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企按下低价内卷暂停键,组团退出价格战有何目的?

自从宝马品牌宣布退出价格战后,各大合资品牌也是快速跟进,虽然合资车企没有明面说退出价格战,但是终端经销商纷纷收窄了车型优惠幅度。据悉,沃尔沃雷克萨斯、凯迪拉克等二线豪华品牌,以及大众、本田别克等合资车企的经销商都调整了车辆终端价格政策,降低优惠力度。
保价降量确实能提高单款车型的利润,但是合资车企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情况是,车型降价难以走量,升价之后又如何保证销量成绩呢?假如车型滞销,品牌利润又该如何保证?
图片
各车企涨价情况如何?
今年车企价格战打得非常凶猛,尤其是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一款中级车的市场定价已经能下探至10万元以内,相比合资车有更亲民的价格,同时用车成本也能更低。而自主品牌的价格战策略也取得立竿见影的作用,今年6月份国产自主品牌的销量占比高达58.5%,国外品牌仅占41.5%,年底自主品牌销量占比有望达到6成。
图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合资车企唯有跟进降价,此前一款宝马i3的价格下降至20万以内,同时部分经销商的凯美瑞价格低至14万左右,帕萨特也低至13万元左右等等。但是合资车企的降价策略没有取得显著效果,一方面是价格不如自主车型低,另一方面是用车体验已经无法跟自主新能源车看齐。所以合资车企的降价,既难以提升销量成绩,又降低了品牌收益。这种情况下,合资车企纷纷有了退出价格战的念头。
有消息称,上汽通用的经销商已经表示从8月份上调车型的市场售价,包括别克威朗pro、ELECTRA E5、GL8 ES陆尊等车型,早前这些车型都推出了员工亲友价、高额置换补贴等福利待遇,未来这些福利大概率会取消。
图片
日系阵营的本田雅阁思域等车型也会上涨价格,目前已经有信息显示湖南和广州部分4S店已经针对本田全系车型上调了1万多元价格。而广汽丰田没有明显涨价,但是有经销商透露降价幅度不会进一步扩大。此外,上汽大众部分经销商也表示8月份价格可能会有所回收。但是需要一说的是,针对经销商升价一事,目前车企基本没有出面发声,不辟谣也不予以肯定。
毫无疑问,如果合资车型回收了优惠政策福利,那么车型的性价比会进一步降低,车型竞争力优势会进一步被削弱,那么走量难题也会变得更加严重。不过售卖的合资车型,利润率会变得更高,相比较降价后丢失利润,且难以提升市场份额,显然是保价更有意义。尽管这种做法会失去中国市场的份额,但是这些跨国品牌还有海外市场,依靠其他市场的销量贡献也能取得不错的收益,这也是合资车企退出价格战的底气。
图片
退出价格战就能有好发展?
合资品牌退出价格战,根本原因是产品难以迎合方面市场的需求,车型价格偏高且功能配置少,即便转型电动化,但是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在性能方面也不如自主新能源车。现在自主车型凭借新能源产业链优势,不仅用更低的造车成本,同时三电技术也更先进,甚至更成熟。
图片
面对来势汹汹的自主车企,合资品牌想要更好地生存下去,进一步降低新车的研发制造成本是关键。一直以来合资车都有较高的利润空间,同级别的合资车通常比国产车贵上一倍。如今随着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崛起,市场发展主导权已经从合资品牌转移至自主品牌手上,这种情况下,合资车企着实需要在车型利润方面需要有更多割舍了。
要知道,在当下经济环境不容乐观和整体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购车消费者希望自己的车越便宜越好,尤其是家用车用户,他们的经济实力相对来说较为薄弱,经济收入也是深受大环境影响,此时中低端车辆也更受这类消费者群体喜欢,并且中低端车型消费在汽车市场中还是占了绝大多数。面对这样的汽车消费环境,如果合资车型不进一步压低造车成本,并将降本增效的成果快速传导到市场终端,那么在自主车型面前的优势会越来越薄弱。
图片
压低车辆售价的同时,合资车型更需要给消费者提供到位的产品体验,这需要合资车企将研发重心放在新能源方面,用自身雄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迅速导入更多新能源产品,并在营销上大力宣传,从而更更多国内消费者了解合资车企在造车技术上的优势,以期顺应时代发展,这是合资车企需要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单纯地降低车辆售价。
图片
自主车型能够持续走量,价格并非决定因素,而是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技术的领先,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物美价廉的用车体验,所以合资车型盲目参与价格战,产品价值跟不上,无异于自我消耗。
现在合资车型陆续退出价格战,对于合资车企来说或许是更理智的选择,尽管有可能丢失了更多市场份额,但能保证产品的利润。另一方面,合资车企退出价格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行业不再唯价格论,而是回归综合实力竞争,这将有利于汽车行业的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