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迪士尼、宝丽来……100个关键词,全景式解读波普艺术的前世今生!


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枪击玛丽莲(鼠尾草蓝色)》在2022年以1.95亿美元成交,成为拍卖史上最高成交价的20世纪艺术品。

图片

▲《枪击玛丽莲(鼠尾草蓝色)》拍卖现场

为什么一张照片的印刷品得以成为20世纪最贵画作?

什么是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有什么特别之处?

如何欣赏波普艺术作品,了解其价值?

让我们跟随文化艺术史专家安迪·斯图尔特·麦凯的笔触,打开《波普艺术:文化符号的创意故事》,端详100个波普艺术史上的时间切片,了解代表性波普艺术家、事件及重要作品,沉浸式体验波普艺术的野蛮发展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图片

本文摘编自

《波普艺术:文化符号的创意故事》

有删减


摄影

蒙太奇


波普艺术是对美术传统的一次直接挑战,但或许,它也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一传统。传统美术中的题材、方法、技术以及理念,都在波普艺术中重现,并得到进一步发展。波普艺术家试图模糊高雅艺术(比如绘画中的技法)同工业生产(图像复制)之间的界限。

1910年前后,立体主义艺术家巴勃罗·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发明了拼贴画技术,而它的变体——蒙太奇,在几年后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

1916年5月的一个深夜,在柏林的一个画室里,达达主义艺术家约翰·哈特菲尔德和乔治·格罗茨开始尝试用包括《柏林地方报》在内的当地报刊上的宣传图片进行创作。由于缺少资金购买传统美术所需的各种耗材,他们在创作新作品时不得不使用身边现有的图片和物料。20世纪30年代,哈特菲尔德曾以自己的反纳粹摄影蒙太奇创作闻名于世。他说:“在报纸刊登的图片中,我看到了那些已经说出口的,也看到了没来得及说出口的……他们正是通过摄影欺骗和愚弄人民的,我想说,这是真正的愚弄。”他的作品中所创造出的全新视效“逻辑”,被包括爱德华多·保罗兹和理查德·汉密尔顿在内的波普艺术家们继承和并发展了。

摄影蒙太奇作为一种照片的拼贴形式,最初起源于维多利亚时期盛行的“组合式印刷”。这项技术由一位名叫奥斯卡·雷兰德的瑞典摄影师率先使用。1857年,雷兰德用六个星期时间冲洗了32张底片,然后他用这些照片合成了一幅新的图像——《两种生活方式》。这幅以女性裸体为主要特色的作品,是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为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订购的礼物。不出意外,这幅作品在曼彻斯特和爱丁堡展出时,引发了当地人的众怒。而在100多年之后,随着彩色复印技术的发展,波普艺术家通过对报纸和杂志上的图像进行剪辑、拼贴、拍摄、修版等处理,制作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摄影蒙太奇。这种类型的“混搭”风,通过波普艺术家的创作得以兴起。虽然雷兰德和汉密尔顿的创作相隔一个世纪,但两者都在对生活及消费的窥视欲上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图片

约翰 · 哈特菲尔德、库尔特·图霍尔斯基著作《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的封面(1929年)



"订书机皇后"


1951年,纽约著名的邦维特·特勒百货公司的陈列总监吉恩·摩尔聘请了新的陈列设计师和橱窗装饰师,他们是23岁的商业插画家安迪·沃霍尔和26岁的艺术系学生罗伯特·劳森伯格。20世纪30年代,邦维特·特勒百货公司因在橱窗中展示了勒内·马格利特和萨尔瓦多·达利等艺术家的特色作品,而成为一颗“璀璨明珠”。三年后,从战场回来的老兵贾斯珀·约翰斯加入了他们。不久后,约翰斯成为劳森伯格的伴侣。被作家杜鲁门·卡波特贬称为“橱窗设计工”的沃霍尔,喜欢称呼他们为“订书机皇后”。

劳森伯格和约翰斯是一对成功的商业伙伴,二人一同为蒂芙尼等公司的橱窗进行陈列设计。他们的作品因极富创造力而备受好评,被称为“梅森琼斯定制展”(梅森是劳森伯格母亲的姓氏,琼斯则代表贾斯珀·约翰斯)。在那个年代,性少数群体的身份会让人面临牢狱之灾。因此,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劳森伯格和约翰斯都保持低调。不过,与这两位英俊同事的低调姿态不同,安迪·沃霍尔认为,这种遮遮掩掩的生活方式带来的焦虑和它对肉体的自我意识激发的痛苦,一旦相结合就让人难以忍受。作为反击,他对此采取了一种反讽的态度(显然他是尊重劳森伯格的)。

1962年,沃霍尔创作了关于劳森伯格的一系列名为《现在让我们赞美名人》的传记式画像。在一起工作的十年里,他们三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20世纪知名度最高的艺术家的一分子。

邦维特·特勒的巨大橱窗,则成为波普艺术家崭露头角的理想场所。在这里,波普艺术最早期的作品曾经作为陈列品得以展出,比如劳森伯格未经命名的红色油画、约翰斯的第一幅国旗画《橙色大地上的旗帜》,以及沃霍尔的《超人》和《之前与之后》。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第五大道的购物者们在无意之间路过的,可以算是美国波普艺术的第一次特展。

图片

安迪 · 沃霍尔为邦维特 · 特勒百货公司设计的橱窗(1961年)


宝丽来相机


早在苹果手机发明之前,安迪·沃霍尔就已经知道如何用镜头捕捉美好。

1958年,沃霍尔购买了他人生中第一台宝丽来相机。很快,他就通过为彼时的文化界、体育界明星以及上流社会人士摄影而闻名。实际上,在20世纪中下叶,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没有被沃霍尔拍摄过的名人。沃霍尔的宝丽来相机,作为对过去的写真,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名人魅力。

