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天马山 看沪上奇观

早上海志愿者
天马山,这次到佘山镇宣讲途中路过,仔细一想,已经二十多年没有登山了,顿时产生找机会上山的念想。过了盛夏进入秋天季节,值此2023上海佘山森林旅游节之际,终于与家人一起再登天马山。天马山,人文历史悠久,为松郡九峰中第八山。位于松江佘山西南10公里,距松江新城区11公里。主峰海拔98.2余米,山势巍峨险峻陡峭,境内森林繁茂,为上海市海拔最高地点,也是佘山九峰十二山中山林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一座山。有南北两峰,形如天马,故名。天马山黑松、油桐、毛竹等郁郁成林。是松江一处“大隐于市”的静谧之地。
图片
相传春秋吴国干将铸剑于此。据元代杨维桢《干山志》中记:“世传夫差冢干将其山”。又据旧《图经》记,有干姓者居此;《圆智寺记》中也谓山后皆干姓所有,故天马山别名干山。松江先贤施绍莘称松江“分秀于天目得其骨,借润于震泽得其肤”。在九峰三泖,水肤山骨的松江大地,天马山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一代又一代骚人墨客驻足其间,流连忘返。
图片
看剑亭,元杨维桢所筑,以求干将剑。
图片
天马山名胜古迹不少,这里的一丘一壑、一草一木、一瓦一石、一亭一塔,无不凝结着历史文化的结晶,存系着云间乃至整个江南文化的传承。
图片
天马山间有一护珠塔,是天马山最著名的地标建筑。矗立千年,斜而不倒,堪称奇迹。经测定,塔身轴心线向东南偏出2.27米,倾斜度达6°51′52″,倾斜度大于世界名胜比萨斜塔,号称“天下第一斜塔”。 已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斜塔候选世界纪录。不少观光客到天马山,就是要看上海这一大奇观。
图片
护珠塔始建宋代,系宋元丰二年(1079年)横云里人许大全建,至今已有940余年的历史。南宋绍兴七年(1137),宋高宗以西域所献五色佛舍利及一领银甲,赐御前银甲将军、两浙秀州路招抚使周文达。绍兴二十七年(1157),周氏建塔藏珠,故名。传说舍利珠常闪五色光芒,故又名“宝光塔”。
图片
护珠塔前有一棵银杏古树,相传为元代奉使宣抚周显手植,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分枝呈龙爪状,向西扑抱,树冠阔大,虽经历风雨,仍然蓬勃生长。古银杏,默默守护着这座古塔。古塔古树,比邻相伴,四季轮回,写尽春秋。见证着松江的一个个春夏秋冬和每一个日出日落。   
图片
在天马山东麓,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狭窄小路,林荫夹道,远离尘嚣,静谧清幽。在600多年前,这条路的尽头成了诸暨杨维桢、钱塘钱惟善和华亭陆居仁三位隐居松江的文人高士的长眠之地。三高士墓坐落于此,三墓毗连,东南为杨维桢墓,西边为陆居仁墓,北边为钱唯善。明初松江府知府何赐为之立碑,明万历12年(公元1584年),华亭知县陈秉浩为之封土修墓,并立“三高士碑”。寂寂干山麓,萧萧高士坟。肖风吹绿竹,峻节媲三君。
图片
万年灵山,千载文脉。天马山是沪上少为人知的佛道并存的名山胜地。天马山幽静的环境、宗教的氛围,很早便开始形成了文人雅士向往之地。据记载,东汉建安年间(196~219年),天马山下曾居住过被封为华亭侯的吴国大将军陆逊,陆逊的孙子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陆云两兄弟也曾居此。晚唐时,大诗人陆龟蒙到过天马山......沧海桑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