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茉莉花”遇到“玫瑰花” | 文明之光映照中法友谊

编者按:
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法“率先互设文化中心、互办文化年,为全球文明互鉴发挥引领作用”。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法国还将举办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借此契机,中法将在文化、旅游和体育等领域加深合作,进一步扩大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万里之遥,不以为远。文明之光,相互映照。
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大幕将启,世界的目光聚焦法国巴黎,也将中法两国文化和旅游交流推向一个高潮。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作为两个同样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化大国,一直以来,文化都是中法两国民众相知相交的最佳通路,推动着中法两国交往得以从“心”出发、双向奔赴。
高山流水,知音同行
2023年4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广州共同欣赏中国古琴演奏《高山流水》。
彩云追月得知己,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是对中法两国穿越山海、跨越历史温暖情谊的最好概括。
60年前,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打开了中西方交往合作的大门。60年来,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为国际社会树立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典范。
同为拥有璀璨文脉的东西方文明代表,在两国人民历久弥新的友谊故事中,文化从未缺席。
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互设文化中心、互办文化年的国家。
今年是北京法国文化中心成立20周年。20年来,这里早已成为中国文化连通法国文化的一座桥梁。每到周末,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会放映中法电影,许多电影一票难求。正值暑期,收藏了3万多册两国文化书籍的多媒体图书馆,成为青少年读者消夏避暑的好去处,每年还会有数千人次来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学习法语。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2002年底,位于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成立。那一年,法国青年昆汀10岁,他参加了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一堂武术讲座,由此开启了他与中国的连接。
“在那之前,我对中国武术的了解仅仅是潇洒炫酷的招式,那场活动让我学习到‘止戈为武’的武学精神,这与我曾经的认知完全不同,我也因此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更大的好奇。”20年来,昆汀参加了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很多活动,也见证了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走进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听中国之音、品中国之味、赏中国之美。
“这些讲座、展览、演出等,让我们更加真实地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消除了一些偏见和误解,也找到了两国文化上的共鸣。”昆汀说。
“在游子心中,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底气,也是我们扛在肩头的责任。”中国女孩闫然在法国旅居已逾7年,她曾作为主持人,参与“茶和天下”·雅集、“你好!中国”旅游推介会等中法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
随着活动的逐步深入,闫然观察到,越来越多的法国年轻人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并且把中国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说中文的法国朋友越来越多,春节期间法国民众也会走上街头和我们一起庆祝,休闲时间我会和法国朋友一起品中国茶、做中国菜。中国传统服饰、医药、音乐、舞蹈等,成为许多法国朋友体验外国文化的首选。”
“一系列活动使我们能够更多地相逢,巩固友谊的纽带。”法国国民议会法中友好小组主席阿洛泽说。在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动的推动下,中法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在文明交流、文明互鉴和文明共存中,夯实了两国民心相通的基础。
当“茉莉花”遇到“玫瑰花”
不久前,在塞纳河畔的艺术桥上举办的“你好!中国——送你一朵茉莉花”主题快闪活动中,法国美声音乐家安娜和埃米利安用中文唱响《茉莉花》。这是包括法国友人在内的许多外国朋友熟悉的一首中文歌。
更浪漫的是,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家喻户晓的法国歌曲同样以花为名。在中国国家大剧院本月初开幕的2024“漫步经典”系列演出上,法国香颂《玫瑰人生》的经典旋律刚刚落下最后一个音符,台下便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中华“茉莉花”与法兰西“玫瑰”相遇,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了一抹动人的芬芳。
铜镀金表壳、中央用郁金香围出圆形开光,开光处为法国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四的头像,打开机芯,可见镂雕有中国式五爪金龙的摆轮保护罩……今年4月,这件融合中法传统手工技艺和文化元素的怀表与200多件文物,登上“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的展柜,共同向观众述说着中法两国彼此尊重、相互欣赏,彼此借鉴、相互学习的交流史。
图片
▲ 姚建萍绣品《蒙娜丽莎》 受访者供图
日前在巴黎落幕的“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艺术展”上,由中国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用苏绣“乱针绣”法绣制的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珍藏的《蒙娜丽莎》,似是与之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中法两国源远流长、日益深入的交流与互鉴在一件件作品中具象呈现,推动着中法友谊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和法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许多理念是共通的。”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杨红说。今年5月,一场会聚了中法两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古都文明对话(北京——巴黎)”活动在北京和巴黎两地举办。在交流中,杨红发现,中法在遗产活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互为借鉴。“中方倡议,中法积极推进文物联合保护修复工作和世界遗产地结好等合作,实际上也是为守护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努力。”杨红说。
