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时代,中国品牌开始定义质量体系行业新标准

“如果早知道这个车不能更新软件系统,那我就不买了。”
据媒体报道:有消费者去年购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在决定购车前,销售人员介绍说这辆车有自动泊车功能,但要OTA升级后才能开通使用。这位消费者满心欢喜购车回家等了大半年后,厂商已开通了自动泊车功能,但他的车却因为是老款,无法实现软件更新。
还有消费者购买了某外资智能电动汽车后,车机系统升级时卡顿问题频发,该品牌直接给消费者出具了“自助改善”的方法:换一个网络信号较强的地方或者重启车机系统。
一位资深从业者坦言,上述“自助改善”的方法,已经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用车体验。OTA升级不畅,是对智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巨大讽刺,因为智能化的本质是为车赋予“生命”,让车与用户一同成长,让双方“了解”彼此,倘若无法升级,则与没有实现智能化的燃油车无异了。深一步说,智能电动汽车的复杂程度比燃油车高,属于高度集成的产物,但行业的设计、制造和质量把控能力还没有完全匹配。
从根据麦肯锡公司此前统计的数据能看出,汽车软件的复杂程度在过去十年中增长了四倍,但软件生产力仅增加了1至1.5倍,这说明,当下汽车行业的复杂体系解决能力还滞后于行业发展。
归根结底,这是智能电动汽车整体复杂化诱发的新质量问题,成了整个行业发展的束缚,而燃油车时期积累的各种质量管理经验,已经无法适应智能电动汽车。
经典燃油车质量体系的“盲区”
提及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大多数业内人士会瞬间想到质量领域的标杆企业——丰田。在燃油车的时代,丰田在汽车行业建立了基于丰田生产系统的质量体系,并被很多车企竞相效仿,最终让TQM成为了燃油车时代质量体系的通用行业标准。
1957年,丰田皇冠出口美国,受美国地理环境影响,车辆需要长时间高速行驶,这种严峻驾驶条件,诱发了许多质量问题。同时,丰田产量大增,随之产生了组织快速膨胀,部门之间配合不顺的问题,令品质改善工作十分迟缓。为保住市场,丰田于1960年导入了TQC(即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以在各个工序保证产品质量活动,以检查为核心手段,确立了丰田的品质保障。
到了1995年,汽车生产制造工艺大幅提升,生产环节日益复杂,涉及零部件及相关供应商众多,局限于质量职能领域的TQC,已经不再适用于大型汽车集团。于是丰田开始向TQM(即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转变,将质量体系演进为TQM,并从全新的视点强化组织结构。
TQM的理念,置于生产活动体系来看,包括方针管理、日常管理及职场力向上三个方面。丰田认为,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制造出来的。因此,丰田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了生产现场和工序作业管理上,强调从源头保证产品质量。对于生产现场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来说 ,“源头质量”的意思是哪里出现质量问题,就在源头把错误的原因找到并消除。
不过,在汽车行业的智能电动大趋势中,丰田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电动化转型压力。此外,在汽车行业的全球化趋势下,许多燃油车企还在零部件供应链等方面面临更大挑战。过度聚焦于生产制造环节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无法解决全部的质量问题。燃油车时代偏机械化的质量体系,在当下已经出现“盲区”
例如,在智能化推动下,智能软硬件成了当今汽车产品的必备,加之端云一体的数据闭环,让传统燃油车质量管理体系无法覆盖高度集成化的智能系统。
同时,电动化加速了动力电池在汽车产品上的普及。作为电化学品,动力电池需要安全使用十几年,而传统燃油车的质量管理中,基本没有涉及动力电池的管理。
此外,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每个厂商的智能系统和产品迭代周期不同,燃油车的质量管理经验更难以复用。长期以往,仅仅一个智能系统升级问题,就容易为消费者带来驾驶困扰,甚至安全问题,最终伤害的是市场信心。
探索出适合智能电动汽车时期的质量体系,已迫在眉睫。
工信部在最近发布的《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重点提出了加大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研制力度,强化汽车芯片标准供给等等。这意味着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已充分意识到发展智能电动汽车质量体系的重要性。
图片
许多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已在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形成了体系化的质量体系打法。
