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向未来,写给孩子们的《北极出差记》科普绘本解密深蓝极地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实习生 吴珊珊 通讯员 陆音亭

你知道极光是怎么形成的吗?在野外遇到北极熊怎么办?科考船上的菜为何能“超长待机”?这些问题都能在自然科普绘本《北极出差记》中找到答案。

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当天下午,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二所)与浙江教育出版集团合作打造的“向海向未来”科普丛书首部作品《北极出差记》新书分享会在杭州图书馆举行,来自杭州的500余名小学生以书为媒,共同开启了一段穿越冰封大地的极地之旅。

图片

新书分享会现场 图片由浙江教育出版社提供

中国极地科研与杭州的不解之缘

《北极出差记》以从事极地科考工作的海洋科学家第一视角出发,图文并茂地向小读者呈现了北极科考活动的全过程,激发小读者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精神,并领会极地保护的重要性。

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起航,海洋二所派出28位科学家奔赴南极,见证了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立。科考队员们在那里竖起了“中国杭州”的指示牌,并把长城站边的一个淡水湖命名为“西湖”。

杨关铭正是中国首批南极考察队员之一,他也见证了我国极地科考事业从起步到辉煌的全过程。回忆起40年前激情燃烧的岁月,杨关铭勉励现场同学们,希望本次活动能在幼小的心中种下热爱海洋、追求科学的种子。未来,在座的孩子们也能积极参与科学探索,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如海洋二所所长方银霞在《北极出差记》推荐序中所写的那样,“极地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探索新的发展空间的重要领域。我们积极探索极地,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希望孩子们能从书中得到启发,踏上神秘的两极去看一看,成为我国极地科考世界的接班人。”

图片

活动现场,图片由浙江教育出版社提供

从给女儿的信到自然科普绘本

“不光地球上有南极北极,火星和月球上同样有南极和北极。它们就像帽子和鞋子一样把我们头顶热量全部盖住了,一旦脱下“帽子”,很可能就是灾害发生的时候。”

《北极出差记》的作者王嵘是海洋二所的一名副研究员,活动现场,他用幽默风趣语言给孩子们介绍起了北极理事会、北极航道、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等知识,带来了一场声情并茂的“地理课”。

图片

王嵘为小读者签字 图片由浙江教育出版社提供

作为一名海洋研究院,王嵘曾去过青藏高原科考、赤道、太平洋、北极,还有中国周边海域。借助科技与技术,他不断探寻着隐藏在历史与海洋之下的秘密。近年来,王嵘一直从事北极的科研和科普工作。

“刚做科普的时候,我照着做学术科研的形式,在每一次分享前精心准备电子幻灯片。但很快我发现,大部分科普受众是低龄孩子,灌输知识点既低效又无趣。怎么用孩子听得懂的方式和他们交流?成了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最终,经过多轮头脑风暴,我们明确了图书的叙述方式——以一个父亲的口吻,为女儿记录北极科考路上的作业、生活和各种体验的精彩瞬间。”

谈起这本书的由来,王嵘回忆道,自己当年去北极科考时,通讯远不如现在发达,一出去两个月可能就音讯全无,“我就只能给我的女儿写信,告诉她我今天又碰到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又发现什么有意思的知识点。后来,我尝试着把这些东西都记录下来,最后成为《北极出差记》这本书的基础。”

图片

《北极出差记》新书揭幕 图片由浙江教育出版社提供

活动现场,海洋二所党委书记于建与浙江教育出版集团副社长储天福共同为新书揭幕,海洋二所办公室主任毋谨超为杭州图书馆赠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