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年前,景龙门是北宋首都汴梁三重城垣中内城北端居中的城门,而汴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
如今的景龙门,是河南开封的一处考古遗址,刚刚入选大运河考古最新成果。专家表示,“景龙门是北宋晚期东京城皇城附近一座十分重要的礼制建筑。”
它是迄今所发现的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一门三道式布局,城门主体由墩台、隔墙及门道构成,城门通阔约60米,门道进深约19.3米,三门道宽度均为5.6米,夯土城墙但城门及墩台包砖。
景龙门在宋朝以前就已存在,但直到北宋晚期崇宁年间才修造成如今所知的形制。如果在九百年前的1124年站在景龙门上,既能目睹汴梁前所未有的繁华,也即将见证极盛的突然崩坍。
河南博物院藏汴梁城模型(图据 视觉中国)
01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宣武军节度使重筑汴州城,后来即成为北宋汴梁的内城。汴州城北边两道门,西为封丘,东为酸枣。以酸枣为名,是因从此门出可通往酸枣县(今河南延津县)。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均以开封为都城,后梁改酸枣门为兴和门,后晋又改兴和门为玄化门。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玄化门正式被改为景龙门,但民间仍然习惯称酸枣门。
复原效果图(图据 新华社)
酸枣门其实有两座。景龙门是内城城门,为旧酸枣门;新酸枣门,正式的名称叫通天门,建于后周显德三年(956),当时的皇帝柴荣为了疏散城里人口,也为了防御外敌,下旨在原来的城墙外再筑一道城墙,这就是汴京城的外城——北宋一百多年的皇城,一直保留着内城与外城两道城墙,内城十个门,外城十二门。
《水浒传》中记述鲁智深被大相国寺派去管理“酸枣门外退居廨宇后那片菜园”,以及要跟他为难的“酸枣门外三二十个泼皮破落户”,都指的是新酸枣门通天门而非景龙门。
从《清明上河图》可知汴梁城门为方形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景龙门建于北宋崇宁年间,主持修建的人名叫李诫。关于李诫,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多少关于他的记载。但很多年后,有个叫梁思成的人,却为了纪念他,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从诫”,因为他留下了一部名为《营造法式》的著作。梁启超把这本书寄给学习建筑的梁思成时,在信中写道:“此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
在奉命编撰《营造法式》之前,李诫已经在将作监这个北宋主管土木建筑工程的机构供职多年,一路从主簿、监丞、少监,最终做到了将作监,其间主持了龙德宫、开封府廨、太庙、钦慈太后佛寺等十余项重大工程,也包括当时作为内城北三门中门的景龙门。
崇宁二年(1103年),《营造法式》作为北宋官方颁布的建筑设计、施工规范用书正式刊行。该书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北宋官式建筑,乃至当时中国整个建筑行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而建于同一时期的景龙门则成为了《营造法式》的实物证据。此次遗址发掘中,专家们发现,其城门夯筑、砖墙砌造等工艺与《营造法式》所载壕寨、砖作制度完全相符,可视为北宋晚期官式建筑的典范。
《营造法式》民国十八年(1929)陶湘刊本
说回崇宁年间,此时景龙门所在的这座汴梁城,外城周长近30公里,城内面积约55平方公里,已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市。
经过安史之乱和黄巢之劫,洛阳长安两座都城早已破败难返,而开封依据其漕运枢纽地位,即便地处平原无险可守,也依然被从五代至宋朝的历代帝王选为都城。后周世宗柴荣是商贾出身,对市井商业和百姓民生均持开明立场,而取代后周的北宋朝廷又将这种立场一路延续下来。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到宋徽宗赵佶(1100-1126年在位)执政时,汴梁的繁华登峰造极。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虹桥一带已是店铺林立,而虹桥尚在外城之外七里。汴梁当时容纳的人口超过100万,而以当时汴梁每年粮食供应800万石来判断并未虚估。而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最多不超过10万人,日本京都和朝鲜开城都只有20万人。
