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煤电将与气电碳排放看齐 发改委推煤电改造行动方案

图片
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发电规模越大,说明使用煤炭越多,碳减排压力也越大。”一位央企电力企业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我们在积极进行减排改造。”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指出了两个时间节点,2025年和2027年,其中2027年,这一时间节点对煤电清洁低碳转型有了具体要求——接近天然气发电机组碳排放水平。
发改委环资司人士表示:“到2027年,煤电低碳发电技术路线进一步拓宽,建造和运行成本显著下降;相关项目度电碳排放较2023年同类煤电机组平均碳排放水平降低50%左右、接近天然气发电机组碳排放水平,对煤电清洁低碳转型形成较强的引领带动作用。”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煤电装机容量约11.7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40%,发电用煤约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60%,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
碳排放水平降低50%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速了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
但是,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特点,使得煤电在一段时期内仍需扮演能源安全兜底保障的重要角色。为了降低煤电碳排放,中国需以天然气发电机组为标杆,加速煤电低碳化改造进程,这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助力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行动。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行动方案》,明确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按照2025年、2027年两个时间节点,《行动方案》提出了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工作的目标。
上述发改委环资司人士介绍:“到2025年,首批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项目全部开工,转化应用一批煤电低碳发电技术;相关项目度电碳排放较2023年同类煤电机组平均碳排放水平降低20%左右、显著低于现役先进煤电机组碳排放水平,为煤电清洁低碳转型探索有益经验。”
另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是2027年。
上述人士表示:“到2027年,煤电低碳发电技术路线进一步拓宽,建造和运行成本显著下降;相关项目度电碳排放较2023年同类煤电机组平均碳排放水平降低50%左右、接近天然气发电机组碳排放水平,对煤电清洁低碳转型形成较强的引领带动作用。”
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记者了解到,《行动方案》提出了3种改造建设方式,并明确了项目布局、机组条件、降碳效果3方面改造建设要求。
改造建设方式包括生物质掺烧、绿氨掺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采用化学法、吸附法、膜法等技术分离捕集燃煤锅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实施高效驱油、制备甲醇等资源化利用,或因地制宜实施地质封存。
科技创新是坚实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表示,近年来,国内外就推进存量煤电机组低碳化改造和新上煤电机组低碳化建设开展了相关探索,但有关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要完成相应改造建设任务,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与支撑。
针对《行动方案》提出的3种改造建设方式,他指出:“需要加快煤电低碳发电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突破煤电掺烧生物质、高比例掺烧农作物秸秆、低成本绿氨制备等关键技术,推动解决煤电烟气二氧化碳捕集能耗高、吸收剂损耗大、大型塔内件传质性能差、捕集—发电系统协同难、控制流程复杂等关键问题,补齐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咸水层封存、产业集成耦合等技术短板。”
从机制上看,他指出:“推进煤电低碳化技术创新,要统筹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骨干企业等创新资源,发挥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形成自主创新强大合力。”
此外,他还指出:“针对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中存在的堵点卡点问题,要集中优势力量攻克短板弱项,为实现煤电行业规模化降碳探索更多可靠技术路径。”
示范先行
《行动方案》明确实施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的机组应满足预期剩余使用寿命长、综合经济性好等基本条件,并提出优先支持采用多种煤电低碳发电技术路线耦合的改造建设项目,以更好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
目前,一些示范性项目已经取得了进展。
中国在山东十里泉、日照等燃煤电厂实施生物质直燃掺烧,有关技术已具备规模化示范的基础。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介绍,生物质能是重要的低碳、零碳能源,我国生物质资源储量丰富,但资源化利用尚不充分。利用大型燃煤机组掺烧农林废弃物、沙生植物、能源植物等生物质资源,是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有力举措。
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制备的绿氢、绿氨,是具备零碳属性的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也是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绿氨替代一定比例燃煤进行清洁高效耦合燃烧,可有效降低煤电碳排放水平。
张琳表示:“掺氨燃烧属于前沿发电技术,近年来我国在广东台山等地进行了工业级燃煤机组掺氨燃烧试验,有关技术已经具备规模化示范基础。”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兜底技术。《行动方案》提出,采用化学法、吸附法、膜法等技术分离捕集燃煤锅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推广应用二氧化碳高效驱油等地质利用技术、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等化工利用技术,因地制宜实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并要求项目所在地及周边具有长期稳定地质封存条件或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场景。
张琳表示,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建设,捕集的二氧化碳主要用于驱油或地质封存。
为了保证《行动方案》落地实施,上述发改委环资司人士透露:“目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组织各地区和有关中央企业申报实施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项目,按程序组织评审并确定国家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项目清单。中央企业及其控股子公司项目由中央企业总部申报,其他项目由所在地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能源主管部门申报。”
(编辑:郝成 审核:吴可仲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