中国品牌重新定义新标准
纵观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史,从欧美品牌推动产业演进,到日韩品牌走向全球市场,在燃油车时代,外资品牌在技术领域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尽管中国品牌也在发展并试图通过合资形式弯道超车,但产品设计、技术,以及最关键的质量体系,都被外资品牌掌握。
“20年前,合资企业技术这一块由外方完全控制和垄断,就连换一个螺丝,都要得到他们的批准。”一位时任某合资品牌高管的从业者,曾这样介绍当时的情况。
如今,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扭转。
在双碳这个大目标下,世界各国纷纷制订了发展新能源的计划。在新能源浪潮下,汽车产业的核心从过去的发动机、变速箱、车桥传统“三大件”变成了电池、电驱、电控。而且,中国品牌在这个新起跑线上已经领先,掌握了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产品质量较同级别的燃油车更好。
中国的新能源市场也已经由此培育起来。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联席分会的数据显示,4月1至14日,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26万辆,同比增长32%,4月上旬,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为50.39%,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
比拼完电动化的上半场后,中国品牌还率先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不少专业人士更看好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的发展,除了制造工艺、制造能力,以及工业化程度,工业门类上的优势之外,中国品牌还吸收了中国互联网、消费电子20多年的发展经验,在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尤其是应用技术方面更有优势。
这在华为、蔚来小鹏等具备互联网基因的新势力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新势力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会利用用户和社交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驱动,对于整车设计、生产制造、功能开发、质量测试进行不断改进,同时还能通过数据更加紧密地与用户联系在一起,让用户深度参与到质量标准的建立中来。在日积月累中,中国品牌完成了智能电动汽车的质量定义。
同时,携带互联网基因的新势力,并未完全丢弃燃油车时代的质量管理经验。新势力开始借助传统燃油车的质量管理标准,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等实际情况,试图解决实际生产需求和质量把控的难点。
一些曾在燃油车企业质量管理领域颇具价值的人才,如今也加入到新势力的发展中。例如,蔚来执行副总裁、质量管理委员会主席沈峰博士,是六西格玛黑带大师,并曾在福特汽车担任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主任。
“日行”百万公里,智驾质量验证“卷”出新高度
不久前,蔚来公布了从用户利益出发的全生命周期质量体系“ATQ”(All Time Quality)。该体系从用户利益出发,以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智驱动、快速闭环迭代作为核心体系能力基座,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为轴线,通过实施一系列具有策略性和系统性的质量管理活动,以及蔚来与用户、合作伙伴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促进的共创共赢关系,让产品从定义、设计、研发、制造、使用每一阶段充分受控管理,并持续高效改进,最终实现用户满意度的最大化。
图片
沈峰指出,行业里最近一直在讲“卷”,但最应该卷的是质量。从用户的角度看,质量与体验有一些不一样。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用户对于汽车的需求和使用场景拓宽,质量管理的范畴也从传统单一的整车质量,延展到软件系统质量、充换电系统质量、整车质量、智能硬件质量、电驱系统质量、电池系统质量等六大质量领域。
智能电动汽车是高度集成化产物,元器件数量庞大,整体的复杂性触发高风险隐患,并且没有充分行业经验可参考。
按照蔚来创始人李斌的解读,在设计车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覆盖智能电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
