殿前。中新社记者 吕妍 摄
图片
祭孔大典在曲阜孔庙举行。图/ICphoto
图片
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尼山举行的春季学童开笔礼现场,数十名曲阜学童在老师的指导下书写第一个大字“人”,老师说,相较学文,学童更需要学会做人。中新社记者 邱江波 摄
图片
尼山书院举行的清明射柳活动上,老师和学员们身穿汉服,挽弓搭箭,射柳祈福,再现清明节古老习俗,展现中国传统礼射文化魅力。王斌 摄
图片
山东曲阜,尼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内景。图/视觉中国
图片
山东曲阜市尼山圣境,游客欣赏无人机表演,众多的无人机拼出了“爱在尼山”的字样。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