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交界烂路修复难,代表委员:市区相关部门不应缺位

全文1170字,阅读约需4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广州市黄埔、增城一交界路段因权属模糊导致长期破损失修,引发关注。

02黄埔区云埔街道方面表示已召开修复协调会,并争取在5月份正式动工,但三个月后回访发现破损情况仍未改善。

03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认为,行政壁垒是导致交界路段破损失修的主要原因,建议市相关部门主动搭建协商平台,建立跨区域的协同机制。

04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子殷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细化的行政规划,明确权责,并完善市民和社会监督机制。

05为此,郑子殷呼吁建立地方性完善应对策略和工作机制,出台相关管理规定,为交界路段破损失修问题提供法律保障。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4月22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广州市黄埔、增城一交界路段因权属模糊导致长期破损失修,引起广泛关注。对此,黄埔区云埔街道方面曾回应南都记者称,已召开修复协调会,并争取在5月份正式动工。
然而时隔三个月,记者回访却发现,该路段破损失修情况仍未改善,且部分坑洼点破损情况进一步恶化(点击阅读)。
图片
南都记者回访发现,路面破损情况依然严重。
该交界破损路段缘何陷入失修困境,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何在?又有哪些举措能够打破“僵局”,加速修复进程?类似交界路破损失修难题有何解决之道?为此,南都记者对话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子殷,共同探讨上述问题。
市人大代表曾德雄:
行政壁垒成“绊脚石”
市相关部门应主动搭建协商平台
“就目前来看,对于这一交界路段长期失修的问题,不仅区相关部门有责任,市里的相关部门也有责任。”曾德雄表示,虽然该路段不属于市政道路,但依然属于广州市公共事务。在此背景下,市、区相关部门不能缺位,也不应缺位,需要正视问题根源,以实际行动回应市民关切,积极推动交界路段修复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键在于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的协同机制。”曾德雄认为,市相关部门负有统筹协调责任,应主动搭建一个协商平台,召集各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讨论,形成合力推进修复工作,“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协商平台,不同区的村和村之间协商难度极大。” 
曾德雄进一步指出,在广州,两区交界路段破损失修问题不在少数,这些路段因位于行政区划交界处,往往容易成为“三不管”地带,影响市民的日常出行安全及城市形象,而此类问题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行政体制上的条块分割,是导致交界路段破损失修的主要原因。”曾德雄指出,各行政区划之间界限分明,但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导致在公共设施维护、环境治理等公共事务上出现了“真空地带”,使得本应由多方共同承担的责任被相互推诿,进而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公共事务的停滞。
为此,他建议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监督力度,以确保这些部门能够积极、有效地履行职责,不推诿、不扯皮,真正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市政协委员郑子殷:
两区缺乏统一配合与规划
建议制定细化的行政规划,明确权责
郑子殷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该路段长期失修的主要原因在于黄埔、增城区相关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配合与规划。他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定一套细化的行政规划,确保该路段的维护与修复工作有明确的责任主体。 
郑子殷进一步强调,需要制定清晰、可衡量的工程目标,并配套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明确的时间表、里程碑和任务分解,确保各环节工作都能高效推进。
与此同时,郑子殷呼吁完善市民和社会监督机制,让最直接受益的群体参与督促修复工程的开展,以此助推提升工作效率,“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向公众公布修复规划和进展,这样不仅能够增强‘透明度’,还能有效听取和吸纳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而针对类似交界路段破损失修的普遍性问题,郑子殷呼吁建立地方性的完善应对策略和工作机制。他指出,当前城中村相关道路问题面临法律法规缺失的困境,因此,广州市相关专业部门应尽快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出台相关管理规定,为解决交界路段破损失修问题提供法律保障。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广州调查组