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季“那些不一样的年华——中山故事会”致敬医学前辈

“我的导师指引我成为一名受人民欢迎的好医生”,“我对父亲的‘不满’渐渐化为了理解”,“母亲对中山的热爱甚至超越了对子女的情感”——这些真挚的话语,汇聚自院士的弟子、医务人员的后代。昨日,他们汇聚一堂,共同为“新中山人”讲述一段段传承不息的“中山老故事”。
图片
中山医院供图
7月26日,以“何以中山:回望历史,谱写新篇”为主题的第六季“那些不一样的年华——中山故事会”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新职工培训会上如期举行。活动回溯历史长河,向医学前辈致敬,同时激发医务职工不忘从医初心,牢记行医使命。
会上,中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建英教授向新职工们介绍了中山医院的建院历史和整体情况。她表示,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设立于上海的第一所真正的“中国人的医院”,中山医院自1937年建院至今,已发展成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批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而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一代代中山人的努力。希望新职工们能够从前辈们砥砺前行的故事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服务水平,致力于成为一名有道德、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医务工作者。
据党委副书记李耘介绍,“中山故事会”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通过一个半小时的嘉宾讲述和现场交流,让新职工初步了解中山文化的内涵,感受奋斗与坚守的力量,更深入、直观地理解“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
今年的故事会围绕陈灏珠院士、陈中伟院士的故事展开。
陈灏珠院士,我国心脏病学领域的第一位院士,毕生致力于心脏疾病的研究与治疗。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陈院士在心血管病领域取得了许多里程碑式的成就,为推动我国心血管病诊疗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谈及陈院士,其女儿、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专项基金主任陈芸女士饱含热泪,她深情回忆道:“父亲总是忙碌于他的医学事业,几乎未曾参加过我们的家长会。小时候,我们对他的缺席感到些许‘不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理解了他,他是一位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的杰出医生。我们为拥有这样一位父亲而深感自豪。”
张真中、曲亚男、黎音亮三位医学后辈,曾得到陈院士的亲自指导。他们通过诗朗诵和演讲,深情追忆了陈院士的一生,为大家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卷。其中,“吾不能为良相,必为良医,以医可以救人也。”展现了陈院士的医者仁心;“中国心血管病医疗发展一定要自力更生,勇于创新。”体现了他的坚定信念与不懈追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则表达了他对医学事业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景。
陈中伟院士,被誉为“断肢再植”之父,更是世界显微外科三大奠基人之一。1984年,他曾担任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骨科主任。
作为陈院士的学生及现任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教授分享了一段感人的往事。二十多年前,当董健还是一名副主任医师时,他邀请陈院士共同参与一例复杂的脊柱肿瘤手术。陈院士不仅欣然接受邀请,更提出让董医生主刀,自己则担任助手,以实际行动示范了医者的谦逊与无私。董健教授深受启发,立志要像陈院士一样,成为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好医生。
同样作为陈中伟院士的得意门生,现任厦门医院骨科执行主任、中山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的陈增淦也回忆起了导师的教诲。他提到,陈院士总是教导学生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并在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在手术带教中,陈院士从来都是不吝赐教,悉心指导年轻医生,他的严谨和谦逊让我受益终身。”
而曾被陈中伟院士救治过的患者赵女士更是感慨万千。她表示,是陈院士将她从一个腿部严重残疾的人,变成了能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普通人。她感激地说:“遇到陈院士这样的贵人,才让我有了新的人生。”
两位陈院士无疑是医学界璀璨的星辰,他们不仅代表着中山人严谨、求实、团结、奉献、创新、关爱的精神,更是中山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1937年至今,更多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前辈们,凭借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共同推动着医院的持续发展与壮大。
1948年,谭曼丽考入中山医院附设高级护士学校,成为中山护校的第二届毕业生。她的女儿朱沁慧,作为一位在“中山托儿所”长大的“医二代”,她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在朱女士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晚归,这个谜团直到不久前翻阅母亲遗物中的一本工作手札时才得以解开。原来,母亲多年来坚持最后一个下班,是为了确保带教学生的工作毫无疏漏。作为带教老师,她甚至用自己的手臂让学生练习扎针,以确保学生能够精准掌握技术。朱女士动情地说:“我的妈妈对中山的热爱,甚至超过了对我们子女的爱。”因此,她决定向中山医院院史博物馆捐赠20余件实物,希望以此方式让作为第一代中山护理人的母亲能够“重返故园”,为后来者留下宝贵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财富。
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齐璐璐介绍道:“‘那段不一样的年华——中山故事会’不仅是中山医院每年新职工培训活动中的‘精品课程’,更是医院重要的思政文化品牌活动。自2019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季。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活动在去年荣获‘第二届新时代上海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优秀工作案例’殊荣,这是对我们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激励。”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