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 挑起制造大市的大梁——长沙市工业经济半年度扫描丨湖南日报

文/欧阳倩  周 妮
时间总是留给奋斗者深深的烙印——
今年1至6月,长沙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均高于全国、高于全省,实现了高基数下的稳增长。其中,全市规工增加值增长7.4%,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
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84家。相当于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一家企业进阶为规工企业,就有超过5家的企业蝶变成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半年度的成绩在全年经济工作中承前启后、关系重大。稳住增长,就能距离目标越近一步,就越能保持和发展有利局面,进一步坚定信念、释放信心。
长沙工业经济为何能稳中有进?答案在于“一稳住二加强三试点四提升”的落实落细。
具体来说,即坚定不移稳增长;坚持加强队伍建设和作风纪律建设;扎实推进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推进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推动产业链群提升、园区制造业提升、经营主体提升、产业招商提升。
橘子洲鸟瞰。
稳字当头、行稳致远
万仞高山,始足于稳。稳,不仅关乎经济总量,更关乎发展信心、市场预期、民生获得感。
长沙工业之稳包含3个层面——
其一,稳住了“基本盘”:
半年时间,长沙工业步步拉升。1-2月,全市规工增加值同比增长5.2%;1-3月增速提升至5.8%;1-4月增速提升至6.8%,今年首次高于全国;1-5月增速小幅回落,增速为6.7%,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但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再到半年度,增速为7.4%,高于全国、高于全省。
其二,稳住了经营主体发展信心:今年以来,全市规工企业中持平且增长的有2006家,园区在建投产项目325个,对接扩能项目607个。产业链起舞,配套企业纷至沓来,汽车产业链签约零部件项目18个,工程机械产业链签约零部件配套项目34个。
其三,稳住了经济首位度:长沙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六位,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地市级城市第六位,先后斩获智能制造二十强城市、新型储能十大城市(榜首)、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等系列“国字号”荣誉。2023年,长沙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高于全国(4.6%),高于全省(5.1%),是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中唯一实现“双高”的指标。
“开门稳”的成绩单充分说明,长沙经济具有“稳”和“进”的鲜明特征,“稳”的基础在不断加固,“进”的动能在不断集聚。
强队伍、强作风是保障
稳中有进,从来不是等来的,而是实干出来的、勇闯出来的。“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作风纪律建设”,剑指两项重要品格:担当与忠诚。
从产业链长到产业园区,从机关干部到园区干部,长沙有着铁一般的纪律。葆忠诚,首先要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并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和体现到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全过程。永葆忠诚之心,在困难面前开拓进取、创造奇迹;在诱惑面前心静如水、洁身自好;在成绩面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从产业链办到各个企业服务平台,从工业审批环节到各个保障环节,长沙有着铁一般的执行力。“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已深入工业战线每个工作人员心中。真抓实干强调工作质效,‌这意味着工作不仅要做到位,‌还要注重实际成果,‌避免形式主义和表面工作。马上就办,‌重在“马上”,要的就是“说干就干”的雷厉风行。只有快节奏,才能赢得快发展;只有高效率,才能得到高效益。
从主要负责同志到党员干部再到一线员工,长沙有着铁一般的战斗力。他们时刻保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既要有一抓到底的拼劲和闯劲,又要有一丝不苟的钻劲,扎实钻研业务技能,主动思考新情况新问题。他们到产业发展前沿去,到先进地区去,去学先进的经验,去学产业发展的规律,学产业战略眼光,去学服务企业的本领。他们到企业去,到车间去,去聆听企业的需求,去协调处理企业遇到的难题,要找到问题、抓出成果,而不是敷衍塞责。
与企业忧患与共、奋斗与共、欢乐与共,长沙工业系统酿就着豪情、积累着经验。这是长沙发展的跫音,更是长沙发展的竞争力所在。
变“试点”为工作发力点
长沙近一年来陆续捧回的这3块试点,是长沙不遗余力对接资源、抢抓机遇、释放导向的结果。
长沙对上争资源。长沙工业经济要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中央、省、市的支持。长沙走出去“接天线”,争取上级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对长沙重点倾斜。三项“试点”的落地,都有中央、省市资金的配套,这对企业发展多有裨益。
长沙对外争地位。长沙积极走出去,与一线城市比,与中部其他城市比,在比较中找差距、找机会、找特色。不惧竞争、埋头增强自己的实力,从而在全国诸多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这从侧面反映出长沙在全国的影响力、竞争力。
长沙对内争合力。试点获批后,长沙从市级政府做好规划,合理引导形成试点工作的合力。长沙各个区县和园区之间积极协同发展,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让各个区形成特色,避免雷同。
——以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为契机,长沙打通中小企业智造最后100米。
图片
长沙企业加速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图为长沙戴湘汽配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分拣线。
作为全国最早在全市层面推行“智能制造”的城市,今年是长沙“智能制造”第十个年头。其间,长沙累计推动166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其中5家企业入围“中国智能制造50强榜单”,27个企业和项目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13家企业入围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智能制造发展到今天,规模以上企业大多完成了转型。中小企业如何办?《长沙市支持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的若干政策》《长沙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等具体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旨在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
据预计,今年底将完成300家以上试点企业数字化改造;到2025年底,实现500家左右试点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显著提升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以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为契机,长沙助推领军企业“更上一层楼”。
龙头企业、领军企业是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的“主力军”。这些优势企业凭借行业地位,能激活产业链和产业园区“满池春水”。
