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嘉庚路”采访团来洛 探寻陈嘉庚足迹

“重走嘉庚路”采访团直播现场 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余子愚 摄
  7月11日至12日,厦门晚报“重走嘉庚路”全媒体采访团(简称“重走嘉庚路”采访团)来到洛阳,走访了周公庙、关林、洛阳抗战纪念馆等地,踏着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足迹,感受洛阳的巨大变化。
  1940年6月,正值抗日战争期间,陈嘉庚不畏艰险,带领慰劳团来到洛阳,并发表讲话:“来到河南(洛阳),正像回老家一样。”
“重走嘉庚路”采访团来洛,探寻陈嘉庚先生足迹
图片
  从嘉庚故里福建厦门集美出发,重走1940年陈嘉庚回国慰劳之路。6月12日上午,“嘉国同心——重走嘉庚路 共圆复兴梦”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在集美龙舟池畔正式启动。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陈嘉庚150周年诞辰。此次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是弘扬嘉庚精神之旅,也是践行“四力”之旅,由厦门市委宣传部指导,厦门日报社等主办,厦门晚报社承办,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提供媒体支持。
  活动期间,厦门晚报特派全媒体采访团走访大田、长汀、赣州、韶关、桂林、昆明、重庆、成都、兰州、延安、西安、洛阳、长沙、金华等15座城市,行程1万多公里。采访团每到一地,都会寻找嘉庚先生当年的足迹,讲述他爱国爱乡、倾资兴学的故事,宣传他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精神。采访团将在追昔抚今中,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巨大发展和变化,展现广大华侨爱国爱乡的壮举。
  1940年,陈嘉庚在国内考察、慰问15个省,行走5万多公里,这就是著名的延安之行。在延安的所见所闻,让他深深地认识到——“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从此,他坚定地支持中国共产党。陈嘉庚浓浓的家国情怀令人敬佩,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中说,陈嘉庚“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永远值得学习”。
  此次活动启动筹备后,沿途城市主流媒体纷纷大力支持,羊城晚报、重庆晚报、长沙晚报、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等均派出记者参与其中,与厦门晚报联袂讲述嘉庚故事,激发奋进新征程的动力,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
1940年6月,陈嘉庚率慰劳团访问洛阳
  2014年7月25日,《洛阳晚报》在“抗战时期名人访洛”系列报道中刊发了《1940年,陈嘉庚来洛慰劳抗战将士》的整版报道。
  在《西工文史资料》中有一篇题为《陈嘉庚西工劳军》的短文,简要记述了陈嘉庚在1940年率慰劳团访问洛阳的往事。
  据资料记载,1937年国内全面抗战开始后,海外华侨掀起支援祖国抗战的爱国热潮。陈嘉庚领导组织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动员南洋华侨踊跃捐款,购买救国公债,选派华侨司机回国,在滇缅公路运输抗战物资,为祖国的抗战作出巨大贡献。
  然而,陈嘉庚因“对战争状况、民众生活多不详知”,又“未尝举派代表回国慰劳忠勇抗战之将士及遭受痛苦之民众”而感到“义有未尽”,于是,他于1939年冬发起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南洋各地华侨筹赈机关热烈响应,派出代表50余人参加。为使慰劳团能尽南洋华侨代表之责,1940年3月15日,陈嘉庚不辞辛劳,率慰劳团回国。
  1940年3月25日,陈嘉庚一行乘飞机到达重庆,开始慰劳考察之旅。5月31日傍晚,陈嘉庚一行抵达延安。
  据厦门晚报记者陈满意考证,1940年6月17日深夜,陈嘉庚一行在西安乘坐陇海线火车赴洛阳慰劳考察。6月19日,陈嘉庚一行抵达洛阳。
  1940年,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洛阳也成为抗战前线,面临着较大的军事压力。随着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和河南省政府先后迁至洛阳,洛阳此时成为中原地区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
  据新加坡《南洋商报》刊登的《陈嘉庚先生在洛阳》一文记载,当天早上7点半,陈嘉庚等人乘坐的专车缓缓进站。在悠扬的乐声中,陈嘉庚跳下车来。欢迎的人群簇拥着陈嘉庚缓缓出站,他穿过长蛇式的欢迎队列时,一阵热烈而悠长的呼喊声传来:“欢迎陈嘉庚先生!”呼喊声久久萦绕在众人耳畔。
“来到河南(洛阳),正像回老家一样”
图片
  1940年6月19日晚,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河南省政府主席卫立煌设宴招待陈嘉庚,到会70余人,是洛阳罕见的晚宴盛会。
  据《陈嘉庚先生在洛阳》一文记载,卫立煌在晚宴上致词,第一句话是:“我们早就热望着的陈先生,今天莅洛了;我们早就敬仰的陈先生,今天见面了。”卫立煌还说,因他曾在福建久住,对陈嘉庚先生办学之事奖誉颇详。
  陈嘉庚答谢说:“余先祖原属河南光州固始县人,数百年前迁移福建,算来是同乡,可免客气。”
  宴席快要结束时,陈嘉庚站起身来致答谢辞,因为福建话不能使全场人都懂,所以由秘书李铁民为他翻译。陈嘉庚说:“北方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今天来到中原的古都(洛阳),尤其觉得快慰。来到河南(洛阳),正像回老家一样。”陈嘉庚的话一下拉近了与嘉宾们的距离,现场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陈嘉庚还由教育问题而谈到救国工作,以及这次组织慰劳团的经过。陈嘉庚说:“我们看到北战场的将士,英勇地保持了北战场。我们早晓得保持北战场就是保持西北,保持西北就是保持了整个祖国。我们在南洋已对北战场的将士表示无限的敬仰,所以今天来向卫司令长官暨全体将士致一个最恳切的敬礼。”陈嘉庚表示,一定把北战场的情形带回南洋去,激发侨胞对祖国更大的热忱,做更进一步的捐输与更进一步的联系。