宝丽来相机由美国科学家埃德温·兰德发明,于1948年首次上市,它能在拍摄完成后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冲洗出一张价格适中的照片。后来,宝丽来相机几乎成了沃霍尔本人的代名词。任何路过沃霍尔纽约工作室的人,都渴望让沃霍尔为自己拍摄一幅相片。有时候,人像还会被制作成丝网画。沃霍尔曾为贾格斯夫妇和列侬夫妇等名人夫妇拍摄相片,诸如威廉·S.巴勒斯、约瑟夫·博伊斯和罗伯特·梅普尔索普等作家和艺术家,黛比·哈瑞和黛安娜·罗斯等歌手,伊夫·圣·罗兰和詹尼·范思哲等设计师,以及费拉·福赛特、格蕾丝·琼斯、阿诺德·施瓦辛格、穆罕默德·阿里和琼·科林斯等名人,也都曾是他的“模特”。在沃霍尔拍摄过的人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以及伊朗末代王后法拉赫·迪巴·巴列维。

沃霍尔拍摄的往往是单独的人,“模特”会被要求站在一个纯白色背景板之前,有意识地摆出各种造型,就像是画廊中的展品一样。许多相片中的人都裸露着肩膀,让人产生一种近距离偷窥的感觉。正如沃霍尔的名言“我想要成为一台机器”,沃霍尔想要成为的,是相机这种具有侵入性的、甚至几乎以对抗性存在的机器。而对于那些被拍摄者们而言,尽管他们的脸被闪光灯照耀得苍白,但是沃霍尔捕捉到了名气的力量与脆弱。

图片



“美国梦”


“美国梦”起源于19世纪,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神话。当时,新大陆的开发以及“淘金热”的盛行,激发了众多移民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然而,“美国梦”一词是历史学家詹姆斯·特鲁斯洛·亚当斯在大萧条时期创造的,这个术语用来表达“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更好、更丰富、更充实”的理想。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发展了这一国家愿景,鼓励他的同胞们站出来为实现“美国梦中最美好部分”而奋斗。

早在1893年,当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谈及“美国梦”这一概念时,他将其视为对上流精英文化的全国性抵制。实际上,波普艺术正是这样一种理念的简易化和大众化表达。住宅区、广告牌、快餐、大型家用电器以及新“美国梦”中的汽车,这些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反复出现的消费主义符号,成为波普艺术的中心主题。诸如安迪·沃霍尔这样的艺术家,将工业化标准生产看作是一项积极的进步。对于沃霍尔来说,好莱坞大明星和工厂工人都喜欢而且消费得起可乐,这是一种仪式化了的国民“权利”,是一种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能在日常被感知的人人平等。

波普艺术逐渐成为大西洋两岸富裕和文明的具体表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正值影响力的鼎盛时期,“美国梦”从美国人的梦想,变成了每个人的梦想。“英国波普艺术之父”爱德华多·保罗兹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他看来,“在表达梦想方面,食品和汽车广告比任何传统艺术都更雄辩、更实在”。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在1947年创作了杂志拼贴画《我是富人的一个玩物》(此处首次出现“POP”这个词的特写),其中强烈暗示了耸人听闻的性暴力,让人想起低俗小说中的大众幻想以及好莱坞电影。

图片

美国洛杉矶的郊区(约1952年)


迪士尼


1958年,罗伊·利希滕斯坦开始在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戈分校任教,他在养家糊口的同时,成了第一个使用卡通形象进行绘画创作的波普艺术家。他对唐老鸭这一卡通形象的笔墨(运笔和着色)进行深度研究,精准地把握了这一形象的顽皮个性。同时,这也标志着利希滕斯坦对迪士尼卡通形象一生之爱的开始。1934年,由众多迪士尼画师共同创作的卡通人物唐老鸭问世。此后的十年间,唐老鸭成了100多部迪士尼电影中的明星角色。与其他卡通人物形象一样,唐老鸭放大并夸张了某些你我都熟知的人,使人感到非常亲切。

利希滕斯坦也同其他波普艺术家一样,致力于探讨大众流行文化。唐老鸭的形象似乎无处不在,它能出现在各种美国印刷品上,还被出口到欧洲和世界各地,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受欢迎、辨识度最高的美国吉祥物。总而言之,唐老鸭是新波普艺术的完美作品。那时候,利希滕斯坦已与室内设计师伊莎贝尔·威尔逊结婚多年,两人育有两个男孩戴维和迈克。据利希滕斯坦所言,当时他七岁的儿子戴维指着一幅迪士尼漫画对他说:“我敢打赌,你画不出那么好的画。”受儿子这句话的刺激,利希滕斯坦在这一年创作出了《米奇,瞧!》。

不同于人们普遍持有的观点,利希滕斯坦在创作中从未直接复制动漫形象,他所做的是选择卡通形象中最引人注目的主题和特征进行改造。比如他的经典作品《米奇,瞧!》,其灵感来源于1960年出版的迪士尼连环画《唐老鸭失物招领》。在这幅作品中,利希滕斯坦保留了两位主角:唐老鸭和米老鼠。他同时也对场景进行了简化,对色调进行了调整,还给唐老鸭设计了一句“台词”。经过改造的卡通形象相比原画更具张力。利希滕斯坦的早期作品清楚地表明,如果没有迪士尼和他的漫画美学,甚至如果没有年幼的戴维·利希滕斯坦,今天的波普艺术都会大不相同。

图片

罗伊 · 利希滕斯坦《米奇,瞧!》(1961年)






《波普艺术:文化符号的创意故事》


图片

作者 [英]安迪·斯图尔特·麦凯

译者 张雨轩

出版日期 20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