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遇袭案“华裔枪手”的荒唐误报:“华裔威胁论”的残酷历史与未来

全文4840字,阅读约需14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遇刺事件引发关注,枪手被证实为20岁白人男性,但《纽约邮报》网站一度误报为华裔。

02美国华裔社群对误报事件愤慨,反思美国为何会出现无端对华裔群体的猜忌。

03特朗普政府拒绝承认美国充斥着种族主义和排华因素的历史,导致亚裔在美国遭遇言语及肢体攻击的仇恨犯罪案例增加。

04由于美国政治舞台上不容易看到华人的身影,华裔在美国政治中的地位与参与相对边缘化。

05面对特朗普激化的种族矛盾,美国华裔群体需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认同和政治参与,以争取真正的尊重。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本届总统候选人特朗普遇刺事件震惊世界,枪手已被美国特勤局证实为一名20岁白人男性。然而,《纽约邮报》网站事发后第一时间却将枪手误报为“华裔”,虽在一个半小时后修改为“白人男性”,仍引起美国华裔社群愤慨。
图片
图为《纽约邮报》误报刺杀特朗普的枪手是中国人的报道,图源yahoo.com
从这一乌龙事件中,我们需要反思的是美国为何会出现无端对华裔群体的猜忌,以及在当今特朗普领导的极端民粹主义影响下,美国华裔、乃至所有非白人少数族裔即将面临什么?
让我们回顾一下,上周的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特朗普和其副手万斯都高呼:“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的“伟大”来自于什么?换句话说,美国的立国之本是什么?
美国历史的正统叙事,通常为世人所知的是1776年的《独立宣言》中“人人自由平等的美国”,是所谓的崇尚生命、自由和幸福的美国。这个版本,248年来让美国成为举世仰望的“民主”灯塔。然而,在这个版本之外,还有另外几面的美国。
图片
图源法国前总统尼古拉斯·萨科齐(Nicolas Sarkozy)于2007年在美国国会的讲话,题为:让美国重新伟大的是它能够将美国梦转化为全人类的希望
一、美国“伟大”光环后的阴影:剖析美国华裔被歧视的深层原因
虽说,特朗普时代的反移民政策因其手法严苛而为民众所熟知,但美国关门的态势并非自特朗普开始。自美国建国以来,(有目的性的)亲移民和反移民两条路线一直斗争,导致了美国周期性的反移民浪潮。在这曲折的过程中,无数血腥的事实组成了特朗普及其拥趸口中的“伟大美国”光环后的黑暗面
这是以种族压迫和反抗为主线的1619年的美国。那一年,第一批黑奴被抓来被卖到美国,无数的书和影音作品描绘了这一面的美国,如《汤姆叔叔的小屋》、《为奴13年》……
这是以驱赶、掠夺和强制同化印第安原住民为叙事主线的美国。在波澜壮阔的西进运动的另一条道上,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这是利用华工廉价劳动力修建铁路,然后转头颁布排华法案的美国。也是本文重点论述的角度。
1869年5月10日,第一条横贯大陆铁路在美国犹他州竣工。曾经需要耗时数月的危险旅程,如今可以在一周内完成,给当时四分五裂的美国带来了一场通信与经济的革命。
其中,华裔劳工承担了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包括打通内华达山脉。据信,有数百人因此丧命。但他们的经历却几乎没有被以任何形式记录下来。
然而,在这一背景下,美国转头颁布了排华法案。1882年,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成为美国联邦法律中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仅凭国籍就可以将一个移民群体拒之门外的主要联邦立法。
十九世纪后期,美国人将迅速增长的移民人口视为对其生计的威胁,针对中国人的种族紧张局势随之升级。这些情绪激起了白人对中国人的持续暴力和有组织攻击,并表现为立法反华。上述提到的1882法案虽然允许中国商人、学生、外交官获得入境许可,但禁止了中国劳工进入美国。虽然该法案被号称用以“保护美国经济免受移民引起的工资低迷”,但是并没有其他除华人外的任何民族受到限制。在当时的美国移民比例中,华人只占被批准总数的4.4%,而来自欧洲的移民占了高达94%。
图片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加拿大华裔历史纪要档案。图片内容为“白人移民被热情接纳,而来自东方的移民(包括中国人)被拦在外面”
在排华法案的影响下,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被禁止移民到美国,那些离开中国来到美国工作的男人,需要冒着被驱逐出境的危险才能与家人团聚。直到1943年,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结盟,美国不得不表现出对中国的友善和公平,排华法案才被废除。
