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跨越千年的中国枕头文化

图片
图片
  “枕上添花——南越王博物院藏织绣枕顶专题展览”现场。
图片
  枕头展品。
图片
  粉红地绣《拾玉镯》戏曲故事枕顶。
图片
  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
  枕,作为日常生活中的物件,因其纹样、色彩、图案而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见证了人类发展的历史。
  古代枕头有何妙用?在南越王博物院暑假新开的“枕上添花——南越王博物院藏织绣枕顶专题展览”和常设展“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中,可见一斑。
用枕顶表达心愿,反映古代民间价值取向 
  “枕上添花——南越王博物院藏织绣枕顶专题展览”精选了200余件织绣枕顶藏品,从“织绣枕顶——布枕的发展与演变”“五彩斑斓——枕顶色彩的选择与搭配”“织金绣彩——枕顶的绣法与技艺”“枕上添花——枕顶绣的纹样及寓意”四个主题切入,对枕顶的发展、色彩、纹饰技艺以及纹样内涵进行展示说明,呈现了一幅枕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景图”,观众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还能理解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对枕顶的展示不仅是透过物件探寻背后的民族文化特性,更是对传统技艺的唤醒与传承。
  流行于明清至二十世纪中期的民间布枕,通常缝制成长方柱六面体形,为保持枕头长方体形态的稳定,在制作中会使用多层且硬度较高的布片等材料来装裱枕头两端的顶面,并在上面刺绣各种纹饰图案,以达到装饰美化的效果,即“织绣枕顶”。
  枕顶纹样以常见的元素符号表达人们的期望心愿,不同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样式,反映出民间普遍的价值取向。本次展出的纹样主要分成几大类:一、多子多福,以花卉、鸟兽为主(如石榴、凤鸟),表达人们对家庭美满、人丁兴旺的期愿。二、延年益寿类,多使用植物、鸟兽元素,如常见的桃、松柏、鹤,表达对长寿的渴望。三、爱情婚姻类,有鸟兽、花卉、人物故事、几何图形等,“龙凤呈祥”即是常见的纹样,表达青年男女希望恋爱、婚姻家庭幸福的美好心愿。四、平安富贵类,多见鸟兽、花卉与花瓶的组合,缝制于枕顶上祈求平安顺遂、无灾无难。五、诗文吉语或戏曲故事,为生活增添一丝文人意蕴。观众可在参观中透过枕顶多变的纹样,感受充满中国味的生活场景。
  展览中,记者看到“拾玉镯”戏曲故事枕顶。《拾玉镯》讲述了一个芳龄小姑娘孙玉娇在家里边做刺绣边在门口等上山进香还愿的母亲,恰巧年轻男子付鹏打门口经过,便产生了爱慕之情。付鹏因礼数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愿,只好在门口假意失落一只玉镯。小姑娘孙玉娇扭扭捏捏,三起三落才把玉镯拾起来。恰巧这些被刘媒婆看见了。刘媒婆便要去了孙玉娇的刺绣撮合成了二人的喜事。显然,这一枕顶展示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期待,希望得到美好婚姻的愿望。  
陶瓷枕流行千年,宋代最鼎盛  
  “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从南越王博物院所藏的数百件陶瓷枕中,精心甄选出152件由唐至清民国时期的陶瓷枕,展现其产生、发展、繁荣及衰落的发展脉络,并介绍陶瓷枕生产的各大窑口、技法,及其体现出的文化、民俗、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从隋唐至近代,人们使用陶瓷枕的历史长达千年。展览以年代为轴,分为六大部分:一、唐代。介绍巩县窑、长沙窑陶瓷枕,以及三彩、绞胎等相关技法,这些技法对后来的宋、辽三彩和元、明、清的珐花、素三彩、五彩瓷的影响深远。二、宋代。鼎盛期之陶瓷枕,定、汝、井陉、湖田等南北名窑都烧制瓷枕,白地黑花、印、划、剔、珍珠地等各式技法及其工艺造型各具特色。三、辽代。以龙泉务窑三彩枕为例说明时代特征。四、金代。民间艺人在瓷枕装饰中大量融入书法和绘画艺术,装饰的工艺和纹样也极为丰富。五、元代。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此时一些文人转向民间谋求职业,和民间的工匠一起从事绘画,在枕面上绘画出极具意境的水墨山水画。此时的三彩枕、建筑枕也独具特色。六、清、民国。衰退期的瓷枕,很多窑口生产的瓷枕作“寿枕”之用。实用枕以青花、粉彩为主。
 专访策展人胡在强:
  硬质枕头早于软质枕头  
  自1992年杨永德先生捐献收藏瓷枕以来,南越王博物院一直持续开展对枕类文物的收藏、研究,陆续入藏陶瓷、竹木等不同材质的枕和织绣枕顶藏品,至2019年馆藏枕类文物达700余件(套),时间上启唐宋,下至近代,数量众多、品类齐全。其中以陶瓷枕最多,共546件,数量之多、品类之全、窑口之众,为国内外博物馆罕有。
  这些古代枕头到底有何妙用?为什么古代多是用硬质的枕头?记者专访了南越王博物院陈列展览部副主任、“枕上添花”策展人胡在强。
  记者:为什么古代文物里出现的陶瓷枕头最多?对于现代人来说,瓷枕很硬,古人为什么独钟?
