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读 | 大地倚在河畔,水声轻说变幻

图片
今年仲夏,巴黎奥运会如约而至。这一次,法国人不仅把赛场开进了皇家花园,还把开幕式搬到了塞纳河上,可以说是相当chill。
图片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运动员塞纳河巡游。图/cfp
其实,不在体育场办开幕式并不是本届奥运会的首创。2010年,广州亚运会就把开幕式开在了珠江上,主会场在珠江口的海心沙岛上。彼时的海心沙尚且还是一座无名小岛,岛上只有几家小厂。
广州亚运会的运动员珠江巡游。视频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车超进
曾任广州亚组委庆典和文化活动部部长的何继青这样回忆道:从最初的招投标到方案选定,广州亚运会的选址都是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这座由世界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体育场,承办了第九届全运会的开幕式。2008年底,广东省委、省政府在研究亚运会开幕式时,提出了大胆的设想:突破常规,在珠江上办开幕式!
图片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在海心沙举行。图/中新网
广州与巴黎,两座城市都临水而建,也都选择了在水上办开幕式,因为塞纳河与珠江同样流淌着无数的光荣与梦想。
图片
美国作家海明威有一部描写巴黎生活的随笔集,英文名字叫“A Moveable Feast”,一般国内版本的翻译是“流动的盛宴”,可以说到达了翻译里“信达雅”的水准。而这次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水上舞台的部分就恰似一场流动的盛宴,随着行云流水的音符,法国历史、文化的各种元素于两岸的建筑上飘流直下,顺着塞纳河水涌向点燃奥运圣火的广场。
图片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主舞台。图/cfp
作为巴洛克艺术的大本营法国,在此次开幕式音乐里却没有过多使用巴洛克音乐。出现在开幕式上最多的是印象派音乐,它是诞生于19世纪末法国的浪漫情调。
印象派音乐就和印象派绘画一样,善于捕捉瞬息间的感觉,它善用短调如抑扬顿挫的颂咏,多样的复节拍如多股气流在喉间涌动上升,琴键化作人类情绪化的吐息,让音节更加松散而灵巧,再由管弦乐加入和声,如此的丰富、多变而灵动,既存于此时此刻又不会被时间所磨灭。它很好地诠释了巴黎这座经历过无数的革命、战争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立风格的城市所具有的优雅、闲适、丰饶以及现代。
图片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巡游。图/新华社发(POOL照片/OBS供图)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法国作曲家圣·桑的《骷髅圆舞曲》被作为背景音乐在塞纳河上袅袅回旋。他是为法国古典主义音乐奏响谢幕曲的人,也是法国浪漫主义音乐序幕的揭幕者。在圣·桑之后,扬起法国学院派音乐大旗的印象派音乐被一首接一首地在塞纳河上奏响,传颂着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德彪西、拉威尔、保罗·杜卡……
图片
保罗•杜卡(中间)与冼星海(一排右二)。图/封面新闻
值得一提的是保罗•杜卡,他遵循严谨的学院派风格,让集体精神在合唱或歌剧的调度上接近于一个小小社会组织的协调程度,然而本届奥运会开幕式仅选用了他最知名的作品《小法师》,曲风灵动而诙谐。
他和中国有着颇深的渊源。作为优秀的音乐教育家,他是冼星海留法时的老师之一。冼星海,我国著名音乐家,祖籍广州番禺。冼星海将革命之都狂飙猛进的行进速度带回了古老的祖国,在浩浩汤汤的母亲河上掀起了东方的巨浪。位于广州的星海音乐学院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图片
德国音乐家霍普德曼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另一位德国哲学家谢林则说,建筑是凝固的乐章。印象派音乐穿越了时光,像一位宽容的绅士注目着塞纳河左岸新时代的象征—— 埃菲尔铁塔和不计其数的咖啡馆,以及右岸古老的花岗岩建筑。
塞纳河右岸,艺术之都的万华殿当然是卢浮宫,用绝对的对称结构象征权威,是法国巴洛克建筑的顶峰之作。美第奇家族的后代将亚平宁半岛的世俗之美引入了欧洲大陆的中心。亨利四世,波旁王朝的开创者,以举国之力扩建了卢浮宫这座被艺术品精心装饰的皇宫,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而亨利四世的女人们也成为其中的瑰宝。加布里埃尔姐妹的画像安静地卧于卢浮宫的另一角,而她们也神奇地出现在今天巴黎奥运会的开幕式中,被做成漫画式的人物背景牌安装在塞纳河之上。
