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将加快农业大数据建设 突破国际粮商数据垄断

全文2169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农业农村部表示将加快农业大数据建设,以突破国际粮商数据垄断。

02中国已实现全球大豆主产区面积产量监测,为农业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持。

03农业农村部等部门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全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27.6%。

04此外,农业农村部正在指导各地在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中探索应用数字技术,提升数字化水平。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我们选择种子的方式还是很闭塞的,就是看这一片去年谁家大豆长得好,就通过中介留种子。”东北农民徐建国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中介也会推荐一些。”
未来,这些农业种植的基础问题,将会通过农业大数据获得解决方案。
近日,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进行答复,即对全国人大代表有关加快拓展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精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作了回应。
农业农村部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政策体系,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和“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明确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的具体任务安排。
争夺商业大数据话语权
农业大数据对中国农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来自美国农业部的信息常常左右国际大豆市场价格,而这一信息并不都准确,造成了中国企业的损失。
曾在粮食央企高层就职的行业专家徐建飞向记者表示:“今天的信息就是战争年代的情报,非常重要。当年的情报有真有假,美国农业部也是在用真真假假的信息进行市场博弈。”
在国际粮食会议上,徐建飞作为嘉宾,了解到“世界四大粮商中的三家,从欧洲买了三套全球粮食产量监测系统”。
徐建飞向记者表示:“粮食从信息领域就开始竞争,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大家都非常注重信息的采集。只是,中国在这方面获得的信息非常少。”
2020年,9月16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报告,中国实现对全球大豆主产区面积产量进行监测。
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中国科学院团队“突破大范围高动态遥感信息提取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实现了全球范围的土地覆盖精细分类制图、大豆主产区面积产量监测、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陆表水体环境状况评估、植被荧光与海洋波浪成像遥感监测、遗产地和重大灾害监测等,创建了适应空间大数据展示分析应用的新一代数字地球科学平台,集成了遥感信息模型150种,汇集了21大类310个多源异构数据库,为国家提供了迫切需要的准确、及时和持续性的全球环境资源空间信息和科学数据,有力支撑了国家多领域的宏观决策”。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获悉,遥感监测已经应用在农作物生长形势判断中。
每年完成对全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甘蔗等主要粮棉油糖作物的常态化监测,监测内容涵盖作物种植面积、长势、墒情、灾害、产量等。自2021年以来,大数据中心还拓展了“两区”目标作物种植情况、撂荒地、玉米种子、冬小麦弱苗分布等遥感监测监管试点工作。相关监测报告成为部里研判主要作物生产形势、科学指导防灾减灾的重要参考。
国际上较为领先的系统来自以色列,“准确度可能高于美国农业部。”徐建飞表示。
农业大数据非常重要,在美国从事大豆相关工作期间,徐建飞也时常前往美国的大豆种植田,查看大豆长势,也曾有国外大豆协会的人员在中国查看大豆的长势。
来自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其中“持续推进数字农业建设项目,累计支持建设国家智慧农业创新中心和分中心31个、创新应用项目97个。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推广应用各类农机北斗终端超过220万台,精准播种、变量施肥、植保无人机等加快推广应用,全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27.6%。”
提供信息服务超过10.8亿次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在《“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对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进行了部署安排,重点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农业建设规划》,明确了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的重点任务和建设内容。
在强化灾害监测预警方面,农业农村部完善了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常规灾害月会商、重大灾害实时会商机制,通过国家预警信息平台、中央电视台等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农业农村部表示:“充分发挥农作物灾害监测体系作用,构建了部、省、地市、县农情信息采集系统,及时调度掌握灾情,评估灾害影响,适时启动应急响应。”
农业农村部、中国气象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农业农村部表示:“将持续提升农业种植领域数字化水平,完善苗情、灾情、土壤墒情、病虫害等监测预警网络,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据了解,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发展,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行政村通5G比例超过80%。不断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累计建设益农信息社46.8万个,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超过10.8亿次。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征集承担单位公告》中查询到,“加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深度应用研究”是其内容之一。
其中包括“梳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现状,借鉴国内外和各行业的典型做法,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和决策落实等方面应用前景,提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发展智慧农业的政策建议”。
此外,农业农村部正在指导各地在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中探索应用数字技术,提升数字化水平。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田利用状况进行持续监测。推动加快土壤普查数字化成果应用。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和内业测试化验,结合土壤普查数据成果,加快数字化成果应用,推动实现土壤要素智能化分析、数字化应用等功能。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进行答复中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科学谋划,积极探索在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中应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推动土壤普查数字化成果应用,加快建设现代化良田。“
(编辑:孟庆伟 审核:郝成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