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执着于让烈士“归队”、英灵还家?

全文1726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寻亲专班通过DNA比对信息,成功找到烈士孙永庆两个侄子的安葬地,英灵得以荣归故里。

02近年来,越来越多让烈士“归队入园”、为英雄寻找亲人的新闻见诸报端,明确安葬地的仅仅55.9万。

03由于年代久远、散葬的烈士墓地具体信息已失落遗忘,烈士后人亲缘关系较远,鉴定对比难度大,为烈士寻亲是一条困难重重、艰辛复杂、旷日持久的道路。

04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褒奖英雄模范、弘扬英烈精神,完善政策法规为尊崇烈士、关心烈属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支撑和机制保障。

05让无名烈士重归有名英雄,是所有人的殷切期盼,也是每一名中国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作者:龙舟
今日,中国国防报发文《“奶奶,大伯的安葬地找到了”》,记录了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寻亲专班根据DNA比对信息,成功找到烈士孙永庆两个侄子的故事。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5师73团的战士孙永庆牺牲在济南战役中。76年后,他的后人终于知道了他的安葬地,英灵得以荣归故里。
图片
近年来,越来越多让烈士“归队入园”、为英雄寻找亲人的新闻见诸报端。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196万名,而这196万登记在册的烈士中,明确安葬地的仅仅55.9万。战火硝烟已经远离我们几十年了,昔日战场已成沃野平川,世事变迁、物是人非,考证数以千万计无名烈士的生平不可谓不艰难,工作量不可谓不浩大,所耗时间不可谓不持久。既然如此,为何我们要如此执着地让烈士“归队”、让英灵还家?
图片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诗句,固然充满着视死如归的慷慨豪情,背后也隐藏了多少战死疆场的战士无法归乡的悲凉与无奈。但在中华大地上,敬天法祖、慎终追远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习俗。
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历来重视战死官兵的善后事宜。早在1927年,红四军就提出“编纂红军战史及死难同志传略,并搜集其遗嘱、遗物作纪念品”;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中第一次提出“死亡战士的遗物应由红军机关或政府搜集,在革命历史博物馆中陈列以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在清理战场时庄重提出:“不遗留每个烈士一件遗物,不丢掉每个烈士的一根头发”……无论在哪个时代,英雄都是最宝贵的财富,最坚强的脊梁,最明亮的航灯。做好英雄的身后事,给予其应有的尊崇和礼遇,褒扬其价值,才能把英雄的精神竖起一面面旗帜、铸成一座座丰碑,为后来者指明前进的方向,在学习精神中攻坚克难,在传承血脉中开拓前行。
令人遗憾的是,在积贫积弱的年代里,许多烈士囿于客观现实条件被就地安葬,匆匆掩埋。他们长眠于深山密林中、田野地头间、荒山野岭处,无数烈士甚至没有留下籍贯姓名。一座座无名烈士墓,是一段段失落的红色历史,是英雄史诗里等待填补的空白页面,是散落的“红色星火”,静静守护着为之奋斗牺牲的一方水土,等待着星火重聚的那一天。
图片
烈士舍小家为大家,以身许国,长眠他乡。不少烈士的妻儿父母,在生活中扛起了许多艰辛,为国家付出了另一种牺牲。回顾以往烈士寻亲的事例,一些妻子没有再嫁,怀揣着与大半辈子了无音讯的丈夫合葬的心事离开人世。一些孩子一生未曾触摸过亲人脸庞,寻找亲人的埋骨地成为心中长久的夙愿。烈属寻亲和烈士回家,这是穿越时空的双向渴望。妥善安置先烈,迎接英雄回家,既是对烈士的承诺,也是对烈属的安慰。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褒奖英雄模范、弘扬英烈精神。2018年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以法治力量捍卫英烈荣光;2019年印发《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总体工作方案》,着力推进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2021年4月,退役军人事务部推出“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社会征集为烈士寻找亲人的线索,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为烈士寻亲。2022年3月,《关于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意见》印发,其中明确规定,要持续做好失踪烈士遗骸搜寻保护和为烈士寻亲工作……完善政策法规为尊崇烈士、关心烈属提供了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支撑和机制保障。
图片
习主席强调:“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让历史永远铭记烈士名字,让烈属恒久受到社会尊崇,是每一名中国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由于年代久远,散葬的烈士墓地具体信息已失落遗忘;烈士后人亲缘关系较远,鉴定对比难度大;烈士遗骸受到环境因素破坏,DNA提取困难……为烈士寻亲注定是一条困难重重、艰辛复杂、旷日持久的道路,但路虽远,行则将至。让无名烈士重归有名英雄,是所有人的殷切期盼。不仅是军地相关部门,全社会都在为之努力,越来越多志愿者加入为烈士寻亲的队伍。参与者、关注者从探寻烈士生前事身后名的过程中找寻生命的价值,在感恩中升华家国情怀,汲取力量,砥砺前行,这是对烈士最好的告慰和致敬。对当代军人而言,迎接“战友”归队,记住他们的事迹,就记住了连队传统、军队使命与军人荣耀。学习革命英烈,传承英雄精神,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也是赢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图片
为什么我们执着于让烈士“归队”、英灵还家?
因为让英雄遗骨有光荣归处,既是对他们的告慰和缅怀,更是致敬和责任。
因为只有烈士被尊崇景仰,英雄的精神品格才能转化为坚定的战斗意志和必胜的战斗决心。
因为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不曾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