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核武老人俩孩子不能完全自理,未来谁来照看?相伴26年助理被指定为监护人之一

全文3367字,阅读约需10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83岁的核武器科学家魏世杰与53岁精神障碍女儿魏海燕的生活故事感动了众多网友。

02魏世杰的助理王月玲自2013年起负责照顾魏老一家人的生活,成为他的亲密朋友和信任的监护人之一。

03为了照顾家人,魏世杰曾申请调回青岛,现在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科技局的退休干部。

04王月玲表示,她愿意为魏老一家做宣传工作,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故事,受到魏老的肯定和鼓励。

05目前,魏世杰已指定王月玲和侄女为子女的监护人,分别负责生活照顾和重大事项决策。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陈曼
图片
魏世杰和王月玲,受访者供图
近日,一部17分34秒的微纪录片《83岁核武器科学家与53岁精神障碍女儿的日常》以对一个特殊家庭细腻的写实打动众多网友,引发关注。
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了解到,魏世杰和魏海燕这对父女的更多日常,此前就曾被魏老的助理王月玲记录并在社交平台账号@艾莲 上分享。
王月玲和魏老认识26年,2013年,王月玲被有关部门调到魏老身边,负责老人科普创作的资料整理,并兼顾魏老一家人的生活照顾,而魏老对她而言亦师亦友。
几年前,魏老突发心梗,为方便照顾,王月玲搬进了魏老家中。
魏世杰接受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的采访时表示,近几年,朋友劝他考虑后事,他打算指定王月玲和侄女做子女的监护人,一个负责生活照顾,一个负责重大事项决策。
“在生活上,我最信任的就是王月玲,找不出第二人替代。”魏老说。
王月玲是如何走进这个特殊家庭并获得信任?7月16日,王月玲向记者讲述了她和魏世杰一家人二十余年的相处经历。
图片
一条长微博,让这个特殊家庭被更多人知道
魏世杰,从事核武器研究二十余年,为照顾家人,他申请调回青岛,现在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科技局的退休干部。儿子魏钢先天性智力障碍,女儿魏海燕2000年前后患上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妻子不堪重负也患上精神分裂症,身体每况愈下,魏世杰担起照顾3人的重担。
一个人照顾3个人,常常分身乏术,有关部门提议找个人帮助魏老,魏老推荐了王月玲。王月玲调到魏老身边后,看到年龄渐长的魏老更是为他忧心。2013年父亲节前夕,王月玲找了一些老照片,编辑后发布了一条长微博《有这样一位父坚强》。该微博转发过万,引发媒体关注,老人前半生为国家,后半生照顾小家的事迹被搬上荧屏。
“《半岛都市报》给他做了一版头条报道。之后,央视等栏目找他录节目,参与录制了《开讲啦——苦才是人生》《笑对人生的核武老人》《朗读者》等节目,还有相关奖项给魏老师。”王月玲说。
从天涯论坛、微博,到现在的短视频,王月玲一直都用自己的方式为魏老一家着想。“我想给他做宣传,想让更多人看见他,学习他这种精神,有更多人的鼓励老人才能更强大,对不对?”王月玲说。
“有人告诉我说魏老师家的故事那么好,你应该拍成视频发一发。魏老师这种慈父之心,他们父女的这种日常,我也觉得如果不把这些记录下来太可惜了。”王月玲介绍,开始自己不会剪辑,下了剪辑软件后,一边学习一边剪,剪出来的东西会先给魏老和周围人看,听取大家的意见后再发布。
一位八旬老人乐观面对挫折的态度,父亲对精神障碍女儿关爱的点滴,这样的视频,感动无数网友,很多人称被魏老的父爱力量治愈,备受鼓舞,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除了父女的日常交流,王月玲也开辟了自己的职场小剧场。视频中,王月玲将自己以一个打工人的身份带入场景中,自己的工作内容由“老板”魏海燕安排,以轻松的氛围将这个特殊家庭的生活琐事展现得趣味横生。
王月玲的“宣传工作”得到了魏老的肯定,“她这个对我帮助很大”。魏老退休后的梦想是做一名科普作家,行事低调的他躬身创作,作品虽受认可,却没有名气。“她给我讲,你以后年纪越来越大,这样一个人默默无闻的话以后会越来越困难,宣传有好处。2013年那条长微博发布后好多媒体找我,这和月玲的’宣传工作‘是分不开的。”
魏老坦言,抛开月玲的“宣传”,当地政府对他也是很照顾的,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了很多支持,帮助解决了他很多困难。
图片
魏世杰在写作,受访者供图
鼓励魏老创作,整理出版《禁地青春》
“魏老是核专家中最会写作的,作家中最懂核武器的。”王月玲笑着说,在她心中魏老很厉害。
起初只是随便写写,后来王月玲启发他,让他写那些年搞核武器时经历的事情。
2009年,王月玲将魏老研究核武器的经历发表至天涯论坛,得到很多网友的喜爱。最初王月玲起了个夸张的标题《核武老人26年吐血亲历记》,遭到魏老反对后,改为《核武老人26年亲历记》。
帖子太火,许多出版社找上门,希望能结成书,这就有了自传体长篇纪实小说《禁地青春》,后来被改成电视连续剧《青海花儿》在央视等频道播出。
其实在《禁地青春》创作之初,魏老并不看好,觉得没有人愿意看。王月玲介绍,当时魏老师给了她《核基地轶事》2万字的手稿,写的是核武器奉献者的故事,她觉得没有独特性,如果魏老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内容一定爆火。王月玲说魏老是那种听劝的人,游说了几次,魏老便写了一些,内容发到网上后,很受欢迎。
