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和谦抑,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全文1249字,阅读约需4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广西防城港一名保安因与业主发生纠纷,情绪失控持刀将两名受害人伤害致死。

02事发前,双方曾因停车问题发生争吵,陈某某一度跑到保安亭里避让,但被害夫妻仍追骂并捡起石头砸向保安亭。

03专家表示,包容和谦抑是一种自我保护,与人打交道时应保持这种态度。

04然而,有些人因身份认知偏差,习惯欺负“下位者”,导致悲剧发生。

05事实上,最好的反击方式不是“打回去”或“变本加厉”,而是依法依理开启救济之道。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广西防城港市公安局港口分局发布警情通报:6月28日16时许,防城港市港口区某小区发生一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经初步侦查,犯罪嫌疑人陈某某与受害人李某(男)、王某某(女)因矛盾发生口角,陈某某持刀将两名受害人伤害致死。
一言不合取人性命,这种藐视生命的行为将受法律严惩自不待言。但此事件展现出的另一个视角同样值得打探、不容忽视:双方平日里并无深仇大恨,不过是偶陷纠纷中,何至于闹出人命?据极目新闻报道,事发小区的一名保安说,陈某某也是一名保安,“平时是挺老实的一个人”。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样一个“挺老实”的人,突然性情大变,成为凶残无比的狂徒?
一些迹象表明,陈某某从老实人变成失去理智的“凶神恶煞”,中间是有情绪过渡的。网传该小区业主群聊天记录显示,双方或因停车问题发生争吵,此后被害的夫妻两人开始对陈某某动手,陈某某一度跑到了保安亭里避让。但夫妻二人不仅追着辱骂陈某某,还捡起地上的石头砸向保安亭,这一下彻底激怒了陈某某。下一幕,便是网传视频中的一缕血色了。
这样的情节还需要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调查核实。但判断涉事保安是在一种扭曲语境下,忍无可忍,彻底爆发,亦符合逻辑。事实上,该保安已经“被逼到墙角”,却依然逃不过被羞辱和攻击,最终催生悲剧。这正应了一位网友的话:真的别欺负老实人,到底线了,确实保不齐做出傻事来。
确实,任何人都应该管理好情绪,尤其是服务岗位更得有“忍人之不能忍”的修养,但人不是机器,何况即便是机器也有“忍受极限”,遑论常人?这并不是为行凶者说好话,而是着意提醒世人:无论和何种人打交道,都应该保持包容和谦抑之意。因为,包容和谦抑,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遗憾的是,不少人认识不到这一点,平素惯用“两面观”看待他人:对在自己之上的精英人士曲意逢迎、高看一眼,对其眼中的“低端人群”习惯摆个臭脸,从不正眼相看。一旦这类人“惹”到自己,或者造成不便,动辄辱骂甚至动手。
这方面的例子尚有不好。2024年4月17日,浙江一女子辱骂外卖小哥“狗眼睛瞎”;2023年7月,环卫工人陈某在玉林市民主中路作业时不慎扫到一名过路男子的脚,该男子对其辱骂、殴打后逃离;2021年12月,安徽一名女大学生辱骂外卖小哥的视频在网络热传,“在这打工,你就是我儿子”“你有本事骂我呀,我直接上诉到你全家遭殃”……
揆诸此类事件,当事人自命不凡、瞧不起人是一大共同点。在这种“我们不一样”的身份认知偏差的作用下,这些人不仅在心理上忘乎所以,更在言行上肆意欺负“下位者”,表现出令人憎恶的市侩心态。有些人自恃有权有势,或者是新晋的“暴发户”,对人对事就少了一些宽让之心。有些人并不是了不起的“人物”,甚至本身也生存不易,却总能从“弱者”身上找到“发泄口”。
令人警醒的是,一些事件以被欺负者“忍辱负重”告终,但另一些事件却演变为悲剧。十年前,安徽省教育厅一名女干部在小区违规行车遭拒后,与保安发生争吵,辱骂保安“看门狗”,六旬保安气绝身亡。这一事件在当年引发的舆论漩涡,公众记忆犹新。放眼望去,把人“逼急了”“逼上绝路”自己也遭到反噬的诸般情状,屡屡引人唏嘘。
所有涉法案件都能找到研读和反思的路径,在此之外,人性深处的一丝阴暗也该进入公共视野。从根本上说,蔑视他人职责和身份,通过欺辱、打压他人获得一份存在感甚至快感,何其恶也。当然最好的反击方式不是“打回去”,更不是“变本加厉”,而是依法依理开启救济之道。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伍里川
责编 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