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三所在漳州古雷海域发现毗邻沙珊瑚,为福建省首次记录

海峡导报7月31日讯(记者 陈婧琳 沈华铃 通讯员 郑新庆)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漳州古雷海域对造礁珊瑚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在菜屿列岛首次发现1个福建省造礁珊瑚新记录种——毗邻沙珊瑚。
图片
据悉,世界上造礁珊瑚有1000余种,截至2023年4月,中国已发现约445种。自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后,所有的造礁珊瑚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传统上认为,福建省东山海域是我国造礁珊瑚群落分布的最北缘,但一直无人探明东山以北海域是否存在较大规模的造礁珊瑚群落。今年6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珊瑚礁保护修复的通知》印发,强调开展全国珊瑚礁生态系统现状调查评估。随即,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峡西岸海岛海岸带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珊瑚研究团队对古雷海域的造礁珊瑚群落进行了初步调查摸底,结果令人欣喜——发现了5个造礁珊瑚物种——毗邻沙珊瑚、斯氏伯孔珊瑚、标准盘星珊瑚、盾形陀螺珊瑚、锯齿刺星珊瑚。其中,毗邻沙珊瑚为福建省新记录种。
该珊瑚研究团队的学科带头人郑新庆研究员介绍,本次调查是首次在福建省范围内发现毗邻沙珊瑚。该珊瑚群体呈扁平丛状,基部分枝宽而扭曲。先前记录显示,该物种主要分布在我国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东沙群岛以及广东沿岸等地。此前在福建省的多次珊瑚调查中均未发现该物种记录,本次发现丰富了福建省造礁珊瑚物种多样性,对未来福建省造礁珊瑚资源的保护管理以及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造礁珊瑚一般生长于浅海床的透光区,喜欢在水质清净、光照良好、水流湍急的浅海区。其幼体附着需要底质坚硬的基底,例如岩石、珊瑚骨骼形成的礁岩等。造礁珊瑚在古雷海域被发现与该区域的海水温度、水质和底质环境等因素均满足了造礁珊瑚的生长条件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