图片
插画家:Valerie Chiang;画中用到的图源自:Frances Benjamin Johnston / Library of Congress(美国国会图书馆) / Corbis / Getty (美国盖帝图像有限公司)
我们再回看疫情期间,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因把Covid-19称作“中国病毒”而沾沾自喜。这直接导致了疫情期间,亚裔在美国遭遇言语及肢体攻击的仇恨犯罪案例(hate crime)增加。
将视野放到美国华人群体所受到的歧视与压迫之外,美国曾经和延续至今的系统性种族压迫,到今天都是一个致命的话题。这些历史先于特朗普而存在,现在有了权势熏天的特朗普为它代言,变得更加危险。
当下特朗普政府拒绝承认美国充斥着种族主义和排华因素的历史,许多州的教育改革也撤销了大量对于种族主义反思和批判的相关课程(critical race theory)。这些课程的核心观点包括但不限于:
“白人至上的意识形态主导着美国社会”,“白人是‘压迫者’,有色人种是‘被压迫者’”;
“白人至上和种族歧视是少数族裔在美国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严重落后的主要原因”;
“白人,尤其是白人男性应该为自己是白人所拥有的白人特权 感到内疚,并应该为少数族裔所受到的歧视发声。”
在否认种族不平等之外,当下悬而未决的2025计划为美国对内的种族矛盾和仇恨带来了更多的催化剂。
2025计划(Project 2025),由保守派团体负责人保罗·丹斯(Paul Dans)组织。在接受ABC时事节目《四角方圆》(Four Corners)采访时,丹斯表示他已经准备好了一份详细“作战计划”如果特朗普在今年11月美国大选中获胜重新掌权,该计划将保证他将有一支至少一万人的“部队”供他调遣,帮助他摧毁他的政治异见者。并且,特朗普将有权援引《叛乱法》来镇压所有异见者的抗议活动。
在特朗普看来,他的政治对手就是那些阻挠他第一任期议程的、由不向公众露面的公务员组成的联邦官员。他的愿景是:自己在成为总统后,能够通过官僚机构推进自己的议程,而不受非经选举产生的联邦官员的阻碍,从而全面推进以反移民政策为代表的一系列“特朗普”政策
图片
图源美国新闻媒体Democracy Docket,由Marc Elias制作
二、“自己人吃饱穿暖为先”:特朗普2025计划下被当作替罪羊的华人群体
谁是2025计划的宠儿?是白人基督教群体。2025计划相信,美国由基督教所定义,并指出:“宗教信仰和精神信仰是全世界最大的幸福源泉,”,“移民进入美国的标准应该是此人是否“接受以色列的上帝、法律和对历史的理解”——这一信念,进一步挤压了少数族裔在美国的生存空间。
图片
特朗普推销的《上帝祝福美国 圣经》(God Bless the USA Bible),该“圣经”包括《上帝祝福美国》歌曲、《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对国旗宣效忠誓言》。
特朗普对于白人基督教群体特权地位的强调,应和了特朗普团队竞选策略中被放大的、美国另一个“弱势群体”的故事。
在少数族裔血泪史的另一面,还有另一个充斥着底层白人的喧嚣的美国。这个美国的世相,是许多学者的研究对象——“白垃圾”,是万斯笔下的东部肯塔基州的“红脖子”,是近几十年从中产阶层跌落到底层的铁锈带工人。
他们的故事,被特朗普竞选团队策略性地放大,让美国立国之本和正统叙事由向外关照的普世价值“向内转型”,变成如今的“自己人吃饱穿暖”为先。
那么,在特朗普极端民粹主义的叙事中,谁是“他人”?谁是“敌人”?谁是“威胁”?
——是难民,尤其是那些因为美国主导或者参与战争而流离失所的人,他们不再被认为值得美国去“拯救”和接纳。
——是所有已经定居在美国的少数族裔,是华人,是“可能拖家带口架空美国”的穆斯林群体和西语族裔(以特朗普想靠建墙拦截的墨西哥人为代表),是被指控利用了美国平权运动的黑人群体,是被夺走家园的印第安人……
是一切被特朗普政府指控或暗示“偷走了”美国的人。
他的底层故事,巧妙地把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不公平分配的讨论便捷地转移到种族问题,倾轧了生存空间本就很小的其他少数族裔,并将其作为一种旨在离间下层阶级和工人阶级选民的策略。
图片
图源美国盖帝图像公司GETTY IMAGES 与 UNIVERSAL HISTORY ARCHIVE
特朗普煽动的种族仇恨,对于在美华人生存境况的影响是巨大的。
根据纽约时报中文报的采访,一位叫陶晴的华人移民表示,在移民美国之前,她曾经在广州的美国领事馆工作过一段时间。在提到特朗普执政的四年里中美发生的变化时,她说,可以明显感受到特朗普许多充满种族歧视意味的言论对美国人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2018年,她和丈夫在旧金山找旅馆的时候被人踢行李箱,并用非常侮辱性的言语骂“滚回你自己的国家”。她说:“我在美领馆的朋友都说,之前美方人员和中方人员之间相处非常融洽,经常一起活动;现在,就有种互不相关的感觉了。”