“来中国旅游就像回家一样”
“来中国旅游就像回家一样。”暑假来临,法国女孩露易丝开启了中国之旅,“飞机上的座位基本坐满了,我还了解到,最近中国增设了上海直飞马赛的航班,以后来往会更加方便。”
今年5月,中方宣布将对法国等多国公民短期赴华的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底。不少中国的旅游场所也推出了多语种标识、扩大认可使用的身份证件范围、多元化支付方式等更便捷的服务。一系列举措让法国游客可以更加轻松地一睹中华风采、畅游神州大地。
“包头、北京、成都、重庆、长春,大同、大连、福州、贵阳、哈尔滨,呼和浩特、杭州、海口、济南……”来自法国里昂的音乐人戴亮用歌曲记录了曾经游访过的中国城市,“中国的每个地方都给人不同的感觉,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风土人情。”
从2004年至今,戴亮一共推出了6张中文原创专辑,用越来越丰富细腻的歌词表达对中国的热爱,也将中国京剧、二胡、笛子等运用到旋律中,将中国的风景拍摄成歌曲MV。戴亮说:“音乐是共通的语言,是很好的交流渠道,我希望伴随着音乐的传播让更多人感受到我在中国真实的生活。”
和戴亮一样,越来越多到过中国的法国友人,成为中国文化和旅游的“推广使者”,架起中法人文交流的民心之桥。
2016年,法国每7个人中就有一个收看过的现象级电视节目《相约未知地带》推出了中国贵州篇,将多姿多彩的贵州风情呈现在法国观众眼前。
“从名字就能看出,当时,贵州对于大部分法国人来说还是很陌生的。”多年后,戴亮为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演唱了主题曲,他说:“现在来贵州,老外特别多。在中国不遗余力地的推广宣传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和北京、上海一样,闻名法国、名扬世界。”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中法人民的双向奔赴是青山绿水的问候,更是心与心的相约。在2024巴黎奥运会的熊熊圣火下,中法文化和旅游交流的热情再次升温,文化缘、体育缘彼此交融,文明之光映照中法友谊再上新高度。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对本文亦有帮助)
图片
▲“守正创新 继往开来—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图片展”在法国巴黎举办。  新华社记者  连 漪  摄
交流者言
王维平:法国中国琵琶艺术协会主席、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琵琶教师
我于1994年赴法国留学,获得巴黎索邦大学民族音乐学博士学位。作为一名琵琶演奏家,30年来我一直在法国传播中华文化。我与当地众多一流交响乐团及作曲家合作,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普及和公益活动,推动中国音乐走进当地公众生活。今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我参与了一系列相关文化交流活动,音乐见证着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法国观众从中西音乐文化交融互鉴的旋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更浓了。
我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教授琵琶课程多年。这里的学员年龄跨度较大,从儿童到退休人士都有,除了中国和法国,也有其他国家的学员。我在教学中采用琵琶弹唱的方式,不仅丰富了琵琶的表演形式,也让学员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诗词所蕴含的美好意境。我常选择中法具有代表性的曲目,如《玫瑰人生》与《半个月亮爬上来》,并将这两首曲目结合在一起弹唱,用音乐的魅力展现代表中法友谊的“月亮”和“玫瑰”,让东西方的浪漫情感在琵琶弦上相会,让中法友谊长存。
2024巴黎奥运会即将开幕,预祝中法两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取得佳绩。
许鸿飞: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作为一名艺术家,我有幸在法国马赛举办个人雕塑世界巡展第60站,希望以此展为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文化旅游年献礼。这次展览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让我再次认识到艺术的无界限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我愿以雕塑为桥梁,连接着两个国度的心愿,愿这份美好持续传承,愿中法友谊长存。
10年后重返法国,我深深感受到法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尊重。我的雕塑作品力图融合东西方审美理念,在这里,艺术成为一种无声的语言,跨越国界和文化的差异,让彼此的心灵得以沟通。
展览期间,我与当地的艺术家、学者进行交流,分享创作心得。这种艺术的互动不仅增进了我们之间的了解,也让我不断获得新的创作灵感。在普罗旺斯的阳光下,我的雕塑作品似乎更加生动,仿佛被这片土地的灵魂所感召。
在国际舞台上,我深切体会到艺术家的使命——不仅要创造美,更要传递文化的力量,促进文明对话。
赵晓霞:中央音乐学院古琴硕士生导师、古琴演奏家
我与法国的渊源颇深,曾多次受邀到法国进行交流演出。在中法建交50周年时,我在法国谢尔河畔塞勒市的塞纳古堡举办了两场专场音乐会。在不同文化的同台展示中,我感受到东西方艺术的碰撞与融合。
2023年,我带领40余名学生赴法国进行交流访问,并举行了一系列演出。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我们举办了专场古琴雅集音乐会,融合了茶道等文化元素,呈现中国文化的魅力,为观众带来美妙、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此外,我们还与当地一所音乐学校的师生共同在塞纳古堡举办了一场音乐会。两国学生以各自的乐器合奏,伴随着自然的风声和鸟鸣,中法两国文化在此交织,营造出一种既奇妙又浪漫的氛围。音乐无国界,我们通过音乐感受美的流动。文化的魅力胜过千言万语,让中法两国的师生更加深刻地领略到不同文化艺术的风格和特色。
对参与的学生而言,此次交流不仅使他们更加了解法国文化,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展示出年轻人的文化自信。
我非常期待即将到来的2024巴黎奥运会,也预祝2024巴黎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进一步增进中法人文交流。未来,希望古琴艺术在法国有更多和更深入的展现,用音乐为中西方人文交流搭建友谊的桥梁。
(本报记者 李荣坤 整理)
2024年7月26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当“茉莉花”遇到“玫瑰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