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一入伏,天气热得像蒸笼似的,让人心烦意乱,汗珠子不停地往下滴。今年7月15日是入伏第一天,山医大一院中医科主任郭洪波提醒,夏天阳气最盛,但人体却容易因出汗过多而耗损阳气,出现乏力、食欲不振、中暑等情况。入伏后,“扶阳”是关键,养生牢记:三种食物可多吃,四件事情最怕做。
多吃这三样
“入伏后,可多吃三样食物,易于扶阳。”郭洪波说。
第一样,生姜。“夏天吃姜,生姜性温,能温中散寒,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把体内的寒气、湿气给逼出来。”郭洪波说,夏天人们爱喝冷饮、吹空调,一不留神就容易伤着脾胃,此时来杯姜茶,或者炒菜时多放几片姜,暖胃又暖心,还能预防感冒和中暑。《本草纲目》中提到,生姜有“通神明,去秽恶,散郁结”的妙用。
第二样,绿豆。绿豆解百毒,清热又消暑。“绿豆性凉味甘,清热解毒,是消暑解渴的好东西,熬一锅绿豆汤,放上几块冰糖,不仅解暑,还能利尿消肿,帮助人体排出体内的毒素和多余水分,减轻身体的负担。”郭洪波说,《本草求真》中有记载,绿豆“味甘性寒,据书备极称善,有言能厚肠胃、润皮肤、和五脏及资脾胃”。“夏天多喝点绿豆汤,既解渴又养生。”郭洪波提醒。
第三样,羊肉。俗话说,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很多人认为,夏天吃羊肉会上火。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郭洪波说,羊肉、羊汤可以帮助人体排出经常吹空调导致的湿气寒气,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滋阴补气。羊肉性温,能温补阳气,对中老年人来说,夏天阳气外散,体内反而容易虚寒,适量吃些羊肉,正好可以温补身体,增强体质。郭洪波特别提醒,吃羊肉有讲究,不能过量,更不能天天吃;吃羊肉时,可搭配蔬菜,如冬瓜、黄瓜,既能中和羊肉的温热,又能增加营养,一举两得。
最怕四件事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又闷热的日子。“三伏天潮湿闷热,容易生病,除了做好健脾、养心和祛湿外,还有四件事情要注意。”郭洪波提醒,三伏天,肠胃最怕凉、颈椎最怕吹、眼睛最怕晒、血管最怕刺激。
肠胃最怕凉。夏天,冰淇淋、冷饮、冰冻水果成了人们消暑的必备美食。三伏天,吃了冷的东西,体内的内阳可能无法抵御食物的寒气,不仅会导致湿留体内,还有可能导致腹泻。尤其是平素脾胃虚弱、肾阳虚的人更要注意。同时,夏季是肠道疾病的高发期,郭洪波建议,夏季要少吃太凉的食物,尤其早晨起床时和晚上临睡前;吃凉拌食物时,不妨加点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杀菌。
颈椎最怕吹。夏天天气炎热,办公场所、家里都会长时间开空调降温。如果颈椎长时间对着空调吹,其周围软组织会产生病变,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的后果。郭洪波建议,夏季室内空调温度不能低于25℃,肩背部不要直接对着空调吹,如果空调温度不能自行调节,可以搭个披肩,晚上洗个热水澡。
眼睛最怕晒。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眼睛喜凉怕热,如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病;如果每日在10时到16时外出,最好戴太阳镜、帽子或打遮阳伞,太阳镜颜色以茶色、淡绿色防紫外线效果最佳;可以多吃养眼的食物,如桂圆、山药、胡萝卜、红枣等;夏天细菌繁殖快,尽量少用手揉眼睛;用流动的水洗脸,可减少眼睛疾病的发生。
血管最怕刺激。入伏后,酷暑难耐,潮湿闷热,心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高温天气下,人体大量出汗,新陈代谢加快,血液黏稠度就会上升,更容易形成血栓。一旦气温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的血流量会比平时增加3倍至5 倍,进而导致回流心脏血液减少,影响心肌供血。同时,高温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氧量减少,增加冠心病发作的概率。此外,高温天,室内温度不宜过冷,一冷一热,温差变化太大、太快,都易诱发心脏和脑血管收缩异常。
此外,夏天喝水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毫升至150毫升;不可贪凉,10℃以上的温水,有益身体健康。
记者 刘涛 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