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歌剧舞剧院歌剧团跨界尝试,30余首流行金曲演绎《我们的青春》

《甜蜜蜜》《我的未来不是梦》《情深深雨蒙蒙》……当这些流行金曲接连响起,时代的记忆也扑面而来。近日,由北京歌剧舞剧院出品、制作的原创音乐故事汇《我们的青春》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首演,30余首经典歌曲将观众带到过去,重回记忆中的温馨时刻。
音乐故事汇《我们的青春》精选了自上世纪80年代至千禧年初期近30年的流行金曲,将80、90、00年代的生活片段贯穿为戏剧情境,将不同年代的场景再现在观众面前。该剧以一家人的成长故事为线索,既有上世纪80年代女青年与年轻工人的青涩爱情,也有90年代青春期少女与母亲的“水火不容”,还有新世纪中,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在爱情、职场上的挫折与收获,爱情、亲情、友情的主题交织在轻松诙谐的剧情中。
图片
“一个人在成长阶段听的歌往往记忆最为深刻,长大后也觉得回味无穷。”《我们的青春》艺术总监、北京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团长亢竹青说,创作该剧的初衷,就是希望用一首首时代金曲,串起三代人的成长记忆。“《我们的青春》中有故事,有情境,但没有重大的戏剧矛盾冲突和事件反转,所以我们称之为音乐故事汇,以音乐为主,带出轻松而温馨的故事。”
亢竹青介绍,目前剧中的30多首歌曲是从一二百首流行金曲中精挑细选而来。“剧中呈现的歌曲一定是当下那个时代最受大家喜爱的歌曲,于是我们先选定了一个大概的范围,再考察歌词的含义是否匹配剧情,不贴合剧情的歌曲我们会对其进行更换。”亢竹青说,经过反复的确认和考量,主创团队用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才最终确定剧中曲目。音乐团队还对剧中的部分歌曲进行了重新编曲,让《甜蜜蜜》《吻别》《再回首》《忘情水》《阳光总在风雨后》等歌曲在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让人耳目一新,直击观众记忆深处。
图片
在剧中登台表演的是北京歌剧舞剧院歌剧团的演员,12位演员每个人要承担二至三个角色,不仅要演唱,还需要完成戏剧表演和部分舞蹈动作,并随时准备在后台抢妆。“歌唱是声乐演员的强项,《我们的青春》将美声、民族、流行唱法进行融合和统一,让舞台的声音呈现更加和谐。”该剧戏剧导演李春晓说,表演和舞蹈对演员们是个不小的挑战,在排练期间,演员们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形体训练,“每个人都喊胳膊疼、腿疼,但都坚持下来了。”
推出《我们的青春》,对歌剧团的演员是一次跨界的尝试,“我希望团里的每一位演员都有更多发挥自己才华的空间,演员们也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自我突破。”亢竹青说,北京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希望通过一次次尝试,探索独特的风格定位和市场定位,也给观众带来更多新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