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通三迤】通过“三不腐”同时发力增进人民福祉

作者:梅保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以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增进民生福祉,就要整治好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实践要求,大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让群众从一个个身边问题的解决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整治问题“解民忧”,强化不敢腐的震慑。“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人民群众关心的痛点在哪儿,正风肃纪反腐的焦点就在哪儿。这就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从群众最揪心的上学就业、就医救助、住房养老等“关键小事”入手,对职能部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以及“怕慢假庸散”,要严肃追责问责。聚焦乡村全面振兴、民生痛点难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扫黑除恶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整治党员干部漠视群众利益背后的作风、贪腐问题,清除隐藏在群众身边的“苍蝇”“蝼蚁”“硕鼠”,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规范一域”震慑效果。同时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采取“快查快办严查严办”举措,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营造不敢腐的浓厚氛围。通过严肃查处一批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
 建章立制“顺民意”,扎牢不能腐的笼子。“蝇贪蚁腐”具有很强的顽固性、隐蔽性和反复性,想要彻底铲除群众身边腐败产生的土壤和温床,就要着眼抓防范、管长远、见实效,强化制度创新,形成维护群众权益的长效机制。完善“建台账、督落实、强检查、严问效”全链条闭环机制,督促严格按照群众所需抓整改,推动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果清单。群众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建立完善畅通“信、访、网、电、微”五位一体的群众监督、举报通道,通过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推动运用群众熟知易用的载体,深化基层党务、政务、村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基层小微权力运行,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诉求有人听、利益有人护,正义能伸张、公平有保障。
 警示教育“贴民情”,增强不想腐的自觉。“物必先腐,其后虫生”。治理腐败,归根到底,要强化内在因素治理,推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反腐败是长期的、经常的斗争,必须紧紧依靠群众。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腐败“很容易得手”?我们群众非常有必要知道他们惯用的伎俩,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制止和举报,甚至要掌握些“反腐败本领”,才能更好支持党和政府,搞好正风反腐工作,所以,群众也要进行反面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要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媒体宣传专项整治成效,促使群众熟悉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同时有针对性宣传保障群众权益的法律法规,促进群众依法维护正当利益,依法履行义务,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