陈嘉庚一行离洛,群众在周公庙旁为他们送行
  7月11日上午,“重走嘉庚路”采访团来到洛阳周公庙,寻找嘉庚先生当年的足迹。
  陈满意介绍,84年前,陈嘉庚结束在洛阳的考察时,洛阳各界群众2000余人在周公庙旁排起了长队,为他送行。
  洛阳周公庙位于定鼎大道东侧,是为纪念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洛邑营建者周公而修建的祠庙,是我市现存较早的明清古建筑群。
  洛阳周公庙是国内三大周公庙之一,始建于隋末唐初。史料记载,唐贞观、开元年间曾对洛阳周公庙进行大修,后废弃;明嘉靖年间,洛阳周公庙在旧址上重建;清代又进行多次重修。
  盛夏时节,在周公庙内,门口的两棵800多年树龄的国槐,槐花绽放。“古老的国槐见证了陈嘉庚先生的洛阳之行,我站在国槐树下,想象着当时欢送嘉庚先生的盛大场面,令人神往。”厦门晚报记者吴笛说。
  在周公庙定鼎堂前方东侧有一块石碑,正面刻有“根在河洛追本溯源”8个大字。这块石碑吸引了采访团的注意,大家纷纷拍照留念。
  据《陈嘉庚先生在洛阳》一文记载,因为陈嘉庚还要向前方去完成他的工作,虽然卫立煌及洛阳各界热烈挽留他多住些日,陈先生终于决定于1940年6月21日早晨离洛去南阳、老河口,“陈先生带来侨胞的热情永远留在洛阳”。
游览洛阳名胜古迹,陈嘉庚感慨“祖国是伟大的祖国”
  陈满意介绍,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许多名胜古迹,吸引着陈嘉庚先生一行的目光。
  当时,为了欢迎陈嘉庚先生,洛阳各界已经准备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会,预备在陈先生抵洛的第二天举行。没想到,在征求陈嘉庚的意见时,他坚决恳辞。他认为慰劳团一分团抵达洛阳时各界已经举行过欢迎大会,抗战时期时间宝贵,物力更须珍惜,为了节省起见,所以婉拒了。洛阳各界尊重陈嘉庚的意见,把准备的欢迎大会与各界联合欢迎宴都取消了。
  1940年6月20日早上6点,欢迎陈嘉庚先生的茶会在河南省政府大礼堂举行。当日8点,陈嘉庚一行先后游览龙门石窟和关林,洛阳深厚的历史底蕴让陈嘉庚深受触动,他游览后感慨:“祖国是伟大的祖国。”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后安葬于厦门集美鳌园。
  7月11日上午,“重走嘉庚路”采访团来到关林,一座座殿宇、一棵棵古柏、一块块匾额,都彰显了武圣关羽“忠、义、仁、勇”的精神品格。
  作为海内外始建年代最早的关庙,也是世界唯一“林、庙”合祀关公的圣域,关林经过一代代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者的努力,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是河洛人、客家人聚首地,大运河沿岸、丝绸之路沿线、关圣文化史迹重要遗产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公信俗”的发源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宣传阵地。
  “陈嘉庚先生是客家人,他不仅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还是一位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带领慰劳团在抗日战争期间回国体现的勇气和担当,非常符合关羽‘忠、义、仁、勇’的精神品格。”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王云红说。
现代化洛阳建设取得的成就,让“重走嘉庚路”采访团感慨不已
李丁秀(右一)、李庆辉(右二)在接受采访 厦门晚报记者 陈嘉新 摄
  令人激动的是,“重走嘉庚路”采访团在洛阳寻觅嘉庚先生足迹时,遇到了曾经见过嘉庚先生的两位八旬老人。
  今年86岁的李丁秀19岁时从印尼回国,先在广州的华侨补习学校学习普通话,后来填写志愿时选择了厦门的集美中学。1958年,李丁秀到了集美中学,后来到洛阳工作生活,1963年成为一位教师,一直工作到退休。
  陈嘉庚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大学(总称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
  “校庆、运动会时都可以看到校主。他个子不高,戴着一顶帽子,穿着很朴实,平易近人。”李丁秀说,“嘉庚先生影响了我一生,嘉庚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83岁的李庆辉是一位印尼归侨,祖籍泉州南安梅山。他在陈嘉庚的女婿李光前创办的国专小学、国光中学就读6年,后来考入天津大学。
  李庆辉说,他在国光中学读书时曾见过校主:“当时嘉庚先生曾到国光中学,我看到过他,感觉很亲切。”
  李庆辉1965年到洛阳工作,他说:“我在洛阳生活近60年,感觉洛阳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宜居。”他记得刚到洛阳时,只有两路公交车,是东西走向的,如今洛阳交通便捷,高铁、飞机、地铁都有了。
  在洛期间,在本报记者的协助下,“重走嘉庚路”采访团还进行了直播,邀请王云红、洛阳周公庙博物馆讲解员王淑桦讲述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现代化洛阳建设取得的成就等,让采访团感慨不已。
  “厦门晚报来洛阳采访,通过今昔对比,在重温历史的同时,对沿途城市的发展巨变进行了很好的宣传。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对外宣传了洛阳,还让我们再一次深切感悟嘉庚精神!”王云红说。(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余子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