  胡在强:枕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普通卧具,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原始时期古人类可能就近搬块石头、捡根木头、扎束柴草或者弯曲自己的手臂垫于头下,作为睡觉时的枕头。
  枕头自原始时期出现后,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卧具,其材质、造型、工艺和装饰纹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我国的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枕”字的:“枕,卧所荐首者。从木,冘声。”从“枕”字“从木”,可以推测,硬质枕头当早于软质枕头。
  软质枕头和硬质枕头成为卧具的两个主要类型,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并行发展及演变。硬质枕头包括木、竹、石、玉、铜、陶、瓷等,因其质地原因,即使地下条件恶劣,也能在地下保存,故常有考古出土发现各式硬质枕具。软质枕头包括丝麻棉织物、兽皮、树皮等。但是古代软质枕头不易保存,所以发现的数量不多。考古发现最早的软质织物枕头是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西汉辛追墓出土一件丝囊药枕,已与近现代布枕形状一致。
  方形织物枕的造型有可能是对硬质枕具造型的一种模仿。硬质枕具的使用要早于软质枕具。也就是说在软质枕具出现之前,人们可能已经习惯硬质枕具,而且也形成了相应的审美习惯。因而即使出现了软质材料,人们还有可能依据原的审美观念,按照硬质枕具的造型来制作软质枕具。且长方体形态稳定,也符合人们的睡觉习惯。这种长方形的软质枕头,两端为了塑造出长方体的形状,起到定型的作用,相应需要采用质地比较硬的织物。为了加硬这两块长方形,袼褙是一种方式(袼褙是用浆糊将布片一层层粘在一起,晾干后,其质地比较硬);而为了美化、装饰整个枕头,在布面上面刺绣,则是更好的方式。于是,“织绣枕顶”应运而生。
  记者:织绣枕顶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
  胡在强:现存最早的织绣枕顶,出土于山西省的南宋墓葬,此件展品曾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丝织品展览中展出。这大概是年代比较早的枕顶实物。
  河北隆化元代鸽子洞窖藏出土织绣品45件,其中有2件绣花枕顶和1件百衲枕顶。
  明代以后,随着棉花大面积种植推广和棉纺织技术改进提升,陶瓷枕逐渐衰落,布枕头制作原料便宜,做工相对简单、方便,被人们所接受,成为普遍流行的枕具。在此之前,制作软质枕的材料多为丝织品,这种材料成本较高,无法进入普通人家,仅为达官贵人享用。
  记者:枕顶有什么作用?
  胡在强:枕顶的作用:一是为了塑造长方体枕头的形状,二是为了装饰美化枕头。在装饰美化的基础上,因枕顶上丰富多样地配上了纹样、图案,“枕”便有了文化含义和社会功能,可以反映出人们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审美意识、风俗习惯。
  记者:为什么古代的陶瓷枕头爱用虎形或虎纹?
  胡在强:在中国民间,老虎被视为有灵性的保护神,古人以虎形为枕,赋予其辟邪、祈福、镇宅的功用。
  记者:在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中,巴掌大的绿釉兽头小枕,又小又硬,是给小孩使用的吗?
  胡在强:这是一种脉枕。病人把手腕搭置在此种枕上,以便中医切脉。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许晓蕾 实习生 戴银欢 通讯员 南越王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