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麻了!教育部,大力布局量子本科专业!

中共中央出台多项政策引领量子产业发展后,量子科技再度迎来重大利好!

7月2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关于开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加大本科专业调整力度,着力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

《通知》明确,支持高校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能源、绿色低碳、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国际组织、金融科技等关键领域布局相关专业,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图片

图:《关于开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

来源:教育部


同时,支持高校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对现有专业进行改造,培育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

此次本科专业调整,释放出哪些信号?为什么说量子科技是这次专业调整中的大赢家?在形成人才优势的道路上,还有哪些绊脚石需要我们移除?

图片

未来产业,为何备受教育部青睐?

中央将量子科技写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在7月21日。时隔两日,教育部就再出新政支持高效设立量子相关专业,可以说是呼有应,紧随其后

图片
图:二十届三中全会上,量子科技被写入《决定》
来源:中国政府网


这次本科专业设置改革,量子科技“赢麻了”。

首先,《通知》明确指出,专业调整的核心目标是“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

作为未来产业的风向标,量子科技能与现有技术相融合,以其卓越的算力和无条件安全特性赋能金融、通信、测量、制药等多个行业,既具备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的特性,也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因而能够完美匹配新发展格局的需求

其次,近年来,量子科技已迅速崛起为各国争相布局的战略高地

在数字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舞台上,量子科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更在构建国家战略力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这场科技竞争中,量子科技无疑是战略布局的关键棋子,而量子人才无疑就是助力目标实现的“国家战略人才”

此外,自诞生之初,量子科技就具有极强的跨学科属性,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交叉融合。它不仅能够推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传感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也为解决传统学科中的复杂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工具。正在不断拓展科研边界的量子科技,是当之无愧的“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

最后,当下的量子科技面临严重的人才缺口困境

据麦肯锡的一份预测报告,到2025年,量子计算业将有超过一半的职位空缺难以得到填补。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应用,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教育部敏锐地捕捉到关键问题,培养量子人才,也是培养“急需紧缺人才”的重要一环。

随着教育部的深入布局,量子科技相关专业将迎来数量增加和结构优化,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图片

我国的量子人才教育,走到了哪一步?

由于量子信息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领域,其从业人员多来自通信、计算、光学、编程等传统学科。在培养核心人才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等高等学府占据着重要地位。

图片
图:2021年,中国科大获批设立“量子信息科学”本科专业
来源:教育部

2021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教育部批准新增设5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量子信息科学”,这是量子信息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首次进入中国本科教育。那一年,中国科大申报了“量子信息科学”等3个目录外新专业,这其中,只有“量子信息科学”成功获批。

此后的两年中,相继有6所高校开设了量子信息科学本科专业。2024年3月,在深入推进专业设置优化改革工作的大背景下,教育部批准合肥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福州大学、河南大学增设“量子信息科学”专业。

目前,国内已有13所大学成功获批开设量子信息科学专业,而其他高校则通过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来培育量子信息领域的专业人才。

我国量子信息领域的研发力量,主要由海外归来的专家和国内顶尖科研机构的高学历精英组成。据初步估计,国内科研机构及领军企业的量子研究人才库已超过千人规模

图片

图:中国科大量子信息科学本科专业课堂实操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