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夜话:“咕卡”这件事,还是在游戏里做吧

图片
图/小罗
我最近在尝试学习“咕卡”,这个词最早起源于韩国的饭圈文化,“咕”由韩语音译而来,意为“装饰”,直白地说,咕卡就是装饰卡片。因为是装饰,所以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最简单的咕卡只要把贴纸贴在小尺寸的亚克力片上即可;如果要追求复杂和华丽,那更是没有上限。后来,“咕卡”的含义也有所延伸,不仅限于卡片,也包括装饰手机壳、iPad壳之类更大的东西。
我的主要目的,其实是想装饰一台老旧的海信牌DVD,它是我很早之前收回来的二手机器,画质还算不错,但由于年代久远,外壳布满了奇怪的白色胶痕,哪怕用吹风机和酒精交替处理了十多分钟,也没什么变化,所以我决定换个方向,用贴纸把它遮盖一下。为此,我购买了一些零碎的材料,像是切膜贴纸、胶带、透明卡套、卡盒等等。
在现实中尝试咕卡之前,我已经在游戏里做过这件事了。比如说,我玩过《小小贴纸铺》(Sticky Business),它的主要玩法就是根据顾客需求设计各种可爱贴纸,还有很解压的打包环节;更古早的韩国游戏《阿Sue的美甲店》虽然与偶像、贴纸等事物关系不大,注重装饰和设计的玩法却也与“咕卡”异曲同工。值得一提的是,很有千禧风格的“阿Sue”系列游戏也要出重制版了,作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还是有不少人期待的。在为DVD机购买装饰材料的时候,我发现带有“阿Sue元素”的切膜贴纸也是很热门的款式,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它的经典程度。
图片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也非常时髦的“阿Sue”
不过我感觉,在游戏里咕卡和真实的咕卡,区别还是很大的。这种区别指的当然不是操作和手感——设计贴纸确实很可爱也很简单,贴纸也是“咕”的核心元素,但要真的“咕”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出来,我需要考虑的因素明显更多,比如说怎样有设计感地在DVD机身上围成一圈,怎样在繁琐和美观之间取得平衡,都比我想象中艰辛很多。
尤其重要的是,在游戏里,设计素材的风格都相当统一,色调十分匹配,哪怕是随手搭配,效果总不会太差。而在现实中,由于投入成本有限,加上采购时没有规划,我买的很多张贴纸画风、材质都不太一样,这也让我的咕卡之路难上加难。
以目前的经验来说,我觉得,尺寸越小越好处理——对于贴纸和被“咕”的东西来说,都是如此。如果我要“咕”一个卡套,大概选择一些同色系、小尺寸的贴纸,随便地贴满一圈就差不多了,把卡片放进去,也称得上赏心悦目。而如果换成iPad壳那样的大件,因为需要贴的地方更多、面积更大,很容易不知不觉贴歪;或者一顿忙活,出来的效果只是乱糟糟的堆叠。“咕卡”没学多久,我已经报废2张iPad壳背板了。
图片
很容易或者贴得稀疏,或者杂乱
我身边有一些女性朋友在这方面有不少经验。有的人喜欢做手帐,从旅游记录到日常生活,从拼贴到排版,都相当精致。此前我没太关注过她们手帐的具体内容,最近仔细查看,发现每个人都很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一位热爱逛动物园的朋友,手帐里每隔几页就会夹着从动物园捡回来的叶子和禽类羽毛,日积月累,整个本子翻起来不仅十分厚实,还有大自然的痕迹,让人惊叹。翻看那些手帐的时候,我时常会有强烈的“也想这样收集、记录生活”的冲动,虽然最后总会因为懒惰而不了了之。
经历一番尝试和规划后,在朋友的指导下,我还是鼓起勇气把那个DVD给“咕”了。虽然最终效果还是不太完美,但因为没有什么反悔的余地,所以看上去也还不错。总体来说,咕卡还是很有乐趣的,只是出于个人审美、投入成本和懒惰程度等种种原因,以后这种事,我决定还是在游戏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