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刘统中古史力作全新再版,堪称研究唐代史地的必备书

《唐代羁縻府州研究》为20世纪80年代时,刘统在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继谭先生《唐代羁縻州述论》一文之后,该文进一步将唐代羁縻州研究推进到全新的水平。1998年修订出版后,成为后来学者研究相关领域的必备参考,此次为时隔26年后首次全新再版。新版增补11篇有关中古史、历史地理、军事史的论文。为刘统生前亲自选编,其中有4篇未刊稿为首次面世,珍贵非常。
羁縻州是唐代在边疆和边远地区为少数民族设置的一种特殊行政机构。由于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地理环境的差异,羁縻州的存在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刘统在详细考证的基础上,对唐代羁縻州的设置、行政、隶属关系等进行论述,并考察其地理方位,对关内道、河北道、陇右道等一一作了较为全面的考订。资料丰赡,考证翔实,逻辑严密,论证允当,是唐代历史和边疆地理、民族关系研究的必备参考。全新增补的11篇论文,既有刘统对恩师王仲荦的怀念文章,回顾了他步入史学研究的路径;也有刘统关于中古史、历史地理、军事史的思考与论述,体现了他在古代史和历史地理治学方面的深厚造诣和研究水平。
图片
《唐代羁縻府州研究》,
刘 统 著,学林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邹逸麟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周秦以来已经有了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在统一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呈现一种很具个性的特色,就是以居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华夏族为核心不断地与周边其他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进行长期的交往和融合。虽然在政治上表现为时而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时而又分裂为几个政权并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互相融合越来越成为主要方面,其表现为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分裂的时间越来越短,最终形成具有高度凝聚力、巩固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究竟是什么内在力量促进这种过程呢?我们认为除了经济上的互补、文化上的认同外,中央政府因时度势,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统治采取“因俗施治”的多样化的政策,则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就是《礼记·王制》所说“修其教不移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思想。汉武帝开始对新拓疆土的西域地区,不施行与内地一样的郡县制,而是设置军政合一的西域都护府,在青海地区置护羌校尉,以抚治与汉民族不同生产方式和不同生活习俗的游牧民族。东汉改西域都护为西域校尉,性质是一样的。三国魏在西域地区置戊己校尉、西域长史府,北魏又置西戎校尉府,唐宋时期则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置羁縻府州,而在元明清时代则为土司制度,这一系列制度都是这种传统思想的产物。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中央王朝对边区统治,随着经济、文化联系交融的深化,越来越趋严密,而这种制度的比较完备和全面则始于唐代的羁縻府州。《新唐书·地理志》卷末云:“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先师谭季龙(谭其骧,编者注)教授著有《唐代羁縻州述论》(《长水集续编》),对唐代羁縻府州制度作了全面的论述,指出这种制度的种种复杂性,并做了十分细致的分析,对研究唐代羁縻州制度具有指导意义。
刘统同志的博士学位论文《唐代羁縻府州研究》是对唐代羁縻州个案的实证研究,全文对唐代六都护府属下诸都督府、羁縻州的设置年代、统隶关系、地理方位、兴废沿革作了全面的考订。以往尚无人对唐代羁縻府州作过如此全面、详尽的考订,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全书资料丰赡,考证翔实,逻辑严密,论断允当,是一篇研究佳作,也是研究唐代史地的必备书。对研究中国历史上对边疆地区统治制度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想读者读后必当有此同感。如果有人能够像刘统同志一样对我国自汉代以来历史上各代有关边疆地区的统治制度作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从中探求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不仅可以加深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理解,同时对今天如何促进民族团结、稳定边疆地区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统同志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又为王仲荦教授硕士研究生,后又师从谭季龙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我于50年代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在校时听过王先生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课,后随谭师从事历史地理研究。所以我和刘统是真正的前后同学,多年相处甚协。现谭师已仙逝,刘统同志的书要出版了,嘱我为序,虽感不宜也不便推辞,便写上几句,以表示祝贺。
  作者:
编辑:蒋楚婷责任编辑:朱自奋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