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7日,在江苏连云港港东方港务分公司码头,滚装轮正在装载出口汽车。视觉中国 资料图
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张。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达4350亿美元,扩大8.6%,从6月单月看,出口表现强于进口,货物贸易顺差录得1994年8月有历史数据以来最高值。
在7月22日举行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宏观政策季度报告(2024年二季度)发布会上,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认为,下半年贸易实现平衡,重头戏还是要看扩大内需政策,“如果下半年扩大内需政策有比较大的变化,我相信对进口会有影响,就能更好平衡贸易盈余。”
前述报告指出,2000年至今,我国经历了三轮显著的货物贸易顺差增加,分别发生在2004至2007年期间、2012至2015年期间和2018年至今。通过HP滤波法对贸易顺差/GDP的分解表明,我国贸易顺差/GDP的趋势成分大概在3.5%-4%之间,周期成分在正负2%。
“趋势成分背后是结构性的、跨越经济周期的中长期力量。周期成本背后是总量的、周期性的短中期力量。”张斌表示。
分析贸易顺差背后的趋势性力量,张斌指出,一个从全球视角的观点是新兴市场金融市场不发达,不能提供足够的安全金融资产,而发达国家在提供安全金融资产方面更有优势,由此带来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顺差积累安全的金融资产的资源配置模式。
在谈到周期性力量时,张斌指出,2018年至今的货物贸易顺差增加背后有外需波动和我国宏观经济接连承受的显著冲击,其中,由于内需快速下降,进口随之快速下降,贸易顺差放大。
报告进一步指出,我国的投资和消费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以减少国内消费和投资为代价获取的贸易顺差。
“并不是说不要贸易顺差或减少贸易顺差。”张斌说,不是要消除“贸易失衡”,而是消除“贸易失衡”背后不合理的成分、政策的扭曲和市场失灵。
对此,报告建议,结构政策重点包括,改变地方政府激励,把投资和生产补贴转向公共福利支出,把工作重点更多转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打破服务业进入壁垒,推动公平市场竞争;推动金融服务业改革,更好服务企业融资和居民养老保险。周期政策重点包括,用足逆周期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把握好地方政府化解债务的政策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