图片
加布里埃尔姐妹画像被制作成了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布景之一。图/cfp
时代更迭,卢浮宫里的主人不断变化着模样,卢浮宫也被不断扩建。在路易十四时代,以太阳王自居的法国国王修建了阿波罗画廊,用纯粹的黄金装饰。大革命时代,阿波罗画廊曾经作为教育民众的阵地,雅克·路易·大卫的画作像宣传画般鼓舞人心。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荷拉斯兄弟的誓言》,表现两家兄弟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如今仍悬挂在卢浮宫最显眼的展位。
图片
《荷拉斯兄弟的誓言》。图/搜狐艺术
卢浮宫,这座艺术殿堂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也擦出了夺目的火花。
上世纪80年代,出生于广州的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主持设计了玻璃金字塔,为当代卢浮宫博物馆的又一次扩建增添了现代元素。把金字塔造成玻璃,不仅为新扩建部分打造了更通透的视觉空间,而且解决了照明问题,在当时是一项创举。2019年5月,贝聿铭逝世,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发布新闻公报这样评价他:“贝聿铭的贡献是给卢浮宫设计了心脏和肺。”
图片
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图/cfp
上世纪80年代,广州开始以“花城”的名字响彻全国,花园酒店就诞生在这个年代,而它也是贝聿铭为他的出生地广州设计的唯一一座建筑。
“花园”是酒店的设计意念,让它成为真正的“花园”是2.1万平方米的园林面积,花园酒店因此成为当时国内拥有最大规模绿化园林的酒店之一。酒店Y字形的主楼从空中俯瞰就像一朵盛放的花;从地面仰望,它高耸入云,挺拔如木棉。木棉是广州的市花,也是花园酒店的形象,象征了酒店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如木棉般高昂挺拔。
图片
花园酒店外观。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善于运用玻璃的贝聿铭,在花园酒店正门再次尝试了用玻璃材质做了西方建筑式样的圆拱形雨篷,用金属条纵横组成方格天顶,每块都嵌上玻璃砖,光线透过1320块玻璃砖折射下,酒店璀璨夺目。当然花园酒店还有别的设计师参与,才有了如今的模样。
图片
法国的建筑艺术也影响了远在千万里之外的广州。
20世纪初,一股爱国青年踏出国门开眼看世界的潮流将大批中国留学生推向了当时欧洲的文化中心——法国。出生于东莞的林克明,先后在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和里昂建筑工程学院学习。林克明留学法国期间,正是欧洲现代主义实验逐渐进入高潮的时期:20世纪初,未来派、风格派、构成主义、表现主义等新艺术流派层出不穷,丰富多样的艺术环境熏陶了林克明。
图片
里昂中法大学遗址校园中广州市政府2014年赠送的雕像,左三为1922年注册的林克明。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静
作为中国第一代建筑师,20世纪的中国建筑界有“北梁南林”的说法,“梁”指梁思成,而“林”就是指林克明。回国后的林克明在广州留下了许多建筑佳作,如中山大学、中山图书馆、广州火车站等,它们至今仍是广州的地标。
中山图书馆分部是林克明到广州后第一个着手进行的设计项目。中山图书馆文德路分部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全座上盖,绿油瓦脊,有瓦龙、瓦狗,图书馆的天面用中国传统的亭阁式,纵横错杂,它由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捐款兴建,是广州近代第一座专设的公共图书馆,建得仿佛中国古典宫殿般的庄严瑰丽。
图片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文德路分部。图/省图官网
众所周知,如今的巴黎呈现出来的仍然是19世纪中期最终成型的对称布局。而现代城市及建筑并不都遵循这个传统。
图片
巴黎中轴线。图/cfp
图片
今年巴黎主火炬热气球航路起点——杜乐丽花园也呈对称结构。图/cfp
蓬皮杜艺术中心,用纤细的钢筋穿插组合而成后现代美术馆,是巴黎的三大艺术博物馆之一,展示着向传统挑战的先驱者们的冒险经历。公共图书馆对外免费开放,而艺术中心外的广场则是大众休憩的场所。蓬皮杜艺术中心成为继埃菲尔铁塔之后法国后工业设计新的规范,剔除了洛可可的暧昧旖旎和巴洛克的繁复对称,超脱新古典主义的平静祥和,和装饰主义进行完全切割,将骨架完全暴露,袒露一切,化繁为简,绝对唯物,真正亲民。