《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
更重要的是,唐朝的坊市制度已被打破,汴梁居民开门经商和出行娱乐的自由度远远大于盛唐长安。汉学家伊懋可(Mark Elvin)认为,“这个时候的中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社会。”
站在此时的景龙门上,四面八方皆可见亘古未有的繁盛,而赵佶的杰作最接近、也最为可观。
02
按中国传统的坐北朝南方位望去,景龙门的右前方,是汴梁三重城垣最核心的宫城,即天子居住的大内。宫城的南大门为宣德门,出宣德门的御街和州桥,是汴梁最鼎盛的商业区。宫城的北大门为拱宸门,拱宸门到内城城墙之间是“百司供应之所”,除油醋柴炭鞍辔等仓库外还有寺庙和军营。
但赵佶觉得居住面积不够。他命蔡京在拱宸门外修造新宫,名为延福宫。1113年建成的延福宫西门为丽泽门,东门晨晖门正处于景龙门的下方。到城墙为止的延福宫,面积差不多已接近现有皇宫的一半——但对赵佶而言仍然不够,他跨过内城城墙再度扩建宫苑,称为“延福第六位”,也称“撷芳园”。延福宫和撷芳园建成后,赵佶即长居于此,吟诗作画练瘦金体书法。在这一番大规模营建之后,赵佶的皇宫已经超过了隋唐洛阳皇宫“九里三百步”的规制。
1116年,晨晖门对面的上清宝箓宫建成,宫内附有象征微缩整个大自然的园林,建筑木料均不上漆以彰显天然。《宋东京考》记载,“极土木之盛,灿金碧之辉,危殿杰阁,瑶室脩廊,为诸宫之冠云。”上清宝箓宫是赵佶为自己打造的与宇宙相通的所在,他宠幸的道士林灵素在此对两千多名道士宣谕“青华帝君降临”。
紧挨上清宝箓宫的,是赵佶最重要的工程“艮岳”。艮岳始建于1117年,至1122年建成。艮岳因其位于皇城的东北隅,在八卦中为艮卦所在而得名,也是北宋园林的巅峰。艮岳东西约600米、南北约500米,园中堆起高约140米的主峰万岁山;又从内城外的景龙江引入活水,水岸间遍布数十处亭台楼榭;还有来自全国的名贵花草、珍稀禽兽和奇石盆景——花竹奇石多取自江浙太湖一带,经过汴河漕运至都城,运送的船队时称“花石纲”。
传为徽宗所作的《溪山秋色图》即是对艮岳的写照
修建艮岳几乎动用了全国之力,征用役夫数十万人。而为了保证花竹奇石完好无损运送至京,船队一路遇城凿城、遇桥拆桥更兼搜刮无厌,导致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但外地的苦难,在汴梁是看不到的。每逢中秋,景龙门东北方向的开宝寺琉璃塔(因远看近似铁色而俗称铁塔)即遍点灯盏,辉煌炫目有如火龙。景龙门正南方向的矾楼是汴梁一等一的奢华酒楼。每年正月十五元宵到正月十九全城点灯,城门也不关闭,而景龙门上甚至早在十二月彩灯就已点亮。宋人侯置有词《踏莎行·元夕风光》:“明年何处看升平,景龙门下灯如昼。”
电视剧《梦华录》剧照
景龙门下建有复道(墙与墙之间的通路避免窥探),供赵佶在艮岳、上清宝箓宫和延福宫之间随时往来。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赵佶本人甚至会即兴来到晨晖门外,不仅随时唤买金橘、龙眼等各色小吃,也会邀请来此观赏的仕女喝上一杯,喝完即将黄金所制的酒杯赏赐于她。
03
艮岳落成时,赵佶亲自作文《艮岳记》以纪念,里面提到汴梁无险可守——然而不要紧——守城的关键“在德不在险”:只要有德,自然繁华长在,“为万世不拔之基。”
而在艮岳始建的两年前,女真人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国。1125年,金兵长驱直入汴梁城下,在以李纲为首的军民死守下才退兵。1126年末,两路金兵再度围城,艮岳在守城中被毁。作为宋代园林美学的集大成者,艮岳从始建到毁灭不到十年。
宋徽宗赵佶像
时年四十六岁的赵佶,亲眼见证了他的杰作跟他的王朝一起崩塌。1127年正月初九,金人要求将彩灯列入贡品,于是景龙门宣德门的金灯、琉璃、翠羽、飞仙等灯饰统统被送走,这一年彩灯辉煌的成了汴梁城下焕然一新的金兵大营。二月初七,太上皇赵佶被金人召去大营,从晨晖门出宫向南的他若在马背上回头,还能最后一次见到景龙门。
之后汴梁一度在宋金之间反复易手,直到1140年岳飞被迫班师回朝,汴梁才完全归金人所有。金人将汴梁改名汴京,但汴京再未恢复汴梁时的活力。十二世纪时地球上最繁华、文明程度最高的都市,就此在极盛时突然被腰斩。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1214年,金国为避蒙古兵锋而迁都至汴京,将原来宋朝内城的南、北城墙铲平向外各自扩展约半里,位于北墙的景龙门也因此在存续四百多年后消失,其所见证的繁华只留在在字里行间。又过了一百多年,元人张养浩写下《山坡羊·潼关怀古》:“……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文/启凌 编辑 曾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