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庸遇见弗洛伊德》作者居正:两次来济南,不变的是人文精神,变化的是城市建设

金庸群侠背后的心理学——《当金庸遇见弗洛伊德》新书发布会暨交流会,7月27日上午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济南展区亮相。《当金庸遇见弗洛伊德》的作者居正是资深心理咨询师,这本新书就是他通过多年以来从事心理学研究的经验,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分析与解读金庸武侠小说中人物心理的书。作者居正先为读者分享了此书的创作契机和创作思路,又解答了读者的提问,并进行了签售活动。

图片

《当金庸遇见弗洛伊德》一书共38篇心理分析文章,分析金庸武侠人物40余位,分为爱情、成长、养育、创伤以及其他五大板块。居正表示:“《当金庸遇见弗洛伊德》是一本中西结合的书,也是一本科学与文学结合的书。读者拿到此书后,不需要从头开始翻,可以先翻翻目录,感觉自己对哪个人物比较熟悉,或者比较感兴趣,就可以选择这个人物开始看”。

居正用“射雕三部曲”第三部《倚天屠龙记》中的主角张无忌为例,今天的很多读者和观众给张无忌贴上“渣男”的标签,但居正认为,金庸武侠世界中的“渣男”有很多,《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天龙八部》里的段正淳,言行举止都比张无忌要“渣”很多,但是形容这些人物时,大家不会率先提到“渣男”一词。“大家之所以认为张无忌更‘渣’,我们用心理学的眼光去看,张无忌是一个犹犹豫豫的人,有着温吞水一样的性格。比起之前几部作品中的主角郭靖和杨过,张无忌身上缺少大侠风范,更接近普通人,他性格软弱,常被环境形势裹挟前行,没有自己的主见。尤其是他对待赵敏、周芷若、小昭、殷离四位女子的态度犹豫不决,迟迟无法作出抉择。”

图片

居正认为,这与张无忌的童年创伤有很大关系:“张无忌从小亲眼见过他的父亲母亲自杀,我们共情一下,当一个人目睹这样的巨大创伤和打击后,他会去寻找这个创伤产生的原因,寻找这一切痛苦的起源是什么——那就是选择。我们很多人,一生都在作出选择。比如选择大学的专业,工作以后选择就业的方向,选择与什么人走进婚姻……选择是很痛苦的事,无论是别人为你作出选择,还是自己作出选择。因为选了A就必须放弃B,但凡选择就要有放弃。”居正分析:“张无忌的痛苦就是选择,因为他见过选择的代价是什么,他的父母选择大义,牺牲的就是自己。所以张无忌一生很少自己作出选择,他都是被动接受选择。”

之后,居正又以郭靖和黄蓉两个经典人物的女儿郭襄为例,进行分享。在很多版本的金庸影视作品中,郭襄都是一个备受观众喜爱的角色。16岁时候认识36岁的杨过,就像一个初入社会的纯情少女认识了一个又帅又有能力的大侠,一见倾心,直至她40岁出家的时候,一个人最好的时光都给了一个人,这是一个大坑。她为什么没有迷途知返?她所做一切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居正认为,这与郭襄早年的创伤有关。她一出生就被李莫愁、杨过带走,喝过豹奶和米粥,就是没有喝过母乳,多次遇险生死一线,这种被抛弃的感觉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深刻地印记在无意识中,导致郭襄认为自己只要足够优秀就不会再面临抛弃,她也希望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寻求到高质量的依恋关系,那是她年幼时父母没有给予的。

图片

在活动现场,有读者表示,她看过此书以后,决定重读《倚天屠龙记》:小时候看金庸,往往注意力放在热热闹闹的情节,现在看金庸,更能把注意力放在一位位有血有肉的人物上。

在活动最后,居正接受了新黄河记者的专访。提起为什么选择金庸武侠人物来分析,而没有选择其他武侠小说,居正表示,金庸武侠是所有武侠小说中最值得分析的:“在做临床心理分析的时候,我们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了解一个人,甚至这个人的家族,因为一个人的身上往往带着他家族其他人的影子。曾经有人让我分析古龙,我也很喜欢古龙小说中的人物,例如李寻欢。但是古龙的人物是一种插片式塑造,而金庸的人物是严肃塑造。例如,金庸书中对张无忌的描述,张无忌初恋就遇到渣女,他遭到背叛,在昆仑山里独处了几年,认识了4位女性。甚至他出生之前的故事都有,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发展是怎样的,这就更加适合做心理分析”。

提起此次受济南出版社邀请,来到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居正感触颇多,能够来到济南分享自己的新书,居正十分高兴。他说,“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济南了,第一次是2018年与家人来济南游玩。两次来济南不变的感受就是济南的人文精神,变化的感受就是济南的城市建设。”

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于2024年7月26日至29日在济南市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会期4天。

记者:邢媛 编辑:曹梦佳 摄影:邢媛 摄像:邢媛 校对:李莉 剪辑:迟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