魏老每天写一两千字,王月玲会像编辑一样和他讨论创作内容,并综合网友的留言传达一些写作思路。王月玲当楼主,连载了一年,积极和网友互动,后来该帖有6万多条回复,几百万的浏览量。
在采访中,魏老介绍,《禁地青春》出版有王月玲一多半的功劳,书上也有她的名字。魏老说,写作是他克服困难、改变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手段,每天2个小时的创作时间,是一天中最高兴的时候。但最开始他确实不想写这本书,觉得不会有人看,也担心泄密。
“后来文章发到网上后,不更新网友就催,等于是网友把我的创作欲望给激发起来了,后来也积极写,每天一两千字。”魏老透露,新版的《禁地青春》正在设计封面,不久将会再版。
全职助理将被指定为魏老一家的监护人之一
前几年心梗后,有朋友劝魏老考虑后事,王月玲成了魏老首先考虑的人。
“最初我是回避的。我说监护人最好找本家的(亲属),这样合情合理,我毕竟是个外人。魏老的亲人有自己的家庭还要忙工作,也不在同一个城市,多有不便。我担心魏老为难,慎重考虑后同意了魏老的委托。”王月玲告诉《看见》记者。
“她当时也很犹豫,我跟她说你不愿意就算了,我另外找人。王月玲同意了,因为她不放心别人。”魏老介绍,他选择王月玲,“一方面是信任她,另一方面是她合适,两个孩子跟她也很亲”。
对于王月玲最初的犹豫,魏老是理解的,也充分尊重她的最终决定。
图片
王月玲和魏世杰,受访者供图
异地谋生,生病时被魏老一家人照顾
提起这26年的相处,王月玲说不清和魏老一家关系为何这么好,但他们一家人早年对她的照顾却让她时常提起。
1998年,王月玲到青岛市黄岛区找工作,当时魏老负责的刊物缺少文字编辑,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王月玲就有了和魏老一起工作的机会。
“当时生了一场大病,身边也没有什么亲人,是魏老师把我送到医院的。陈阿姨(魏老师爱人)在家熬粥,海燕姐给我送到医院……所以,魏家人给我的关怀,成为一个异乡谋生女孩最温暖的回忆,这一家人对我的这种‘滴水之恩’我是一直记在心里的。”王月玲说。
后来刊物因故停刊,王月玲进入当地一家企业做宣传工作,但与魏老一家人的联系从来没有间断过。
“一生能遇到这么一个人,我觉得很幸运”
这么多年的交往中,魏老家里每次有事都有王月玲忙前忙后,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家里有事,像我老伴生病住院,我首先就是想到她,一给她打电话问题就解决了。”魏老说。
生活中,魏老对海燕这个女儿有着平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有时女儿一直黏着魏老,王月玲总能巧妙化解。比如,海燕一到吃饭就要求魏老起来干这干那,王月玲就会提前和海燕说不要在父亲吃饭的时候安排事情,遵守规则的海燕便不会打扰;魏老要休息,海燕仍缠着老人,王月玲就引导说“爸爸要下班了”。
魏老说王月玲是这些年对他帮助最大的人之一,他很感激。除了周末,王月玲大部分时间是围着魏家转,女儿基本是丈夫照看。因此,魏老也很感谢她的家人,如果家人不支持,她很难做下去。
魏老评价王月玲真诚、坦率、利他,“一生能遇到这么一个人,我觉得很幸运”。
记者手记:
看到微纪录片后,翻看了短视频平台@艾莲的作品,每条视频内容都能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情感,评论区置顶的话文辞优美,颇有哲理。我很好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王月玲虽然年过五十,但交流时感觉却像年轻人,乐观阳光的性格像个小太阳。她的讲述数次让我觉得这个“服务员”并不好干,但她却从来没有和我提过“苦”和“累”。同时也惊讶这段情谊长达26年,这么多年经历的事情,我采访、记录的只是冰山一角。
陈阿姨晚年常在ICU病房,王月玲每天下午3点去医院护理病人,有时陈阿姨便秘,王月玲会用手辅助清理。魏老心梗也是月玲第一时间发现送医,并陪床照顾。王月玲多次提及组织上、魏老单位、街道等有关部门对老人的关怀,有事时总会及时出现。包括她自己也是受组织委托,这些年如果没有组织提供的条件,她可能也没有这么多精力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组织满意,魏老满意,是她工作的意义所在。她说自己干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只是一个微小的存在。
王月玲在魏老身边像个学生,她总是说魏老是给予者,她是获得者,她的付出理所当然。
魏老介绍王月玲刚来他这的时候工资还没有原单位高,也没有编制。在他眼里,王月玲是真诚坦率的,他介绍了很多月玲没有说的事。魏老说,月玲来青岛的时候没有房子,他将自己一处无人居住的小屋腾挪给她,想着她亲人不在身边,发现她生病照顾也是力所能及,没有想到这么多年她一直念着这个事。
王月玲的父亲1996年去世,魏老觉得王月玲是把他当成父亲的化身,把对父亲的情感放在他身上,这么多年一直这样。魏老对王月玲的关心也像对自己的孩子,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的困惑,魏老都会耐心的倾听并给出建议。
关于委托王月玲为监护人,魏老解释,亲人有自己的一摊事,对孩子不了解,从生活照顾上,王月玲更合适一些,她相当于公派监护人,负责孩子们的日常管理。目前该遗嘱因为还有法律条款需要律师审查,暂未正式签订。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刘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