例如,索恩格上线新能源汽车高速低电耗纯电驱动、传动及控制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三一集团围绕新兴技术产业工程化、产业化,推进储能产业生产能力建设与升级、制加氢装备生产线建设;巴斯夫杉杉将进行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和设备升级更新换代,提升设备能效等级,缩小我国锂电行业与国外的差距。
图片
长沙拥有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2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图为山河智能挖机、高空作业平台。
捧回试点城市后,长沙进一步聚焦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在“点”上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在“线”上,以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改造,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在“面”上,推动产业集群及科技产业园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示范,建设“1+3+X”新型技术改造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长沙自动驾驶商业化按下“加速键”。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长沙基础雄厚。相继获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双智”试点城市、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同时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全市“三智一芯”新兴战略主导产业。
图片
以“车路云一体化”试点为契机,长沙自动驾驶商业化将按下“加速键”。图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
“车路云一体化”试点,长沙将推动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车管车的事,做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路管路的事,实现道路智能化改造;云管云的事,打造智能协同管理云控平台。
三位一体的核心词:城市级和商业化。长沙将从原来开放的梅溪湖区域逐步放宽到所有城区,形成城市级的应用;将探寻可落地的运营模式,推动规模化、商业化,为全国智能网联企业发展提供“长沙样板”。
未来,“车路云一体化”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将长沙打造成独具特色的“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生态示范标杆。
四项提升实现产业倍增、企业倍增、项目倍增
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长沙工业经济的“增长点”在哪里?长沙侧重提升产业链、产业园区、经营主体、招商引资。
产业链——
长沙在全国率先提出“链长制”,长沙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召集人”,每条产业链由一位市领导担任“链长”,加速建链补链强链延链。
长沙始终坚持不断探索和完善产业链调度机制,年初,结合当前产业链发展实际,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长沙市产业链工作推进机制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总召集人、链长、市总链办、各链办、责任园区、后盾单位等工作职责,并将10条产业链链办优化调整至相关市直单位,按照周研究、月调度、季分析、年考核的要求,对产业链工作开展调度分析考核,通过产业链工作机制的理顺,全市产业链工作掷地有声,落地见效,形成了上下一盘棋、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产业链建设全面铺开以来,长沙始终保持着平均每3天新签约1个投资额过亿元产业链项目、每15天新引进1个“三类500强”产业项目、每30天新引进一个投资额过50亿元产业链项目的速度。去年,17条产业链实现营收8669.84亿元,较2021年提升5.3个百分点。
以产业链为抓手,长沙推动产业链联点成链、集链成群。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对象6个,省中小企业特色集群培育对象2个。长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胜出,成为45个国家级集群中唯一的计算产业集群。
产业园区——
长沙12个产业园区承载了长沙市53%的规上工业企业、61%的高新技术企业、75%的规模工业产值、71%的税收和全部百亿级项目。
地处省会城市,寸土寸金。长沙传递“以亩均论英雄”的导向,以最小的社会资源占用和消耗实现最好的经济社会效益。2023年,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高于全市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园区亩均税收同比增长6.65%。
“两清单两增量”是长沙园区的“必答题”。“两清单”是指制造业在建投产项目清单和制造业对接扩能项目清单;“两增量”是指产值税收增量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增量。可以说,“两清单”是园区制造业的发展后劲所在,抓住清单就抓住了工作重点;“两增量”是制造业成效的体现,园区制造业是否兴旺从增量中可见一斑。
“五好园区”创建是长沙园区的新课题。规划定位如何把握,创新平台如何推进,产业项目如何铺排,机制提质如何激活,发展环境如何优化……面对“五好”园区建设的一系列新任务,长沙对标提升,在经济转型、开放共融,技术突破等方面持续发力。
经营主体——
长沙打造梯队培育体系。长沙把企业分为规工企业、“小巨人”企业、百亿企业3个层次,各个层次侧重点各有不同,代表着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
梯队培育之所以科学可行,在于它尊重企业发展基本规律。精准聚焦优质中小企业的创新潜质和发展前景,精准护航大项目、“压舱石”项目,摒弃大水漫灌、一勺烩的思维模式,而是根据企业产品、技术、管理、模式等具体条件,让企业在“梯田”里各自蓄力,待到条件成熟之后,升级过关、鱼跃龙门。
图片
通过多年的耕耘,长沙不断引导中小企业往专精特新发展。图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湖南长步道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近年来,长沙各个梯队成绩斐然。两年来,共新增规模工业企业774户,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3345家。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185家,居全国前列,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累计达32家,居中部第一。全市百亿工业企业达到20家,比亚迪汽车在长工厂产值过千亿元。
招商引资——
高质量招商,主打一个“精准”。长沙梳理17条产业链图谱、项目上下游链条图,按图索骥、进行靶向招商。同时,构建起了一种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招商生态,让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共生共荣。
长沙工信局牵头组建广州招商专班,并打出系列“组合拳”:针对优质项目,主动提请市领导出席考察洽谈;依托长沙龙头企业开展以商招商;借助三方平台探索市场化招商;通过基金机构推动资本招商。以资本招商为例,全市政府性产业基金认缴1500亿元,市级招商基金规模达100亿元。
目标有多大,发展的成效就会有多大;境界有多高,发展的水平就会有多高;思路有多宽,发展的天地就会有多宽。
挑起制造大市的大梁,长沙勇攀高峰、争创新高!
(本版图片均由长沙市工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