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援青时光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丁玉梅
“我想继续留在青海!”这是周磊第三次延长援青期限,谈及作出这一决定的缘由,他只说他还有许多工作没干完,作为援青干部,家国情怀不能丢。
图片
周磊(左一)在养殖户家开展羊发育检测。本人供图
见到山东省第五批援青人才、海北藏族自治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管委会副主任周磊时,他的手机电话铃声接连不断,到办公室找他的群众和干部更是不少!
“他为何会这么忙?”疑惑一直萦绕在心头,而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才明白了其中缘由——
周磊来到海北州工作后,主持畜牧相关科研项目、做人才培训、联络山东企业人才进青海、组织海北农畜产品进山东……作为援青的惟一一个农牧相关人才,他“身兼数职”,忙碌已是日常。
“来到海北州开展工作后,我才明白在山东的经验,根本不能照搬。”得空后的周磊笑着说。海北州是畜牧业大州,作为山东省临沂市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动物疫情应急处置科科长、高级兽医师,来海北算是“专业对口”,工作方面应该没啥问题。
可到海北州后,周磊发现因养殖方式、养殖理念、畜种的不同,导致动物疫病处理等方面也存在差异,为了尽快适应,他不得不到牧户家、合作社实地走访学习,走访的同时也会帮群众解决一些养殖上的难题。
工作步入正轨后,周磊开始思考:“在海北能干什么?离开海北要留下什么?”走得多了,他也有了答案:做好畜牧业,留技术、留人才。
通过走访,周磊发现,海北有草原有牛羊,但是缺技术缺人才。他每到一个县,便组织当地的兽医、畜牧工作人员开培训课。
“当地群众养殖经验非常丰富,我所能做的就是将山东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理念带给大家。”周磊自己当老师的同时,也多次邀请省内外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并通过实用技术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海北州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
随着援青工作的不断深入,周磊与山东援青工作组,首次探索开展农牧科技组团式帮扶工作。建设“鲁青高原生态农牧产业专家工作站”,搭建海北州首个农牧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成立“海北州鲁青生态农牧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对口支援农牧创新团队15个。组建“海北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专家智库”,入库国内知名农牧专家43名,推动形成决策咨询机制。
援青五年,周磊每隔几天都要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工作,他总说:“只有走下去,才能将科研成果转化至一线。”。
“在周主任的帮助下,我们的职业技能提高了很多,也能跟着周主任开展更多藏羊繁育科研工作。”刚察县畜牧兽医站站长辛有宏,最近忙着刚察县高原型白藏羊的繁育,通过科学养殖技术以及多胎藏羊繁育技术的实施,刚察县高原型白藏羊繁育基地内的牧户,户均能增收1.2万元。
图片
周磊在牧场抽样检测。本人供图
畜牧人才培养的同时,周磊因地制宜开展农牧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他主持研究的青海盐湖特色矿物质饲料添加剂及牛羊补饲精料研发项目,通过科技研发,为海北当地牦牛、藏羊提供生物学效价高的钾、镁、硫等矿物质元素平衡补充,累计试生产牛羊补饲精料800余吨,新增销售收入800多万元。
“我跟周主任认识快五年了,有他的技术指导,我干这行心里踏实了很多。”海晏县湟水源白藏羊繁育基地负责人东只布说,从2019年开始,周磊时常到他的合作社开展养殖技术服务指导,不管他在养殖方面遇到啥难题,找周磊准没错。
“他是个非常热心的人,我们养殖户有啥不懂的都可以问他。我们有时候也会交流养殖技术,他教我科学养殖,我教他处理牛羊疾病的‘土办法’。”周磊经常到东只布的基地,做一些抽样监测、统计等工作,两人也会谈一谈山东和青海的养殖差异,时间一长就处成了朋友。
周磊在海北州,还积极投身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建设,推动“海北供销优质产品展销中心”运营,加快海北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三地百柜”建设,在青海省及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设立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展销中心、商超连锁店等。
通过周磊的桥梁作用,青海和山东产销对接合作不断加强。在山东设立“海北优品馆”和“山东援青优品远航东部分拨中心”,累计采购产品金额达3000余万元,推动海北州优质产品走出青海,走向全国。
“选择了援青,就选择了奉献。”援青五年来,周磊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岗位,走遍海北的山山水水、草原账房,将自己的心扎根在草原,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深厚友谊。
编辑:韩丽萍;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