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统一城乡大市场?怎样促进城乡融合?从二十届三中全会看“三农”改革机遇

全文3008字,阅读约需9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面擘画未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宏观大略。

02“三农”领域在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03为统一城乡大市场,会议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

04另一方面,会议强调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包括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05未来农村民生领域改革将重点改善高质量就业机制、农民工社保和农民养老问题。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于7月15日到18日在北京召开

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

那么

“三农”领域将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

如何统一城乡大市场?

怎样促进城乡融合?

农村民生领域改革重点改善哪些方面?


图片


针对这些问题

《三农三人谈》邀请了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张红宇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照新

为大家深度解读


“三农”领域在改革中扮演什么角色?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吹响奋进新征程的号角,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那么,在这次的改革中,“三农”领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扮演什么角色?


张红宇表示,二十届三中全会全方位勾勒出未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宏观大略。第一,从改革的角度讲农业、农村、农民对于促使这一目标的实现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既是保生存、保发展的角色,也是坚实基石的角色。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农业能否延续过去十年发展的成就,也就是说,能否继续满足人口大国对粮食和多元农产品的需要,我们实现供需的平衡,最大化地减少我们在粮食及其他农产品方面的对外依存度,未来要按照三中全会勾勒出的发展底线,包括改革如何起到支撑、刺激的作用。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在中国特色现代化的过程中,怎么估计农业的重要性都是不为过的。


第二,从农民群体来讲,作为有超14.1亿人口的大国,无论是从事农业生产人员,还是农村的常住人口,都是很大的群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解决小康问题,奔向富裕,要看农民在这个过程中,能不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收入能不能跟上现代化发展的节拍,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能不能延续过去十年不断缩小的态势。因此,农业在这个过程中绝对是一个基础性的产业,农民作为最大的群体,其发展的情况也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与否。

第三,从农村来看,实施乡村全面振兴,要求我们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三个维度都要有历史性的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的基础设施,如水、电、路、气、房、网等,发展速度可以称之为百年之变;甚至在一些原来的极贫地区,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可以称得上千年之变。基础设施在过去10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共服务如农村的义务教育、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几乎是从零开始,逐步完善,覆盖了所有农民。当然,农村更加美好是我们的期盼,并且这对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这次中央还提出要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要素要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平等交换就预示着我们未来改革还要啃硬骨头、蹚深水区。只要我们过险滩、跨高山,按照三中全会的要求做,相信到2035年,我们现代化的程度一定会按照我们的预期目标实现。



如何统一城乡大市场?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那么,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如何统一城乡要素,实现双向流动、畅通循环?

张照新认为,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里面的作用,而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是最基础的支撑。其中,城乡统一市场的建设是一个短板。这次全会《决定》提出要把其作为一个重点,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决定》里提出的建设用地市场。我国因为城乡分隔,过去城市与农村的土地市场不统一。农村的土地要进入市场一定要成为国有,农村的地叫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不能进入市场的。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来,一直在推动改革试点,到目前为止,各地的试点条件基本上已经成熟,所以未来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应该说水到渠成。

二是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一直是一个大的趋势。目前,约有2.9亿多农民工外出就业,其中也还有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城市的部分市场不对农民开放,像北京的出租车市场是外地人口特别是农民进不来的。当然,还有一些特种市场,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角度是要建立的。市场统一,一方面是市场准入,另一方面是农民背后隐性的福利制度。比如,农民进城就业,除了进入市场,还有社会保障等方面需要统一,这也是统一大市场的组成部分。因此,这次《决定》提出要建立以常住地登记所在地为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三是农村的科技、数据统一要素市场。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投入,农村形成了很多数据市场,比如农地数据,包括各种主体的数据、消费数据等,但是这些数据在不同的部门手里。未来如何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角度将这些数据统一、农村和城市的数据市场如何互动、怎么形成统一从而激发农村的活力,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促进城乡融合?


作为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聚焦缩小城乡差别,提出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那么,在促进城乡融合方面,具体该如何把握?


张红宇介绍,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三中全会的一个亮点,也是个新的提法。在原来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上,加了个工业化,就意味着中国还在继续发展中,我们还在迈向发达国家的过程中。所以,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还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

除了制造业、外向型经济以外,怎样保持相关的优势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如何二度工业化是未来的一个方向,现在通过“互联网+”、线上直播等方式,很多原来的欠发达地区现在形成了工业化的集群,比如玩具、食品加工、服装、牙刷等产业集群。现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有了新业态,基于电商、“互联网+”形成了二度工业化的趋势。这种工业化趋势应该鼓励、支持,因为其对劳动力的吸纳和对从业人员收入的增加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在这一前提下,要把县城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农民转移进城最容易转移的地方不是北京、上海,而是当地的县城。


张照新认为,县城就是整个县域里面的一个总部基地,我们要通过推动它的发展来带动乡镇和村,这样更有利于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农村民生领域如何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强调要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那么,在民生领域,对于农民群体,接下来重点改善的是哪些方面?


张照新表示,具体到农村,国家宏观改革的民生领域主要提了三个方面。


一是高质量的就业机制。过去失业率可能关注城市职工的就业,未来可能是如何解决转移出来的农民工的就业,比如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或者通过培训、就业保障制度等方式,让农民能够充分就业,对于当前来说尤为重要。


二是农民工的社保,特别是医疗方面。未来一方面是要解决农民医保的问题;另一方面,农村的医疗水平要提高,比如农民的体检,以及城镇医生水平的提高。“十四五”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紧密型医共体,实际上提出了这种思路。


三是农民的养老问题。一方面,随着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剩的老人怎么养老是一个大问题;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农民的养老金每年大概是100到200元,和城镇职工相比较低。养老问题对农村来说非常关键且迫切。如何建立完善的养老体制?近年来一直在探索,比如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曾提出养老服务联合体,根据农村老人的情况,生活能自理的、年纪较轻的老人,村里的食堂给他提供餐食;年纪稍微大一些或者失能的老人会集中到乡镇、县城,但是这就涉及到社会的资金如何参与等问题,这也是未来挑战最大的一个改革领域。



观看完整视频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近年来

各地稳步推进改革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促进农业基础稳固、

农村和谐稳定、

农民安居乐业

《决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作出部署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部分资料来源|新华社、中国新闻社
编导|李海洋
摄像|梁贵权、刘树文、李江杰
编辑、视频剪辑|宋锐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