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正式进入“七下八上”防汛最关键时期,北京如何防止地质灾害发生?7月17日,记者跟随市规自委前往延庆地质灾害隐患点探访。
今年,北京确定发现并编录突发性地灾隐患点台账的隐患点9147处,较2023年增加615处,威胁户数超1.6万户,主要分布在密云、房山、门头沟等区。
龙庆峡景区出口附近山体增设了“格构”。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龙庆峡景区附近7.95万平方米山体提升治理
17日中午,记者在延庆龙庆峡景区出口附近看到,一处山体已经被防护网罩住,还有一部分山体裸露在外,正在进行治理提升施工。这部分山体边坡位置埋设网状格构,山体下方邻近道路的地方围起了一堵高约4米、深约4米的桩板墙,将山体与游人通行的道路分隔开。“我们在附近7.95万平方米的山体上,安装了被动防护网和主动防护网。格构的作用是让山体结构更稳定,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现场施工方负责人介绍。
“去年,这处山体脚下还有一排房屋,灾害发生前,相关部门提前对人员进行了疏散,虽然房屋受到损坏,但没有人员伤亡。”市规自委延庆分局局长刘洋介绍,今年,此点位存在风险的房屋已被拆除,并开展了同步治理工程。“山体下方的这条路是出龙庆峡景区的必经之路,治理完成后会重新绿化,恢复山体原貌,让游客在更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游览美景。”
刘洋告诉记者,除了龙庆峡景区附近的山体,今年,延庆拟治理21个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点位,共计8个项目,涉及八达岭镇、大榆树镇、永宁镇等8个乡镇。“同时,我们将做好各个隐患点的巡查排查,督促各乡镇进一步加强对群测群防员的再培训,提高发现地灾隐患的能力,确保安全度汛。”
地灾隐患点较去年增加615处
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北京确定发现并编录突发性地灾隐患点台账的隐患点共9147处,较2023年增加615处,涉及86个乡镇(街)、754个行政村,威胁户数超1.6万户,主要分布在密云、房山、门头沟等区。
为何今年入台账的隐患点比去年多?该负责人表示,主要是因为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动态变化性,影响地质灾害的地形地貌、构造、岩性等地质条件方面的内因是随时间发展变化的,降雨、植被、冻融、工程建设活动等外因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起到一定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呈现出动态变化性的特征。
另外,受到去年“23·7”特大暴雨灾害影响,地质环境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一些具有隐蔽性的地质灾害点暴露出来了。“我们还通过‘空-天-地-深’综合遥感识别技术识别出一些具有隐蔽性的地质灾害隐患,把这部分隐患点补充到台账中,进行综合管理和风险管控。”该负责人表示,今年,预计全市汛期平均降水总量为410至4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一至两成。
地灾预警,全市新增布设监测设备1760台
和往年汛期相比,今年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将有何新技术、设备投入应用?
该负责人介绍,今年,为进一步提升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北京拟在现有地质灾害监测站网布局的情况下,新增布设监测设备1760台,汛期累计可投入的先进应急调查装备有边坡雷达3台、无人机13台及配套航摄测量软硬件、三维激光扫描仪2台、物探设备5台,数据处理能力可较去年提高2至3倍,提升极端天气下的防御响应能力。
据北京地灾防治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8年,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就组建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专业无人机队,配备了5个类型13台无人机、13名专业持证飞手,可执行灾情应急航摄任务,具备正射影像获取、三维航摄建模、激光点云数据采集,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和解译分析能力。
“这些无人机获取的数据,通过专业人员的处理、解译和分析,可以快速辅助评估灾情、研判灾害发展趋势,为灾险情应对提供全场景、可视化的应急处置参考,为灾情处置提供科学的决策指挥依据。”该负责人表示。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