过去汽车一经售出,其性能和功能便已固定。然而,现在购买一辆汽车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辆车还将不断发展和成长,而这其中关键的因素就是软件系统。
以软件系统质量为例,为了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蔚来通过软硬解耦,利用OTA在全生命周期中逐步解锁和释放整车的功能和价值。同时,通过创新的验证方式进行高效质量验证,如蔚来自研的全球首个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集群,可通过车辆“在线+离线”仿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自动化智能驾驶质量验证,具备100万公里/天验证能力,效率领先行业;自研智能座舱质量监管平台拥有600多个台架,可验证40万个场景,实现全天候无人值守、24小时不间断代码检测,确保交付用户的车机系统稳健运行。
对于“全生命周期”这一概念,不少蔚来用户感受更深。一位蔚来创始版ES8的老用户表示,目前蔚来的主流产品已经升级到第二代平台,尽管他的车是第一代平台产品,但依旧能够保证正常周期性的软件系统升级迭代,并且不少二代平台的功能也能用上。
此外,蔚来还通过与其“护城河”——换电技术和布局相结合,不仅实现了对电池系统质量的全生命周期保障,还能让用户通过换电体验到最新的电池技术红利,目前这一点其他厂商尚难以做到。
为解决动力电池的日历和循环寿命与车不同寿命的痛点,今年3月14日,蔚来基于本征研发和运营创新,推出了15年长寿命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力争实现动力电池使用15年,健康度依然≥85%,里程无忧。
长寿命电池+换电运营的模式,让用户不需要承担动力电池过保后,因电池衰减而产生的高昂更换成本和车价贬值。这意味着,蔚来通过换电,帮助用户承担了循环寿命的“折旧”,用户只需要做好自身电池的日历寿命维护,再次体现了蔚来的质量设计,是从用户利益出发,覆盖全生命周期。
图片
另据李斌介绍,蔚来每一辆车出厂前都要经过8分钟的淋雨测试,雨淋测试中共有504个喷头,上下左右360度无死角喷水,包括底盘也有两个喷头,保证车辆全方位没有水渗漏。检测结束后,还有工作人员对车辆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渗透。据了解,蔚来的雨淋测试每分钟降水量是45毫米,比全世界最大的降雨量还要大1.2倍,也是汽车行业平均水平的五倍。
到了制造环节,蔚来在多个环节预先设置,力求“万无一失”。蔚来工厂的高精度四门智能装配工位,能做到业内难以达到的自动化。在自动化程度下,装配尺寸精准度小于0.5毫米。到了检测环节,蔚来可以通过CMOS、照相等各种成熟技术,通过智能系统来检验。
在蔚来工厂设置了“用户质量评审室”,配备创新设计的圆形灯,通过站在用户视角和用户的立场上,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及功能体验感全方位模拟用户用车场景,对已经报交合格的产品进行“挑刺”级别的评审。
图片
在ATQ发布当天,不少媒体在参观蔚来工厂之后,对蔚来ATQ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经常参观工厂,对质检也不陌生,但也并非每一个样品都能找到对应的瑕疵位置,只能说蔚来对品控的要求超越了我的预期。”行业媒体“汽车之家”的一位资深记者表示。
不过,大数据驱动下的管理,面临诸多挑战,核心就在于系统复杂性大大提高,通用性降低,难以直接套用他人的方法论。就好比微软公司和苹果公司各有不同的系统,两者从代码层面就不通用,因此需要各自维护。
对比之下不难发现,燃油车时代的质量体系尚停留于生产、检验环节,而蔚来已经覆盖整个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而且进行了充分的前期设计。一位资深行业人士直言:改善一家企业的质量不能在制造端,而应该是从设计研发端就要开始监管把控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的问题都不发生,这才是真本事。
其实,业界人士都知道,当前车企之间卷价格,并是不健康状态,只有卷质量,才是正道。
事实上,包括蔚来在内的诸多新能源企业,已经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全面的质量管理。通过他们对产品质量的高标准要求,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行业的韧性和竞争力也在加强。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和技术,在全球已经领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全球的60%以上,特别是关键优势是掌控了供应链,实现了本质上的换道超车,欧美车企在竞争中不再具有优势。目前,我国已在产销量上力压他国,只有建立可靠的质量口碑,才有可能在全球稳定领先优势。
既然质量已经“卷”起来了,势必会有更多中国品牌尝试适合自身的质量体系。如此,智能电动汽车的行业质量标准,将由中国品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