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里的“参天树”

山沟里的“参天树”
■黄荣庆 马嘉隆
“班长,我们为什么要爬这么高修剪树枝呀?”
“因为这棵大柳树是我们仓库的‘根’。”
新兵刘帅第一次出公差,是给营区的一棵柳树修剪枝叶。说是公差,其实也是一堂每名新兵都要上的现地教育课。
修剪完枝叶,班长邱志彬向新战友讲起这棵大柳树的故事。
这是一棵与联勤保障部队某仓库营区同龄的大旱柳。50多年过去了,它不惧严寒风沙、不畏旱涝盐碱,顽强扎根在西北大地,陪伴了一代代官兵。
20世纪70年代初,仓库所在地是当时全国最贫穷的县区之一。前辈们千里调防来到这里,周围是数不尽的山头,零星的耕地散落在山间,漫山遍野满目苍茫。
大山荒凉,战士血热。为了尽快建成战备工程,2万余名官兵在这里扎根奋斗。至今,仓库里还流传着他们的事迹——“锤落钢钎短,持钻虎口断。汗透战士衣,肩头皮肤烂。手掌血泡连,脚下鞋底穿。抬头包公脸,弯腰钢铁汉。”
工程完成后,参与建设的官兵继续坚守在这里。此时,这片浇灌着汗水、长眠着英烈的热土,依旧荒凉。扎根在这里的官兵,种下一批柳树苗,为山沟增添了一抹生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50多年间,小树苗一点点长成大树,陪伴官兵在这片山沟里成长。而位于营区礼堂旁边的那棵树长得尤为高大粗壮,被官兵亲切地称为“参天树”。
从“参天树”下出发,战士两人一组,绕营区一周检查近60个库房的防火防水防盗状况,再回到树下。几十年来,一代代官兵巡库风雨无阻,这棵大柳树于官兵而言,是起点,也是终点;是亲密的战友,也是心灵的支点。每当他们迷茫困顿时,遥望大柳树,思绪总会飘到扎根于此的种树人身上。
“整日都是倒腾货箱搬进搬出,这个岗位苦累枯燥,难有作为。”每当年轻的保管员这样抱怨时,老班长们都会用“无声枪王”的故事来勉励大家。
“无声枪王”张伟是保管队的老班长,虽然已经退伍,但始终是仓库官兵的偶像,军龄稍长一些的人都熟悉他的故事。
张伟新兵下连时,学的是汽车驾驶专业。同专业的战友都到条件较好的城市里开车,他却被分配到山沟里成为一名军械保管员。最初虽有些失落,但他很快调整好心态,如同一棵幼苗,种在哪里,就在哪里扎根。
干一行,钻一行。尽管从来没有接触过兵器知识,张伟还是迎难而上,一点点啃下军械基础知识,不断学习武器的发展、构造。一次,仓库接收了一批报废枪械,都是旧杂式武器和革命战争年代缴获的外国枪支,其中50多种都难以辨明型号。
作为一名军械保管员,必须对库存军械的品名、参数、规格一清二楚,张伟不允许自己的库房存在不明枪械。他自费订阅各种枪械类书籍,并通过查资料、请教教员等多种渠道,逐个品名地查检,一支一支地核对,最终将53种旧杂式枪械的品名、参数全部查清,并搭配展柜专门陈列。最后,就连军械学院的专家为了收集杂式枪支的资料,都专程到张伟管理的轻武器库房进行收集和实物对照,结果无一差错。
“张伟一有空就扎进自己的库房,擦拭、研究他保管的枪械。他对自己保管的上百种枪支的品名、性能、数量、参数、生产时间能‘一口清、一摸准’,就没有他不知道的枪。”老战友们常常这样说。
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耐得住平淡和寂寞,张伟长成了一棵“大树”。在岗位练兵比武竞赛中,他一路披荆斩棘,荣获枪械操作专业第一名,被战友们称为“无声枪王”。
“热爱山沟不怕苦,热爱仓库做奉献,热爱岗位创一流。”每逢新兵入营、老兵退伍,仓库都会在“参天树”下组织报到和告别仪式。每一名在仓库服役过的官兵,都曾面对大树立下这句誓言。“参天树”也见证着一茬茬官兵的青春、奋斗与梦想。
岁月悠悠,当年开山建库的前辈,多已佝偻了身躯,霜白了鬓角。
仓库不时会迎来重返部队的老兵。每次返营时,老兵们都会不由自主地走到“参天树”下,拍一拍这位与自己共历风雨、同守大山的“老战友”。眺望愈发苍翠的斑驳树影,老兵们仿佛又回到了自己扎根深山、挥洒血汗的奋斗年华,也看到了一代代官兵追随前辈脚步继续奋斗的身影。
(本文刊于2024年7月9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内容略有删减;封图来源:国防军事)
编辑:苏培
来源:解放军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