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上海丨家门口的河,如何更加“水清清”?

圆桌话题:
优美的河湖生态环境,是保障群众健康生活和绿色发展的基础,然而,河道水质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垂钓、野泳等行为都会带来水生态难题,如何让家门口的河道“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成为市民关心话题。
本期“市民圆桌”围绕“河道水环境如何治理”,邀请了社区居民、社区干部、学生、企业代表、职能部门等近200人参与,从如何有效改善河道水质和感官、如何平衡河道亲水性和安全性、如何让公众更有效参与河道治理及监督等方面展开讨论。本次“市民圆桌”由上海市水务局指导,普陀区水务局、普陀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主办,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融媒体工作室协办。
市民议题:
1、如何改善水质和感观?
水质是河道是否健康的感性指标,也是判断河道是否健康的直接印象。不少居民反映,家门口的河道每到下雨天泵站放江时,河水就会比较浑浊,有时候还会闻到臭味。“桃浦河泵站放江后水质受到污染,会有刺鼻味道,周边居民不敢开窗,”桃浦镇居民白圣贝反映。长征镇居民方伟龙则表示,西虬江雨后会有漂浮物和垃圾,河道水质感官非常差。
除了水环境污染还有生态污染。还有居民反映,夏天的时候经常在桃浦河边散步,会看到河边有不少福寿螺,严重危害到河道的生态系统。
2、如何平衡亲水和安全?
夏日炎炎,水清岸绿的河道往往成为消暑纳凉的好去处,游泳、垂钓、观景成为不少市民选择,但在享受清凉的同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这就需要在亲水与安全之间寻找平衡点。
长寿街道居民潘璘毅反映,有不少垂钓爱好者在苏州河沿岸钓鱼,尤其在河道湾角处垂钓者最多,但钓鱼行为会对步道沿线绿化造成破坏,还存在翻越护栏等不文明行为,应该加强管理。
3、如何参与治理和监督?
上海大学外国留学生马雪燕认为,河道治理往往由相关职能部门主导,公众无法及时有效地了解和监督河流管理的过程。政府部门应建立渠道让更多人参与到水环境治理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应组织公众教育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水环境保护,特别是在“一河一策”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听取民意、汲取民智,让“一河一策”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
图片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