最近笔者观察到另一件让人心寒的事件。微博名为“isekisi里的旋转小字”的用户记录了今年7月13日在纽约久石让演奏会上被白人男性种族歧视、被暴力威胁以及被辱骂chink(英文对华人种族歧视和侮辱用语)的经过。坐在ta后排的一家白人(中的男性)先是洋洋得意,表示只有皮克斯动画公司(一家美国动画公司)的帮助才能让吉卜力(一家日本动画工作室)的作品获得成功,并且嘲弄在场的亚洲人。在博主对他们侮辱性的言语表示抗议之后,其中一位指责:就是你们这样(中国人)的人策划暗杀特朗普。
可以说,特朗普的气焰,显然成为了种族主义者明目张胆对少数族裔欺压的底气。
三、华裔:美国政治的边缘群体
在特朗普对于种族矛盾的煽动之外,美国华人之所以容易成为“替罪羊”(包括在特朗普遇刺案后被《纽约时报》误报“枪手是华人”)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美国的政治舞台上不容易看到华人的身影
1965 年,伴随着美国废除《排华法案》,以及国会通过了《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允许华人加入美国国籍,华人在美国的合法地位得到了承认,这一系列法律也为华人参政扫清了法理上的障碍。此后,美国华人中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在主流社会具有一定活动能力的精英分子开始通过个人奋斗进入美国政坛。华人虽然是美国最大的亚裔群体,人口有350 多万,其中拥有选举权的大约为 210 万,但这个人数在全美 2.2 亿选民中只占到不到 1%。
在2024年7月美国之声(Voice of America)对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的副行政总长,即将角逐马里兰第15选区的众议员席位的齐丽丽采访中,她针对华裔在美国边缘化的现状提出了见解:
“华人对美国的科学发展、经济进步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华人总归是美国人眼中的少数族裔,与西方文化观念也有许多差异,所以美国社会对华人的总体认可度并不高,一有风吹草动,华人往往成为受害者。”由此,美国社会对华人在文化融入程度、对美国国家安全带来威胁多方面的低评价与低认可度,让美国社会对华人从政的支持率与信任度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另一个对在美华裔困难处境的例证是,长期以来,美国将移民和归化的华裔科学家视为“永远的怀疑对象”:FBI自1960年代末展开了一项针对居住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和学生的机密项目,在该项目中有至少数百人遭到监视。该计划至少持续到1978年。该计划的目标包括几位著名的科学家和学者,最著名的是物理学家田长霖,他后来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长。
虽然这种监视和怀疑一度在90年代有所降温,但随着川普时代与中国紧张关系加剧,相关指控又开始激增。
图片
FBI自1960年代末展开的、针对居住在美国的数百名华裔科学家和学生的机密监视项目
2018年美国司法部的国家安全部门发起了一项名为 “中国倡议”(China Initiative)的专项行动,旨在打击知识产权盗窃行为。美国联邦调查局表示,它的调查重点由经济间谍犯罪转向大学校园,正在全美50个州展开逾1000项工业间谍活动调查,其中绝大多数涉及华裔。
华裔人口增长很快、口袋里的钱也多,人均收入高,但经济上的能力并没有转化为政治上的影响力。华裔普遍政治冷感,但政治的本质是一个分配利益的过程,“你不理政治、政治就会来理你”。
结语:美国华裔的政治地位与参与,何去何从
虽然“人人自由平等”的“美国梦”的概念一直都有,但这个梦明显并不是对每个族群都平等地开放。尤其在当下,特朗普的气焰,显然成为了种族主义者明目张胆对少数族裔欺压的底气。
而在困境重重的少数族裔中,华裔对自己的困境相对更加沉默。相比于非裔与拉丁裔,华裔群体受到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也更大。
一方面,这重重困境可能是美国华人政治意识“觉醒”、决定走向政坛为自己发声和获取利益分配的机遇;另一方面,在特朗普激化的种族矛盾与其反复强调的“美国优先”背景下,美国华裔群体的文化与身份认知和归属也许会走向更加的不自洽
而这种不自洽与扭曲感,可能会对美国华裔的政治参与带来负面影响。
在特朗普执政环境下,部分美国华裔群体以更加积极迎合美国白人主导“主流政治”的方式,通过成为“模范公民”来短暂地获得稍微更体面的生存空间。
但在笔者看来,这也并非长久之计。对系统性种族歧视无条件地退让与妥协,以及在中美冲突背景下,将自己的华人身份视为房间里的大象,并不能让华裔群体受到真正的尊重,也更加会激化华裔群体与其他少数族裔之间的矛盾,最终让华人群体持续地成为替罪羊。而这种退让与妥协,以及不自洽与自我厌恶的情绪,不免会延续新冠疫情时特朗普“中国病毒论”对华裔群体带来的仇恨攻击,以及特朗普险些遇刺后美国媒体第一时间对华人群体的指控。
图片
图像来源: Ringo Chiu/Zuma/picture-all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