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婺源: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田园诗画

央广网上饶7月26日消息(记者胡斐 实习生吴滔滔 莫羽菲)日前,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探访婺源石门村绿水青山致富路”社会实践队来到江西上饶婺源,深入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在这里,队员们不仅领略了自然风光的旖旎,更通过与当地护鸟工作人员的深入交流,深刻体会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探访生态宝地,感受自然魅力
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达到346.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320.6公顷,湿地率高达92.5%。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重要的生态功能,使得它在石门村的生态保护和旅游观光方面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石门村坐落于饶河原国家湿地公园的中心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养育出一片原生态落叶乔木林,成为“鸟中大熊猫”蓝冠噪鹛的栖息地。
图片
石门村村内的蓝冠噪鹛雕塑(央广网发 王一瑶 摄)
队员们漫步在湿地公园的小径上,清澈见底的河流在两岸郁郁葱葱的林木之间宁静地延伸流淌,岸边有村民在石板上浣洗衣裳,远处有水鸟掠过水面,处处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情画意。
“我们也是慕名而来,婺源的青山绿水、稻田草地等自然风光真的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游客张女士对实践队队员如是说。
村民们都非常清楚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石门村的陈老师告诉队员,“我们一直非常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村里的环境一直很好。”
对话护鸟人,共话生态保护
蓝冠噪鹛是石门村最靓丽的一张名片,也是村民们重点保护的对象。据了解,护鸟的使命代代相传,现如今这一接力棒已经传至第四代护鸟人手中,他们致力于守护好这片鸟类的天堂。
在石门村的蓝冠噪鹛科普博物馆中,当被问及蓝冠噪鹛时,长期坚守在生态保护一线的护鸟人俞旺金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因为这种鸟头部的羽毛是蓝色的,然后它又非常喜欢啼叫,同时又属于画眉科,所以就被命名为蓝冠噪鹛。”除此之外,他对蓝冠噪鹛的生活习性、繁殖期等知识更是如数家珍,很热心地为实践队队员介绍。
图片
蓝冠噪鹛科普博物馆内,俞旺金在给实践队队员讲解(央广网发 王一瑶 摄)
近年来,石门村的美景也“火出了圈”,村里的生态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慕名前来想要一睹蓝冠噪鹛的真容。
蓝冠噪鹛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蓝冠噪鹛野生种群仅有200余只。俞旺金告诉队员们,“为了不打扰到蓝冠噪鹛,我们不能进到树林里面去,特别是4月到7月是它们的繁殖期,这时候更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谈到护鸟经历,俞旺金颇有感慨地说道,“有些游客是专程前来看蓝冠噪鹛的,如果没有看到的话,难免会有一些不理解。这时候我们护鸟员就需要向客人解释。在得到他们的理解支持后,还会让他们一起参与到护鸟行列中来。”
俞旺金对队员们说:“鸟类保护好了,生态环境好起来了,我们就能住在家门口,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
人与自然共生,实践行动相随
在采访中,护鸟人还分享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和生动的案例,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生态保护工作的艰辛。
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他们更加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更激发了他们参与生态保护的热情和决心。
环顾美丽、静谧的石门村,队员们说,“看到村民们在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生态环境,我们的内心充满深深的敬意与感动。村民们的朴素与坚定让我们更加明白,保护生态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图片
实践队队员与青少年合影(央广网发 王一瑶 摄)
随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进行,这群青年学生正成为生态保护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参与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