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人驾驶汽车不妨多些宽容 | 新京报快评

全文1507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人驾驶汽车“萝卜快跑”在武汉投放400多辆,而非网传的1000辆。

02目前武汉市日均运营网约车有2.94万辆,无人驾驶汽车不会影响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行业。

03无人驾驶汽车作为新事物,面临诸多质疑,但各方应多些包容,积极拥抱科技创新。

04事实上,自动驾驶产业有望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等。

05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无人驾驶发展,国际层面也有相应共识,无人驾驶网约车逐步落地是大势所趋。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这两天,在武汉投入运营已久的无人驾驶汽车“萝卜快跑”引发热议。有声音认为,无人驾驶抢了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的饭碗,不过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武汉市(出租)汽车行业比较稳定,网上谣言比较多”。据其介绍,“萝卜快跑”在武汉投放400多辆无人驾驶汽车,不是网传的1000辆。而据武汉交通运输局5月份的数据,目前武汉市日均运营网约车有2.94万辆。
科技创新从实验走向落地的过程从来就不会轻松,不论是落地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还是人们观念壁垒的突破,都是创新过程中要面对的,也是历史长河中一再被证明的规律。此事中,随着相关方面的针对性回应,关于“萝卜快跑”的个案争议逐渐厘清。然而,一些常态化的争议,仍旧是舆论场上的焦点。但如果深究就会发现,很多由此而产生的争议,其实并不算“新问题”。
换言之,当前针对无人驾驶汽车所产生的一些争议,不过是那些质疑创新的老问题换了个马甲再出现在舆论场罢了。
比如,关于“无人驾驶是否抢了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的饭碗”的问题。当年,网约车以新事物的形象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也有不少出租车司机以类似的问题为由进行抵制。但结果显而易见,随着这些年网约车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创造了诸多就业岗位,被舆论称作“就业蓄水池”之一,还以充分的市场竞争倒逼行业优化公众的乘车环境。现如今,人们的日常生活早已与网约车互相嵌入,而那些曾经的质疑声音,也早已成为“过去式”。
因此,面对正在逐步落地的无人驾驶汽车,各方不妨多些包容。还是那句老话,“科技创新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涉及民生领域、要在民生领域广泛应用的科技创新,必然会面临诸多质疑。但这不过是新事物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挑战而已。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武汉全市累计开放测试道路里程已突破3378.73公里(单向里程),覆盖12个行政区,开放里程和开放区域数量保持全国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区。这个过程中,无人驾驶虽然是新事物,但也正在逐渐融入一座城市的未来。
自动驾驶作为人工智能赋能汽车行业的典型应用场景,既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赛道,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以“萝卜快跑”为代表的科技企业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数十年如一日的科技创新和资金投入,累计投入超1500亿、自动驾驶专利超过5000项,持续引领着行业发展,推动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全球领跑。
与此同时,过去十年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和研发投入带来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将更安全、更舒适的出行体验带给更多的消费者。
如果扩大视野就会发现,无人驾驶的逐步落地,已然是大势所趋。公开资料显示,全国已有51个城市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其中深圳、上海、江苏、杭州等多省市已制定自动驾驶相关地方立法,不断加速拓展应用场景。北京此前发布的《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可见,各级政府对无人驾驶的政策支持力度相当大。
再看国际层面,据红星新闻报道,2023年8月,美国旧金山批准无人驾驶网约车在全区域全天候商业化运营,开全球先例;今年3月1日,美国加州监管机构批准了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Waymo(谷歌旗下子公司)的扩张计划,允许其无人驾驶出租车扩大在洛杉矶和旧金山半岛的运营区域,新增运营面积超过1200平方公里。
就此去看,不论国际上还是国内各大城市,对无人驾驶网约车的逐步落地已然有了相应的共识。
要提醒的是,技术创新从来不是就业的敌人。纵观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最终都带来了更多的工作岗位。诚如有专家所说的那样,自动驾驶是全新业态,其应用场景还有诸多想象空间。从这个角度去看,自动驾驶产业未必不会催生出更多新的就业岗位。近期,人社部公示的可纳入职业目录的19个新兴职业中,就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一岗。
因此,社会各界不妨对此持包容态度,积极拥抱科技创新,加速产业变革力度,让科技为人类创造更多福祉。
撰稿 / 央原(媒体人)
编辑 / 王言虎
校对 /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