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睁眼竟然看见了古代版“厨房”?!

全文1549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吉林省抚松县新屯子镇的村民张春德在1999年上山挖人参时意外发现一块重达17.4公斤的黑曜岩石叶石核。

02专家们经考证,这块石核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产物,距今1万—5万年以前。

03与石叶石核一起发现的还有新屯子西山遗址,这是一处面积达70平方米、距今1万—5万年前的一处遗址。

04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石制品,考古学家推测古人类可能在这里短暂地居住生活过。

052013年3月5日,新屯子西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观众朋友们
你现在看到的
是一则来自1999年的消息
吉林省抚松县
新屯子镇的村民张春德
上西山挖人参时疑似挖出了
古人类的生存“秘密”
现在就让我们回到现场
一探究竟
↓↓↓
图片
1999年的一个秋日,吉林省抚松县新屯子镇的村民张春德上西山去挖人参,没想到有了意外发现——一块重达17.4公斤的大石头。
这块石头之所以引起张春德的注意,是因为它不仅大,且外表面光滑,闪着黑漆般的神秘光泽,看起来像是经过刻意加工的。张春德意识到,这可能是个宝贝,于是顾不上继续挖人参,赶紧用衣服把石头包起来抱回了家里。
后来,经吉林省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的专家们考证,这是一件黑曜岩石叶石核。
黑曜岩又称“火山玻璃”,是火山喷发后熔岩迅速冷却的产物,在我国长白山一带很常见,质地坚硬而脆。古人利用这个特点,以黑曜石为原料,加工打磨石质刮削器、端刮器、边刮器等生产生活工具,用来剃兽毛、割兽骨、切兽肉。
石叶石核与石叶技术
什么是石叶石核呢?它其实是用来进一步制作石器的母体材料。
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一种高超的石器打制技术:先将石料母体经细致修理,调整出合适的形状,再从上面打剥下形状规整、两侧边基本平行的、宽大长石片。由于这种长石片像修长的树叶一样,因此被称为石叶,而这种石器打制技术被称为石叶技术。用以剥离石叶的母体石料,则被称为石叶石核。
图片
▲图/新屯子西山遗址出土大石叶石核
石叶技术可以说是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技术巅峰,在非洲、欧洲、亚洲都有发现,被认为与现代人的迁徙运动有着密切关系。在吉林发现的这块石核,长41.2厘米、宽15.3厘米、厚22.5厘米,剥取的最大石叶长32.2厘米、宽4.4厘米,居国内同类石核之冠,举世罕见。
新屯子西山遗址的发现
2002年9月末,考古学家们针对张春德发现这一石叶石核的地点,进行了考古调查与尝试性发掘工作,结果揭露了一个面积达70平方米、距今1万—5万年前的一处遗址:新屯子西山遗址。
这处遗址是古人类一处聚居地,也是吉林地区发现的第一处带有灶的旷野类型石圈居址。遗址分成内外两层,用石块围成椭圆形。考古学家们推测,石圈可能是古人类搭建的建筑遗址,是古人用来加固茅草留下的遗迹。
图片
▲图/新屯子遗址考古发掘现场(2003年)
石圈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石制品,据此推测古人将那件重达17.4公斤的黑曜岩石叶石核放在遗址内,当需要工具时,来此处剥取大石叶,并且坐在遗址内进行工具修理。
这块黑曜岩大石核从其剥离下石叶的工作面来看,最长的地方有近39厘米,最宽的地方15厘米。在这个面上可见有5次剥落石叶后里留下的痕迹。最后一次剥落的石叶长32厘米、宽4.4厘米。在5次剥片中,其中仅有一次剥片是失败的,其余石叶又宽又长。从成功剥落石叶分析,当时的加工者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这种剥片技术。
这个醒目的大石核向我们展示了古人类制作石叶的工艺流程:
图片
从这块石核的台面和工作面合理的设计以及剥落的石叶分析,古人类工匠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合理利用石材和剥片技术。
根据年代测定,该遗址处于晚更新世。这一时期由于全球性冷暖气候交替频繁,海水进退的次数也相应增多,使得中国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出现干冷—温凉—干冷的变化。冰缘植被在这一地区大面积分布,并且与猛犸象、披毛犀等大型动物群组成了冰缘气候条件下的生物群体。
从东北地区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动物骨骼遗存来看,主要包括猛犸象、披毛犀、野马、野牛和鹿等大型动物的骨骼。根据当时的狩猎水平来分析,古人类想要成功猎取动物,捕获更多食物,大概率是需要集体行动、团队合作的。因此考古学家推测,当时的狩猎方式应是以集体围猎为主,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
图片
▲图/新屯子西山遗址石圈式房屋遗迹(2003年)
新屯子西山遗址内发现的石核与石片,证明了古人类曾经在这里进行过剥制石片、修理工具等活动。同时遗址堆积较薄,且没有被后期的堆积破坏的迹象,说明古人类只是在此短暂地居住生活过。考古学家们推测,该遗址应是古人类的一处临时生活场所。
工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数万年前,古人在此点燃了文明之火,将黑曜石加工为了他们赖以获取食物的重要工具。
2013年3月5日,新屯子西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