图片
蓬皮杜艺术中心。图/蓬皮杜官网
时光不曾为任何一人停留,而建筑从诞生起却如同被赋予了生命,在斗转星移的时代变迁中屹立不朽。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巡游的船只在塞纳河上驶过,6公里的航程从奥斯特里茨桥出发,绕过城市中心的圣路易岛和西岱岛,路过数座奥运会的举办场所——协和广场城市公园、荣军院广场、大皇宫,最后在埃菲尔铁塔附近的耶纳桥停下。
图片
巴黎奥运会运动员游船巡游。图/cfp
2010年广州亚运会把“珠江巡游”作为开幕式的开端,由45艘彩船载着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及技术官员代表,在巡游头船“南海”神号的引领下,从珠江广州段西的白鹅潭出发到海心沙主舞台水域,绵延9.3公里,沿途经过人民桥—解放桥—海珠桥—江湾大桥—海印桥—广州大桥,横跨珠江6座大桥。
巡游的45艘彩船经过精心的装扮,船头以岭南花卉——木棉花造型托起各代表团旗帜;船身用LED灯带勾勒出各国家及地区的城市风貌;船尾统一造型装饰,在巡游过程中,LED灯不断变化红帆、白帆、灯笼、木棉花、和平鸽、广州亚运会会徽等图案和色彩,犹如一场绚烂的赛博朋克水上花市。
图片
广州亚运会运动员彩船珠江巡游。图/中新网
在珠江巡游中,珠江两岸设置了洲头咀公园、西堤码头、天字码头、大元帅府码头、大沙头码头、星海音乐厅江岸边、中大北门码头7个表演互动点,一条黄金岸线串起了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过去与今天。
巴黎塞纳河的两岸遍布法国文化的象征,而广州的珠江两岸同样充满传奇。
沿着黄金岸线,从西堤码头下船,来到沙面,曾经是民国时期法国驻广州领事馆,如今已作为广东外事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也是全国首家地方公益性外事专题博物馆。整体外观是巴洛克式,建有内院,‌主楼建成了中式回廊,柱头则是罗马柱,将中西之美融为一体。
图片
广东外事博物馆(原法国驻广州领事馆)。图/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顺着古老的骑楼,百年老街一德路还有一座石室圣心大教堂,它由法国人设计、中国工匠建造,修了25年,用数万花岗岩建成。它和巴黎圣母院一样,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的哥特教堂之一,拥有“东方巴黎圣母院”之美誉。石室圣心大教堂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元素,楼顶的出水口采用了中国的狮子造型,地板由广东大阶砖铺成,大门上则雕刻着广式木雕。
图片
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图/广东建设报
珠江两岸的CBD,一边是于1985年建区,已经屹立了近40年,代表了改革开放以后广州飞速发展的天河区,这里连续多年居于全国“百强区”第二名(综合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2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暨2022赛迪百强区》《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3)》等报告);另一边是海珠区琶洲板块,这里不仅孕育了黄埔古港的贸易文化,而今更带着“世界一流数字经济示范区”的愿景,承载有着60多年历史的国际商贸第一展—— 广交会驶向未来。
图片
广州CBD。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 通讯员:华轩
绿波春水向东流,巴黎、广州,风行水上,两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在东西文明的交融中终成一代风流。
图片
引用及参考
·《从体育场搬到了珠江出海口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开先河》,潮新闻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第一部分“珠江巡游”开始》,中国新闻网
·《102岁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生于广州,背诗要用广东话》,南方都市报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冼星海部分
图片
出品/广州日报媒重点实验室
总策划/毕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赵小满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